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課《童年》的說課稿範文

才智咖 人氣:4.78K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課《童年》的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美術課《童年》的說課稿範文

國小美術課《童年》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8課的內容。本課屬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內容。《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油畫、中國畫、攝影等。其中不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資訊,更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這裡,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啟迪。

二、說學情

國小二年級學生在造型方面較低年級有一定的發展,隨著知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發展,他們在繪畫方面有了初步的寫實傾向,也稱之為“萌芽寫實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應開始引入一些知識系統的學習,逐步要求對美術作品進行簡單的形式分析,從對形色的認識,擴大到質感的認識,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本節課的教材分析以及學情的理解,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以童年為主題的藝術作品,體會藝術作品中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感受不同藝術作品所表達出的歷史背景,能夠從環境,服飾,表情等方面對畫面進行簡單的評述。

過程與方法: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了解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點,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難點則是:認識中國畫、油畫、木雕、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採用活動探究法、直觀教學法、提問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資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所以創設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利用故事匯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跟太陽有關的故事—《番茄太陽》,老師講故事,聽完故事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順勢匯入課題《童年》。

環節二:探究色彩,新課講授

(一)出示《考試》(中國畫)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採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中國畫作品《考試》,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並提出問題,並從畫面人物的服裝、表情、動態、背景等方面討論回答。

(二)出示《歡天喜地》(年畫)

接下來,我將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答案。展示年畫《歡天喜地》,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問題: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從人物服裝、髮飾、表情、動態、背景等方面觀察畫面,並運用語言簡單的描述一下作品內容。前後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言。

(三)出示《冬天的陽光》(雕塑)

而後,我將繼續出示雕塑作品《冬天的陽光》,引導學生合作觀察,並提問:你知道作品的表現形式嗎?畫面中的人物的表情怎樣?在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後,繼續追問:為什麼作品題目叫冬天的陽光?畫面中有陽光嗎?陽光代表著什麼?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境。

(四)出示《金色童年》(攝影)

最後,我會展示攝影作品《金色童年》,引導學生欣賞,通過開放性的提問:你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呢?生活中一定發生過許多令你難忘的故事,老師非常想聽一聽,誰願意給大家講一講?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往事。

環節三:對比欣賞,展示評價

(一)對比欣賞

1.引導學生對比欣賞《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提問: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引導學生對比欣賞《戰鬥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提問: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二)展示評價

學生思考討論本節課自己的收穫和感悟,並聯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環節四: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總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為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會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畫筆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這些美好往事表現出來。

八、板書設計

國小美術課《童年》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身的童年時,總是充溢著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

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生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示形式涉和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只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資訊,更為我們發明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景。在這裡,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示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啟迪。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身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別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示形式,體會不同表示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和自身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同學的知識儲藏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同學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考慮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同學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同學主動探究,自身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身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同學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身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身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同學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為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同學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同學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同學根據自身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為了讓同學抓住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扮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生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孩子》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方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和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同學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著來體會,另外,讓同學通過扮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方,國畫、年畫、油畫和雕塑的不同特點,為了加深同學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生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同學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化。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同學一起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示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同學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生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示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同學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著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同學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化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絡自身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同學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同學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學設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