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高技能人才開始“吃香”

才智咖 人氣:2.8W

今年29歲的徐維貴,曾是崑山鴻準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一名普通藍領。10年前跟隨老鄉來蘇南打工時,這位職校畢業生對未來頗感迷茫。如今,當初同來的小夥伴們大多已離去,徐維貴不僅留了下來,還進了企業核心研發團隊,拿著高薪,享受蘇州市政府每年頒發的1.5萬元突出人才津貼。

為何高技能人才開始“吃香”

改變徐維貴命運的,就是一手高超的技術。剛開始,徐維貴幹的是進城打工者通常從事的操作工,不同的是,他肯鑽研,努力掌握各種裝置效能,利用業餘所學攻克了眾多模具行業無法掌握的小槽加工技術。公司負責人讓他參與BT40刀把自動化改善專案,該專案使加工效率提升180%,節省了上百萬機臺與人力投入,同時也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2012年,徐維貴成為江蘇省首屆技能“狀元”。

“能把衛星送上天的是人才,能使屋頂不漏雨的也是人才”。在轉型升級程序中,我省加大人才政策傾斜力度,努力為製造業大省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像徐維貴這樣的技能“狂人”越來越吃香。

從2009年起,我省通過支援地方政府購買高技能人才培訓成果的辦法,鼓勵地方加快培養一批社會緊缺、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2010年6月,我省頒佈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實施“高技能人才工程”。2011年11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把“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達600人”作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項指標,用“指揮棒”來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2012年8月,江蘇省舉辦了首屆技能狀元大賽,獲勝者由江蘇省政府授予“江蘇技能狀元”榮譽稱號,享受省勞動模範待遇,列入“省333人才工程”專案培養物件,還獲得10萬元獎勵。2013年起,我省在國內率先實施海內外高技能人才引進計劃,引進的高技能人才同等享受高層次人才政策,給予50萬元資助。

如此有力的推動之下,一批身懷絕技的藍領工人脫穎而出。

蘇州二建集團瓦工梅建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因砌牆技術突出,成為江蘇省首屆砌築工技能狀元,繼而成為公司第一位正式“入編”的瓦工。要知道,蘇州二建每年公開招聘,即便是個勞務派遣身份,都會引來眾多大學生爭搶。

坐在三江學院的教室裡,23歲的秦鑫令同學羨慕。當年會考失利,在父母失望的眼神裡,秦鑫走進了張家港市職教中心,以堅韌和勤奮學得一身過硬的本領,在江蘇省首屆技能狀元大賽上摘得“數控車狀元”桂冠。懷揣10萬元獎金,秦鑫選擇了繼續學習深造,不時有企業慕名趕來學校“挖”他。

一線歷練多年,今年29歲的CAD設計員張凌楓已成為徐州重型機械公司新產品研發團隊的骨幹,月薪和公司高階工程師持平,超過了中層幹部。

“我們這些技術工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重視。”首屆技能狀元、南車慼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鈑金工朱黎明說,“只要努力,藍領一樣能在本職崗位上創造價值、受到尊重,可惜現在很多年輕人和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鈑金車間40多位鈑金工,38歲的朱黎明是最年輕的一位,這讓他深感憂心。作為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工種,一位鈑金工的成長週期需要5~10年。公司經常招聘年輕人培訓,可很多人耐不住寂寞,幹一兩年就離開。目前我省技術工人的收入其實並不低,但很多年輕人寧願坐辦公室不願進車間,在朱黎明看來,還是“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在“作怪”。

有專家指出,要改變目前對技能人才“政府熱,社會冷”的狀況,關鍵是拓展技能人才的成長空間,讓好技工有機會進入公司核心領導層,讓年輕人受到激勵、看到希望。另一方面,要改變現有教育模式,政府除了加大對企業技能人才培養的資金支援,也要加大職技院校培養模式改革力度,提高職技院校畢業證書的含金量,並在吸引優秀年輕人讀職技院校上多下功夫,從而讓更多人看到,上職技院校並非只是大學聯考、會考落榜生的無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