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廣州未就業女生比男生多一成半

才智咖 人氣:2.69W

   人才市場步入“金九銀十”:中小企業的用人需求在這一階段得到充分釋放,各大招聘網站的用人資訊不斷重新整理,想跳槽者特別是不少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也躍躍欲試……

調查稱廣州未就業女生比男生多一成半

在這個時候,我們選擇把目光投向還未找到工作的一個群體———他們已經畢業離開大學校園,但是他們尚未就業,他們的名字叫“未就業大學生”。截至今年7月份,全國約有175萬,廣東省有5萬多,其中廣州市生源有一萬三千多,一系列的數字都提醒人們這一群體不可忽視。

數字——截至今年7月份,全國約有175萬2010年應屆畢業生未就業,廣東省有5萬多,其中廣州市生源有一萬三千多。

利好——為2010屆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服務的“陽光就業卡”已推出,學生可通過簡訊獲得更多就業資訊。

巨集觀經濟回暖下的未就業人群

今年的就業形勢已明顯回暖。據教育部資料顯示,截至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 .2%,比去年增長4 .2個百分點;實現就業人數455 .6萬,同比增長40餘萬人,但仍有不少人未就業。

金融危機餘波漸平 企業用人增多

中國南方人才市場廣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何全穗主任表示,巨集觀經濟好轉是就業形勢回暖的關鍵原因。前兩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用人單位受到衝擊,今年企業招聘積極性普遍提高,也從側面反映出金融危機餘波漸平。

廣東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黃兆團分析,高校和教育部門等採取了一些積極有效的促進就業措施。此外,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基層就業活動也消化了不少畢業生。例如,廣東提供了共1.2萬個農村教師崗位,9200多名大學生報名入伍等。

據廣東省教育廳統計,截至9月1日,全省2010屆大學生初次就業率為93.27%,比去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為87.21%,本科生為92.02%,專科生為94.90%。

過往幾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一度十分突出。來自教育部、中國社科院等機構的統計表明,大學畢業生待業人數呈逐年增長態勢。

廣州未就業登記 女生數比男生數多一成半

中國南方人才市場每年都會在7月初針對廣州生源進行未就業資訊統計。離校時還未與用人單位籤合同的畢業生以自願為原則到南方 人 才市場進行未就業登記。據南方人才市場的資料表明,截至7月份,廣州生源未就業登記人數是一萬三千多人,比去年減少了約百分之二十八,其中,本科學歷的約佔4成,專科學歷的約佔6成。

今年廣州生源的'未就業登記情況顯示,專業分佈上,工商管理專業的未就業人數是最多的,大約佔了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今年還出現一個新情況,女生未就業人數比男生要多大概一成半。何全穗主任表示具體原因尚在研究中。

何全穗主任坦承,不排除部分隱性就業的畢業生。比如有些畢業生雖然未與用人單位正式簽約但擁有隱性收入,有些畢業生考研或者考公務員失敗想繼續考,但是都不願意錯過南方人才市場提供的就業服務。這些群體的登記就會造成統計情況的“水分”。

未就業者迎利好 還有多場招聘會可參加

相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力促就業。記者從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的啟動儀式上獲悉,除了組織系列招聘活動外,廣東將建立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制”服務檯賬,在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基層服務平臺,提供一對一的跟蹤服務。

人才市場也積極推動待業大學生落實就業。今年7月份,南方人才市場與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合作,針對2010屆的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推出“陽光就業卡”。廣州生源的待業大學生只要擁有這張卡,就可以及時瞭解由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定期免費提供的就業服務簡訊,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最新就業崗位、最新就業見習匹配會等活動資訊。另外,針對廣州生源,未就業達半年的畢業生可向廣州市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申請領取最低生活補貼,領取期限最長不超過半年。

記者同時從廣東省人才服務局瞭解到,2010南粵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系列招聘會將於10月23日、10月30日、12月4日、12月11日、12月18日在廣州大學城北亭廣場舉辦,目前未就業的大學生也可以積極參加。

聲音

學校、企業要切實負責

智聯招聘職業顧問郝建表示,大學生未就業,固然與大學生自己有關,同時也主要受學校、企業、家庭三方面的綜合影響。

學校層面上,一是某些課程的設定跟不上市場變化,與社會需求脫節;二是在就業指導上也多是照本宣科。

企業層面上,用人單位的主體對大學生的要求相對苛刻。有調查顯示,90%的就業機會來自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沒有大型企業(比如世界500強企業)那樣足夠的培訓成本,所以往往要求應聘者有相關的工作經驗,能夠一上崗就做事。

家庭層面上,主要體現在父母對大學聯考志願填寫有絕對影響力,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繼而成績不好,缺乏前瞻性地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鷺也容易導致期待值與回報值的逆差。

學校和企業層面是最大的因素,因為家庭畢竟是個小單位。學校要提高教學內容的社會需求度,可通過通選課等形式培養學生實際技能。另外,某些專業可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絡,以“校企聯姻”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積累社會經驗。企業特別是資本雄厚的壟斷性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去承擔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父母可鼓勵子女把錢轉換成資本進行創業或者自我充電提高求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