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書育人楷模石雪暉先進事蹟

才智咖 人氣:1.38W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首先就得把自己錘鍊成學生學習的楷模、前行的航燈。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學習教書育人楷模石雪暉先進事蹟,歡迎閱讀參考!

學習教書育人楷模石雪暉先進事蹟

學習教書育人楷模石雪暉先進事蹟一

“我們不能光在課堂上栽果樹,要栽到農村去;成果不能只寫在論文裡,要裝進農民的口袋裡”

湖南桂陽縣正和鄉歐家村2400餘畝柰李連續3年掛果稀少,農戶們一籌莫展。1997年農曆小年那一天,村支書歐陽滿茂開著一輛舊吉普車找到石雪暉教授,歉疚地說:“我們沒有條件,只能開吉普車來接您……”石雪暉打斷他的話:“你就是開拖拉機來,我也去!”直奔果園,石雪暉仔細查看了果樹的長勢,當場給農戶傳授促進柰李結果的方法。歐家村的柰李次年喜獲豐收。2002年1月31日,石雪暉帶著研究生第四次來到村裡。這一次,她帶來的不僅是技術,還有無償贈送給村民的500多株果樹苗。

下鄉次數多了,石雪暉對去過的農戶都能叫出名字,還能用方言與他們交流。湖南省澧縣澧陽鎮朱家崗村村民周遠玉家裡掛著一塊小黑板,這是石教授給農民講課用的。先集中上課,再下地手把手指導。周遠玉說:“8年了,記不清石教授給我們上了多少課,畫了多少圖,只知道我們一個個學會了種葡萄。”

石雪暉隨身帶著一個手機,一個小靈通,裡面存滿了農民的號碼。農民遇到緊急情況,一個電話打來,石教授就風塵僕僕跑去解決。她的小靈通是諮詢熱線,手機是答疑簡訊平臺,郵箱接收求助信件。農民稱石教授為“湖南果樹110”。

石雪暉經常對她的研究生說:“我們不能光在課堂上栽果樹,要栽到農村去;成果不能只寫在論文裡,要裝進農民的口袋裡!”

提子盛產於新疆,因其口感好、價格高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可缺少乾燥少雨和晝夜溫差大這兩個條件,要使提子在南方安家並非易事。石雪暉住進農戶家,試驗觀察,研究出10大配套技術,攻克歐亞種葡萄在南方高溫、高溼地區高效栽培的技術難題,實現了畝產純利過萬元的高效無公害栽培。湖南澧縣的葡萄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2007年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年產量3000萬公斤,年產值達1.5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南方吐魯番”。

深入田間讓她的研究碩果累累。她主持或參與的教學、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十多項。由她主持的“草莓引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專案以及“柑橘、葡萄、草莓抗逆性生理機制研究”課題獲得了湖南省科技進步獎;在權威刊物發表了論文65篇,主編或參編專著與教材13部。其中一本《葡萄優質高產週年管理技術》,專講“傻瓜技術”。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配上圖片,詳細說明葡萄種植的過程,目標是讓農民“誰種誰發財”。

學習教書育人楷模石雪暉先進事蹟二

9月8日晚,教育部會同有關中央新聞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揭曉。湖南農業大學石雪暉教授從96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躋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葡萄110”

與新中國同齡的石雪暉是湖南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她的學術專長是研究葡萄,老師和同學們親切地稱她“葡萄教授”。而在農民朋友眼裡,她是葡萄種植戶的“守護神”,無論誰家遇到什麼難題,首先會想到向她請教。而石雪暉不管多忙,對農民朋友的困難總是有問必復、有信必回。久而久之,她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110”。

9月10日上午,石雪暉和幾位獲獎教師應邀到光明日報社參加交流活動,她在路上還接到湖南省寧鄉縣金洲鄉關山村葡萄種植戶王浪飛打來的諮詢電話。石雪暉在電話中耐心地告訴對方如何施肥、枝蔓怎麼處理,一口氣講了十幾分鍾,直到對方滿意地掛了電話。

30多年來,石雪暉熱心為“三農”服務,足跡遍及全省50多個縣市,為農民科技致富作出貢獻,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湖南省高校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南方吐魯番”

在湖南澧縣,石雪暉的學生王先榮是遠近聞名的“葡萄大王”。他牽頭組織的湖南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有社員1073戶,遍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種植戶每畝葡萄能賺1萬多元。王先榮光榮當選為中共十七*代表,並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等殊榮。在他看來,他的成功離不開石老師的.幫助,他們在南方數省推廣種植的歐亞種葡萄(提子),就是由石老師選種培育成功的。他說,石老師為人師表,平時大家喜歡喊她“石媽媽”。

王先榮說,上世紀90年代初,巨峰葡萄每斤只能賣8角到一元錢。他在廣州、深圳的超市發現,一種叫“提子”的進口葡萄每斤能賣到20多元。他萌發了引種“提子”的想法,家裡人都反對,因為南方多雨、潮溼,不易成功。但石老師對此表示支援,她查閱大量資料,制訂了科學的技術路線,創新性地建立了歐亞種葡萄的避雨栽培模式,開展了大量的品種引進工作,先後引入240多個品種,選育出20多個適宜南方栽培的品種。

如今,“南方提子”被廣泛種植,價格也降到每斤4元至6元。湖南澧縣的葡萄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年產值超過2億元,堪稱“南方吐魯番”。而湖南全省推廣種植歐亞種葡萄達40萬畝,南方數省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

“科技特派員”

石雪暉從教34年,一直承擔著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9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無論哪個層次的課程,她都求精、求實、求深,探索出一套讓學生自學課程、備課試講、老師全程引導、課後評析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她還常說:“我們不能光在課堂上栽果樹,要栽到農村去;成果不能只寫在論文裡,要裝進農民的口袋裡!”

一些種植戶常因各種原因導致葡萄主梢未掛果而絕收,石雪暉有針對性地開展“葡萄負梢掛果研究”,成功解決了前茬未掛果的問題。2008年8月15日,著名科學家袁隆平來到石雪暉的試驗基地,高興地說:“這與我們的‘再生稻’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通常,葡萄只能在7月前後收穫一季,到8月初就罷園了。葡萄在高峰期上市,也很難賣出好價錢。通過冷藏等措施,葡萄也能儲存一段時間,但畢竟不新鮮。於是,石雪暉帶領課題組又開始新的研究。王先榮告訴記者,他們種植的葡萄可望實現6月到11月,每個月都有新鮮葡萄上市。

2007年4月,石雪暉又受聘擔任寧鄉縣金洲鄉關山村的“科技特派員”,幫助村裡做現代農業觀光園建設規劃。石雪暉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技術讓成千上萬的農民富裕起來了,她自己喜愛的交通工具仍是那輛舊單車。湖南農大的學生把石老師的事蹟編成校園音樂劇《葡萄教授》,屆屆相傳,成為同學們心中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