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盜夢空間》體會企業文化的植入的探討

才智咖 人氣:1.61W

摘要: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由價值觀、精神、標識、信念、工作方式等元素組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它的實質就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引導為手段,以激發員工的自覺行為為目的的一種企業經營管理思想。筆者主要通過影片《盜夢空間》總結出企業文化植入的四種方法,深層研究植入企業文化的關鍵因素。

從《盜夢空間》體會企業文化的植入的探討

關鍵詞:盜夢空間;企業文化;植入

著名的經濟學家于光遠曾說過:“國家富強靠經濟,經濟繁榮靠企業,企業興旺靠管理,管理關鍵在於文化”。企業文化是在企業長期經營過程中形成的該企業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主要由價值觀、精神、標識、信念、工作方式等元素組成。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確保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源源不斷的汲取發展動力,能夠促進企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它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更接近於企業生產經營。具體而很實際的企業目標,能夠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員工感到企業的價值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才能實現。這種價值取向的一致性,正是企業文化建設所要達到的目的。企業文化建設倡導的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一旦形成併成為全體員工的群體意識,就會轉化成員工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和無盡源泉。

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引導企業員工正確理解“怎樣做是對企業有利的”,且身體力行、自覺堅持該指導方針,並將該企業的文化和理念融入企業員工生產、管理行為過程中,融入潛意識,形成自覺行為習慣;伴隨企業的發展和員工對企業的歸宿感、榮譽感的提升,習慣成了自然,變成企業員工們頭腦裡一種牢固的“觀念”,該“觀念”的成,會極大的約束企業員工的行為,逐漸以規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為企業的“行為規範”。

企業文化不是簡單的喊一喊漂亮的口號。相反,漂亮的口號叫多了,如果無人認同,還會讓人生厭。有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固然重要,如何植入企業文化也同樣重要。

其實管理智慧源於生活,從《盜夢空間》這部電影中就能體會到企業文化是如何植入的。儘管現在男主角萊昂納多已經走上了身材發福的不歸路,但是他主演的這部影片卻是值得人們深思和尋味的。

影片中男主角科布是一個竊賊,他經驗老道,可以在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時候,潛入別人睡夢中,竊取沉睡者潛意識中有價值的資訊和祕密。在一次行動過程中,他們的團隊盜夢失敗,反而被他們的盜夢的物件齋藤利用,齋藤企圖利用盜夢團隊幫他自己找到全球壟斷巨頭之子費希爾,在費希爾的大腦裡植入遣散父親公司的意念,達到消滅自己的競爭對手的目的。迫於種種原因,男主角答應了齋藤的要求,和他的團隊成員開始了對費希爾意念植入的一系列計劃

這部影片的確是一部經典大作,但如果以管理的視角來賞析《盜夢空間》,該部電影它就是一部“如何改變別人思想觀念”的成功案例,劇情的始終在闡述一件事情即如何進行意念植入。其實從《盜夢空間》到企業文化,不管是改變一個人,或是改變一群人,所用的方法核心都是一樣的:

方法一:植入的理念最好簡單、自然。

在劇情中,科布說,他們在夢中,只能給沉睡者植入最簡單的意念,只有如此才不會被(費希爾發現。他認為植夢是將一個“想法”植入目標人物的潛意識中,讓目標人物認為這個“想法”是自己產生的,而無所察覺。植夢要想成功,這個“想法”必須夠簡單夠自然。我們做企業文化道理也一樣,有的'時候,往往越複雜高深的企業文化越不能讓我們的員工、我們的客戶記住。

方法二:發現最想解決的問題的根本,明確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

在盜夢團隊接到這個任務後,他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完成任務,結果意外發現,這位年輕人(費希爾)和他的爸爸關係非常不好,如果在費希爾的腦子裡植入一種意念就是讓費希爾自己放棄繼承爸爸遺留下來的公司,不就可以完成任務嗎。所以盜夢團隊就決定從這個方向出發,去思考塑造夢的方法。

企業理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價值觀體系的建立要從實際出發,全面考慮、分析企業自身所處的地理地位、周邊環境、所在行業發展前景和其經營狀況等因素,開展大量、科學的調研、分析,結合企業家本身對企業自身發展的考量,從企業發展的眾多可能性中,選擇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遠景規劃。依據企業科學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價值觀和科學理念,確立企業普遍認同且能體現企業自身個性特徵的價值體系,從而確保在該價值體系的引導下,可以促進並保持企業正常運作及長期發展。

方法三:基於“事件-衝突”模型,解決“怎樣做對方才會相信”的問題。

在影片中男主角科佈設計了三層夢境去讓費希爾相信,在第一層夢境中,科布一群人設計一場讓費希爾以為父親還另有遺囑的夢境。其次又通過第二層夢境裡的簡單引導,讓費希爾懷疑叔叔彼得?布朗寧精心策劃的陰謀,從而達到讓費希爾相信父親是想讓自己解散公司的目的。最後通過第三層夢境中設定的在保險櫃裡放進費希爾小時候的紙風車這個環節,使費希爾完全相信所謂的事實即父親一直希望他自立門戶的事實。在這個連環局裡,前兩層夢境都設計了事件―衝突,科布等人通過幾次簡單的引導和矇騙讓費希爾產生某些懷疑,然後又通過費希爾的自我強化把這些懷疑轉變成真實。該行為的目的是為了讓費希爾融入這個氛圍,從而受到震撼,並開始相信。最終,費希爾順其自然的就轉變觀念了。“夢中觀念植入”這一行動宣告成功。

現實中,我們的企業也經常運用“事件-衝突”模型,去引起大家的注意,成功植入企業的價值觀念。比如當年張瑞敏在初到海爾的時候,為了讓員工建立質量意識而當著所有員工的面怒砸冰箱是一樣的道理。並且是誰生產的誰來砸,有很多員工當時都流下了眼淚,最後海爾的每位員工都能以保證產品的“質量第一”作為價值觀念,才奠定了如今海爾的飛速發展。

方法四:視覺化這個核心理念,讓它成為信念。

在第三層夢中,費希爾看到了自己快死的父親。 垂死的父親告訴費希爾:“我很失望。” 懷著對父親的愛和恨,費希爾含著眼淚說:“是的,我沒能做的像你一樣好, 讓你失望了。”父親搖搖頭,說:“不是的,我失望是因為你變成了另一個我!”費希爾直接震驚,這徹底顛覆了他之前的想法。然後父親示意他看看保險櫃裡有什麼。費希爾看到了父親的身邊保險箱,在開保險箱中照片裡有一輛風車,正是他兒時和父親在一起玩的風車,他瞬間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視覺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比千言萬語更有效。它是企業文化的外顯層。我們可以利用視覺衝擊的效果,將這個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核心價值觀深深地植入到員工的心中。

企業文化一旦植入成功,就意味著和企業員工形成共鳴,這樣不但可以把企業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使員工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為實現企業的生產和管理目標而艱苦奮鬥,還能形成一個無形的指揮棒,引導員工自覺的按照企業要求做事,讓員工自覺踐行,把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企業發展命運統一起來,共同發展,一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