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關鍵要素

才智咖 人氣:1.2W

今天企業文化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本站小編下面為你整理了關於企業文化的關鍵要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企業文化的關鍵要素

平視

哲學家羅西說:“學會平視權威,你會變得氣宇軒昂,即高貴;學會平視乞丐,你會變得神情溫和,即善良。”我認為,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平視、平和、平等應作為一個原始基點,以此來處理所有工作問題。

2015年9月30日,王炳華給國家電投全體員工寫了一封信《以奮鬥者為本》,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什麼原因呢?王炳華把每個員工當成兄弟姐妹,當成自己的戰友,當成自己的親友,當成自己的家人,首先在情感上佔有了一切。信的開頭是“各位同事”四個字,把情感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試想,如果是“各位員工”,就差的十萬八千里了。開篇寫到:“你們好!最近國家電投全體勞模發出了一份倡議書叫《唱響奮鬥者之歌》,看了以後我很振奮,也很感動,想就奮鬥這個話題和大家說幾句心裡話。”幾句話下來,你會感受非常親切,就像家裡人面對面聊天,這就是平視。

平視、平和、平等是一種態度,核心是一個價值取向。

傳統

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用30分鐘演繹了中國傳統文化。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胎記,用什麼來表達中國人的感情,反映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唯有漢字。當時張藝謀想到三個字,第一是“山”,全世界都有山;第二是“水”,全世界都有水,但這還不足以表達中國人民的情感。在中國和平崛起的條件下,一定要講“和”的價值理念,通過奧運會這個平臺告訴全世界,中國人骨子裡面,五千年文化裡面,“和”是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價值觀。

所以,我們國家電投的“和文化”是有根的,就像建核電站一定要建在基岩上一樣,企業文化一定要建在幾千年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上,那這個企業文化才有強大的生命力。有一位老同事去美國出差,回來後他說,我發現走得越遠,我們企業的文化就越有說服力,包容性就越強,內含就越發豐富。

企業文化建設隨時隨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精神和力量。從某種程度上講,我認為中國傳統“和”文化具有普世價值的意義。

參與

小米是一個成功的品牌。它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通過網路讓所有使用者參與產品的設計。參與是這個鉅變時代一個重要的標誌;參與是小米成功的一個眾人皆知的祕密。

我有位同事,老家是安徽農村的。2013年春節回來後,遇見他長噓短嘆,便問怎麼了?他說,過去回家的時候,離村子很遠就能看到炊煙萌動,聽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次回去後發現,村子只剩了五個人,最大的一位91歲,最小的65歲,孩子們都離開了,村子裡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菸火氣。他感到非常悲傷,找不到家的感覺了,這就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一個結果:鄉關何處?

今天,中國城鎮化已經達到54.7%,這個歷史程序把五千年中國傳統農業社會徹底摧垮,包括社會結構、家庭結構、倫理觀念等等,整個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就給我們帶來一種思想觀念的衝撞和挑戰,就是全球化和市場化以後,使得人們的觀念包括內心受到太大的衝擊,甚至是顛覆性的衝擊。

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點對點的交流,世界變平了,價值多元了,年輕一代更加關注個體的成長,關注生命的過程,關注內心是不是舒服,關注整個生命過程是不是有意義。而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帶來的邊際成本為零的事實,開啟了一個“分享主義”新時代的出現,人人都可以、都能夠、都想“晒”的時代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到來了。所以,參與就變得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設計“愛特和”,也就是建立國家電投員工思想文化交流平臺的大背景。搞思想政治工作也好,搞企業文化建設也好,除了從上向下的宣貫外,還必須有從下往上的互動交流,員工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員工自己去“晒”。

當然,辦好這樣一個平臺,需要動員集團黨群系統所有幹部,動員全體員工。其總體判斷就是“分享主義”,其理論基礎就是“社交貨幣”,這個新媒體時代的精靈。

靈魂

中央在加強和改進群團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現在群團工作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娛樂化。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現在的娛樂活動沒有了靈魂,沒有了思想性,為娛樂而娛樂。

長期以來,我的觀點是,搞群團工作一定要娛樂。得娛樂者得天下,誰能把娛樂活動搞好,誰就能得到員工,誰就能把企業治理好,這是國家核電“新春和會”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我們將企業晚會與企業文化緊緊結合,用八年時間把這個晚會做成品牌,這就變成了“國家核電新春和會”。我們為“新春和會”專門設計了LOGO,裡面清晰地體現出“三和文化”的三個和字。不僅僅是LOGO,還有主題,所有內容,都和我們企業文化有著緊密的關係。

娛樂活動誰都可以搞,關鍵看有沒有靈魂。這個靈魂,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

搞文化一定要有自己的場。2015年9月,我在北戴河見了一位搞禪修的藝術家。搞禪修必須到那個道場裡去,全國一百八十多人,一起到那個場子裡去“內觀”。她說,我們到那個地方去以後“內觀”,坐在那裡聽不到一點外界的聲響,但能清晰地聽見身體內的各種聲音。她告訴我,離開那個場,身體裡的一些聲音就減弱或消失了,在那個場,關注那個點,那些聲響就出來了。

搞企業文化也要有自己的“場”。國家核電“三和文化”研討營,在中糧集團的'忠良書院舉辦過若干期,實際上就是營造一個“場”。書院裡面,從房子色彩到裝修裝飾,包括鉛筆頭都是中糧顏色,中糧文化感特別強。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特殊的文化環境裡,營造出國家核電獨有的氛圍。每一期研討營是兩天時間,包括晚上設計6個單元,30個環節。我們精心確定主題,設計會場背景,安排研討方案,選拔營長,舉行升旗儀式,組織研討,案例教學,成果展示等等,各個環節充滿了國家核電的“味兒”,成功營造了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場”。

特別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升旗儀式,先升國旗再升司旗,然後董事長拿著誓詞帶領全體人員共同宣誓。王炳華講,他一生當中許過三次誓言,一次是入團,再一次是入黨,第三次是在企業文化研討營!

善於營造企業文化的“場”,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方法。而營造一個文化味濃濃的“場”,是一項系統功夫,是文化力的綜合體現。

企業家

企業文化源頭在什麼地方?它從哪裡長出來的?實際上是從企業家頭腦里長出來的。

2015年12月25日,星期六,在王府井新華書店,中信出版社和王健林組織了一次讀者見面會。王健林寫了一本《萬達哲學》,發行了61萬冊,目前在中國企業家裡面是最牛的,發行最多,還出了韓文版和英文版。王斌就說,過去我們出版社都是從國外引進企業家著作,現在中國開始有自己的企業家著書立說,也要出口我們企業家的著作了。

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人物,靈魂人物是出思想,出價值,出文化,出管理的。所以,企業文化的活水源頭,一定是從企業家胸膛里長出來的,而不是中介機構做出來的,也不是企業文化部門寫出來的。

團隊

就企業文化建設而言,職能部門就相當於一個園藝師,相當於蜜蜂裡面的工蜂,是具體工作者。主要是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記錄、收集、整理企業家的思想;第二件事是把企業家思想和企業實際結合起來,梳理形成理念識別等多個體系;第三件事是連續不斷地製造若干個場,進行大張旗鼓的宣貫。

對於這個工作團隊,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要靜下來研究問題,思考點事,不要每天跑跑跳跳,心像長草一樣。還要有一種旁若無人跳舞的心態,只要認準方向,對企業有好處,對員工有好處,你就踏踏實實、義無反顧地去幹。

當然,還應有點宗教情懷、理性光芒、書香品位和務實精神,每時每刻都“要試著創造出一點美來”。

社會

丹納說:“要創作優秀的作品,唯一的條件就是偉大的哥德早已指出的,‘不論你的頭腦和心靈多麼廣闊,都應當裝滿你們的時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將來會自然產生的。”(丹納,《藝術哲學》,浙江文藝出版,2012年1月版)企業文化工作一定要跟上社會節拍,與社會脫節就是跟員工脫節,再做任何努力都是沒有價值的。

“我見到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情、對音樂的追求以及搖滾的精神。待我穿越時空,更貼近那些我所向往的人。當所有喜歡的事都可以自在生長,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我們便以瀟灑的姿態繼續向前邁進。”這是“男神”張震在北京三里屯太古裡看了一場攝影展寫下的一段文字。時尚、新潮、動感、娛樂成了三里屯太古裡的標籤,這裡無時無刻飄出北京的“時尚味”:五顏六色的美瞳、潮牌運動鞋、紅底鞋,以及在冬天也要堅持露出的腳踝,各路國際品牌,各種口音、不同階層的中國人,各種膚色的外國人。太古裡這裡有太多的文化、觀念、藝術在這個場發生交融,並碰撞出新的文化和觀念。所以,我每年都要去幾次,走一走、看一看,喝一杯咖啡、買一本書,體會這個世界的變化、思想和情感。當然,最重要的是眼觀八方,無時不刻地吸納這個時代的精神,成為這個時代汩汩滔滔流淌的大江大河的一個分子。

之所以如此,因為我們在一個行業裡固守的太久了,而這三十多年中國又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比如我們所在的電力行業,自工業革命開始,電力與蒸汽機、通訊成為其三大標誌,推動過去三百年世界的快速發展。中國過去四十年,對電力的強大需求,使得全行業始終沉浸自我陶醉中,行業處於一種半隔離狀態。今天世界變了,行業變了,而我們如何以變應變,與企業一道從一個時代走向另一個時代,是我們必須思考和迴應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我們面對這個時代的一個基本態度。

作為企業文化的建設者,我們除了思想觀念情感跟上這個時代,還應善於藉助廣泛的社會力量,來為企業文化添磚加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用好外腦。我的體會是,點子一定是自己來出,然後讓中介機構看這個點子對還是不對,科學還是不科學,如果不科學你給我出出點子,指指方向,如果科學你幫助我找一兩個工具,輔助我們向前走、向風景更美的地方走。

第三方就像參謀、參照物,你不能完全聽他的,又要時不時聽他的意見,以防“跑偏”、走彎路。過程中打造企業文化平臺,比如《和》雜誌、APP、“新春和會”、“文化講堂”等等,都應毫不猶豫地藉助社會力量。

社會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巨大“金礦”,我們千萬不能忘記那裡的豐富礦藏。

生活

我們過去講企業文化包括視覺識別系統、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聽覺識別系統等,三大系統或四大系統,我們把這幾條考慮完了就算完了。感受了英國交規之後才頓悟,實際上,我們一舉手一投足,我們喝一杯茶一杯酒,吃一頓飯,穿一件衣等等,這些都是文化,實際上生活就是文化。

這樣看來,我覺得企業文化主管部門壓力就大了,怎麼能夠把企業文化在國家電投的天空裡瀰漫開來,不僅僅是幾個體系、幾個理念的問題,而是滲透到所有員工所有生活細節裡面,工作細節裡面,變成戰略,變成管理,變成行為,那麼企業文化就做成了。

用康德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溝通交流:“要永遠運用自己的理性,希望每一天不矇昧,不從眾,不愚人,不虛度”。是講作為企業文化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和價值準則。

TAGS:要素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