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份公佈企業工資指導線

才智咖 人氣:9.21K

近日,北京、上海、山東等地20個省份公佈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其中各地基準線平均在8%左右,這一水平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20省份公佈企業工資指導線

20省份公佈企業工資指導線(部分)

近期,吉林等地陸續公佈了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據梳理髮現,截至12月7日,已有北京、上海、山東、山西、內蒙古、天津、新疆、四川、雲南、陝西、江西、河北、寧夏、廣西、甘肅等20個省份公佈2016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其中各地基準線平均在8%左右,這一水平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我國企業工資指導線由工資增長基準線、工資增長上線和工資增長下線構成,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水平及調控目標等指標,指導企業工資分配的一種巨集觀調控形式。工資增長基準線是指企業工資的平均增長幅度,適用於生產正常發展、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工資增長上線可稱為預警線,適用於經濟效益增長較快的企業;工資增長下線則適用於經濟效益下降或虧損的企業。

在已釋出企業工資指導線的20個省份當中,海南省的基準線最高,為10.4%;貴州省緊隨其後,基準線為10%。相比之下,基準線最低的吉林省為6%,比去年的8%下降2個百分點,是目前唯一基準線低於7%的地區。

盤點各地企業工資指導線的“下線”,記者發現,北京、上海、山西、甘肅、貴州為4%;海南為3.5%;河北、天津、內蒙古、吉林、江西、山東、廣西、四川、雲南、陝西、青海、新疆為3%。也就是說,經濟效益大幅下降或虧損企業,可參照各地制定的下線增長工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企業工資指導線漲幅多為持平或下降的情況下,北京和貴州的下線有所提高。其中,北京的`下線為4%,比2015年上漲了0.5個百分點,是近3年來的首次“逆勢上漲”。北京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稱,因為涉及的一線職工較多,企業應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著力解決普通職工工資水平偏低、工資增長緩慢的問題。

對於經濟效益特別不好的企業,一些地區明確工資增長幅度可以低於下線。比如廣西要求,經有關法定程式,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進行協商後,經濟效益下降或虧損企業實際工資可以零增長,但這類企業支付給提供正常勞動的職工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對於我國大多數人來說,對“企業工資指導線”或者說“加薪建議”是很陌生的。職工工資增長的平均幅度基本由企業自己決定,不管是少有的集體薪酬談判,還是企業內部研判,或僱傭專業人力資源機構來提供方案。這所謂的“指導線”真有什麼企業會遵守嗎,這個“企業工資指導線”到底有什麼意義?

在上線方面,除了江西和寧夏"不設上線"外,剩下的18個省份均呈下降態勢,其中,貴州下降0.2%,幅度最小;海南、北京和內蒙古下降1%;天津、上海、甘肅、吉林下降2%;福建、青海下降3%;四川、雲南、陝西、廣西下降4%;新疆下降4.5%;山東、河北下降5%;山西下降幅度最大為7%。

  為何企業工資指導線出現下行趨勢?

雲南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雲南省年初確定的GDP增長目標及經濟發展現狀,適當下調工資增長指導線,與巨集觀經濟形勢相協調。內蒙古自治區人社廳負責人表示,內蒙古今年的企業工資指導線,是充分考慮了本地經濟增速、物價水平、失業水平等情況後製定的。

從歷年資料來看,工資指導線的持平或下降,與當期巨集觀經濟總體走勢基本保持一致。專家指出,2014年以來,多地工資指導線連續下調,反映了巨集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用工成本上升且利潤空間縮小的現實情況。但企業工資指導線下降,並非意味著工資進入負增長,只是工資漲勢有所減弱。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勞動關係學會副會長馮喜良認為,受經濟形勢影響,各地工資指導線有所下降,但幅度並不大,這反映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現象。但從總體來說,工資性收入仍處於溫和上升狀態。

  如何看待企業工資指導線?

企業工資指導線只是一個參考依據,在現實的工資確定過程中,它並不會起到什麼實質作用。因為我們知道,一個企業或者行業的工資確定,一方面要根據企業經濟效益狀況,另一方面也要根據行業工資協商結果或者企業內部勞資雙方的博弈談判來確定,所以企業工資指導線在當下的現實語境中已經基本失去了“指導”的作用。

在知道企業工資指導線是什麼意思之後,很多人關心,對於經營不好甚至虧損的企業,工資指導線的下線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對此,北京市人社局表示,對於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或負增長,但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而近日北京市公佈的“十三五”時期人力社保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的最低工資標準將穩步提高,工資集體協商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同時,去年北京市已將工資集體協商規定納入立法計劃。

加大工資集體協商力度,對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無疑是重大利好。其實,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但成效尚淺,大部分企業工會仍是“老闆工會”,工資協商時“腰桿不硬”、“說話底氣不足”等現象仍然存在。改變工資集體協商的尷尬處境,除了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相關法律體系,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還要加強監督和執法,提供工資集體協商所需要的企業經營環境、社會氛圍等。

我們希望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好,樂見有更多企業會受工資指導線的“指導”,更盼望我們的工資能時不時地漲一漲。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