大同的特產美食有哪些

才智咖 人氣:1.33W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大同的特產美食,一起來看看吧!

大同的特產美食有哪些

莜麵窩窩

莜麵窩窩形似圓形小筒,製作時先把莜麥炒熟,磨成面;再把莜麵用開水潑熟,和好以後,做成各種花樣蒸熟,即“三熟”。吃的時候可分冷熱兩種菜:冷菜是拌黃瓜絲、水蘿蔔絲,再配以鹽湯辣子熗油,菜與莜麵拌起來,清香可口;熱菜是羊肉臊子,配點蘑菇,開籠後將莜麵蘸上羊肉蘑菇鮮湯,更是口感柔滑,香味撲鼻,美不可言。

黃糕

黃糕這是大同一帶常見的家常食品,原料是黃米麵,先用溫水和成碎塊狀(散粒),上籠蒸熟,然後倒在盆裡用手再揉一遍,邊揉邊在其表面抹點麻油,這樣作可以防止糕面表皮乾裂。最後把和好的糕面分成小塊,蘸上肉菜汁即可食用。黃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起來鬆軟可口,十分味美。

大同涼粉

大同涼粉是用土豆澱粉加工製作,同時每個涼粉攤上都有三罐,即:醋、蔥鹽、辣椒油。還可以酌情增加當地特產豆腐乾、蓮花豆、燻雞蛋等。清泠泠的涼粉、紅通通的辣椒油、炸得金黃酥脆的蓮花豆,切成菱形嚼起來特別筋斗的豆腐乾,看上去就是色香味俱佳,禁不住讓人胃口大開。特有蓮花豆、豆腐乾和辣椒油。蓮花豆香酥可口,豆腐乾嚼得過癮,而辣椒油則口感香辣,不同於其他辣椒的幹辣。

羊雜

吃完羊肉後,把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淨、煮熟、切碎,配以蔥、辣椒、鹽等調料熬製成湯。因為裡邊雜七雜八應有盡有,故稱羊雜。大同羊雜湯裡面還摻有山藥粉條,有葷有素,油而不膩,質醇味美,撈出鍋來熱氣騰騰,香氣襲人,吃起來味道鮮美,具有明顯的驅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較好的食療保健食品。吃完羊肉後,把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淨、煮熟、切碎,配以蔥、辣椒、鹽等調料熬製成湯。因為裡邊雜七雜八應有盡有,故稱羊雜。大同羊雜湯裡面還摻有山藥粉條,有葷有素,油而不膩,質醇味美,撈出鍋來熱氣騰騰,香氣襲人,吃起來味道鮮美,具有明顯的驅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較好的食療保健食品。

大同刀削麵

山西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麵最為有名,可謂“麵食之王”,它有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等特點,與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麵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同的刀削麵。可稱“麵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麵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嚐之後,都讚不絕口。一些本地遊子,在回到家鄉之後,都要先趕去削麵店,去吃一碗刀削麵,來解日夜思念之情。

大同兔頭

大同兔頭的聞名於世,十幾年前就已美名遠揚。有一條街叫帥府街,又叫司令部街,自兔頭在這條街成為氣候,人們更習慣稱它為兔頭一條街。據說,大同兔頭日銷能達四萬只,足見人們對此不是一般喜歡,而是一種嗜好。這種另食客交口稱讚的美食也並不難做,用姜蔥辣椒八角等十餘種香料紅燜兔子的腦袋,熬的時間約莫3小時以上,直至入味 。

“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人們愛吃兔肉,既是風俗習慣使然,又有近幾年科技工作者揭示的兔肉營養豐富的誘惑。據《本草綱目》記載,兔肉性寒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毒、養胃利腸之功效。現代科學家研究證明,兔肉有高蛋白、高賴氨酸、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特點,是一種“三高三低”的食品,食之可預防高血壓、肥胖症、動脈硬化等現代文明疾病。

百花燒麥

雜史記載,大同的燒麥出現在明代。明初,朱元璋為了鞏固邊防,派十三子朱桂來到重鎮大同。這位王爺以美食為樂,發現邊鎮肉類食材居多,便琢磨製作燒麥以供口腹之樂。御膳房的大廚們巧心獨具,製作出的燒麥外形俏麗,味道鮮美。邊口雪白,如同梨花開瓣;皮薄似玉,透過麵皮可以看到肉餡。由於色香味形俱佳,朱桂十分開心,常在府中大擺宴席,用燒麥招待文官武將。眾人深感燒麥味美,紛紛探聽製作方法,以便能在家中品嚐。後來配方留入民間,各大飯店也做開燒麥,品種花樣不斷增多,出現菜葉燒麥、水晶燒麥、翡翠燒麥、金絲蝦燒麥等。

庚子年間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西逃至大同,當地官員為巴結老佛爺,在餐飲住宿上費勁心思。由於鳳臨閣酒店名聲在外,所以被指定承接下接待任務。廚師們用雞、鴨、魚、蝦、蟹、牛、羊、豬、兔肉做餡,分製成九籠燒麥,燒麥呈到慈禧面前後,她發現每一籠燒麥上端的花形都不同,分別是牡丹、荷花、玫瑰、芍藥、玉蘭、月季、秋菊、杜鵑、梅花,不禁心花怒放,遂贊其為“百花燒麥”,後世得以此名流傳。

“百花燒麥”是大同飲食文化的象徵。它凝聚著大同人對美食的理解和創造,是大同地區百姓生活智慧的體現。

老大同什錦銅火鍋

寒冷冬季,如果隨便問一個大同人最想吃的美食,相信很多人一定會脫口而出:火鍋!

大同的火鍋有很多種,但對於大同人來說,最喜歡的恐怕還得說是老大同什錦火鍋。一架老式的銅火鍋擺放在桌子中央,鍋中葷素搭配的十幾種食材不僅色澤誘人,且經過湯汁熬煮,其香更是讓人垂涎欲滴。待舉箸下嚥,扒肉條的軟糯、蹄筋的爽口、西蘭花的香脆、白菜心的鮮嫩更是滿口生香。

什錦火鍋,顧名思義是用多種食材製作而成。老大同什錦火鍋一般選用老式的銅火鍋進行烹製,最正宗的是燒木炭的。老大同什錦火鍋的用料非常豐富,其中肉類有大同傳統的扒肉條、清蒸丸子、排骨、牛肉等,素菜有幹豆角、幹葫蘆條、黃花、木耳、白菜、菠菜、油炸豆腐、油炸山藥、粉條等,另配有魷魚、海蔘、大蝦等。

什錦火鍋的製作方法並不複雜,但要想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關鍵在於菜品的擺放,不僅要注重色彩,還要葷素搭配,這樣才能保證湯鮮味美。具體做法是,先將各種原材料切成段或片備好,把白菜心、細粉條裝在銅火鍋底部,撒上海米,擺上丸子,在上面再將大蝦、魷魚卷、紅燒肉、炸豆腐、黃花、紅蘿蔔條等按不同的顏色,葷素相間順序擺放。食材擺好後,即慢慢注入底湯,把燒紅的木炭放入鍋膛,待火鍋燒開燉20分鐘左右,即可大快朵頤了。

老大同什錦火鍋爽而不膩,鮮美可口,再加上銅火鍋為大同特產,這也造就了大同什錦火鍋的獨特風味,成為大同人的最愛。日前,老大同什錦火鍋還入選市級非遺。

老大同八大碗

除夕之夜,全家團圓,吃年夜飯是中華兒女的守歲習俗。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我們塞上古都大同美食文化博大繁榮,流傳於老大同民間的過年美食“八大碗”,雖然現在經過時間的流轉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八大碗”的濃濃年味,依然以其獨特的味蕾記憶留在老大同人的腦海裡。

“八大碗”顧名思義就是由8道菜餚組成,由8只大海碗盛放,包含著扒肉條、黃燜雞塊、過油肉、糊肘子、扒羊肉、紅燒魚、黃燜丸子、八寶飯這些民間菜餚。

關於“八大碗”的發源有很多版本,比如正定“八大碗”相傳為三國名將趙雲所創,安徽“八大碗”甚至和大文豪蘇東坡頗有淵源,最離奇的版本要數曹國舅騰雲化得“八大碗”的傳說。當然,這些均屬坊間傳聞,但“八大碗”流傳甚廣是不爭的事實,雞毛野店也好,巨室豪宅也罷,餐桌上都常常能覓到它的蹤跡。

老大同的“八大碗”,當屬北京“八大碗”一脈,最早盛行於清朝中期。清朝乾隆年間,政通人和,百業興旺,飲食市場空前繁榮,其中以“滿漢全席” 稱雄於飲食業。滿漢全席分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八大碗因其食材粗簡,故被列為“下八珍”,民間稱之為“八大碗”。

舊時代的“八大碗”做法有粗細之分。以北京八大碗為例,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鬆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蔘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

清代,大同與京城商貿往來頻繁,北京“八大碗”逐漸流傳於大同坊間,成為人們婚喪嫁娶時的主要宴賓形式。但是,大同的“八大碗”並非照搬北京“八大碗”菜譜。由於當時大同又與口外(今內蒙古)商貿往來較多,吸納了西北地區“清真八大碗”的一些菜品,如扒羊肉、扒牛肉,加之融匯本土特色菜餚,故而形成獨具風味的大同“八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