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親子關係讓孩子更健康

才智咖 人氣:9.57K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孩子面前扮演高高在上的皇帝角色,然而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們崇敬自己,反而會讓孩子們不願意與自己溝通,疏遠親子關係。那麼什麼樣的關係才有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呢?

良好親子關係讓孩子更健康

良好親子關係讓孩子更健康

家教最佳期是12歲以前

心理撫養比物質保障更重要,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抓家庭教育的關鍵是教育家長。

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堅決說‘不’的家庭,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這樣的孩子時時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但是這份愛又是有原則的,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人的成長大致有三個時期,即1—6歲,6—12歲,12—18歲。12—18歲時,人已經進入青春期,其獨立意識與逆反心態決定了這一時期已經不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時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時期是12歲之前,即依戀期。

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

在依戀期中,1—6歲又最為關鍵。可是,現在很多家長不太重視孩子“依戀情感”的發展。如果一個母親在孩子出生後,就把他送回老家,由老人撫養,到孩子上學時再接回來,這個孩子和母親可能會有終身的隔閡,而且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時就很難管教。建議孩子出生時由母親親自撫養,12歲前母親不要離開孩子。如果在早年沒有良好的依戀關係,父母又缺乏正確的性格培養,這類孩子到了18歲心理就可能會出現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問題。

青春期時父親不要離開孩子

孩子在6歲之前,依戀的物件就應該是母親。讓孩子真正依戀父親,應該是在青春期前後。父母兩人的角色是有分工的,母親更多是生活照顧,父親更多是行為榜樣。比如,媽媽換尿布是一對一的,有很多語言的嘮叨和身體的接觸,而保姆換尿布是機械式的`。

特別是孩子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的這段時間當中,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積極的發揮出自己的作用,特別是孩子過了十二歲之後,父親一定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畢竟父親是孩子內心中的榜樣,如果父親做的好,那麼孩子也會隨之模仿,也會在內心當中建立起父親高大的形象。

相關閱讀——

  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八個方法

1、關注寶寶的需要

要細緻深入地瞭解寶寶,關注寶寶的需要。不僅僅是從語言上,還要從他們日常的行為中去感受寶寶的內在需要、潛在需要。

2、尊重寶寶的看法

在與寶寶的溝通中,爸爸媽媽要記住,寶寶也是一個話語主體。所以,在和寶寶交談的時候,不要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認真對待對尊重寶寶的看法,並與寶寶進行良性的互動。

3、體會寶寶的感受

當寶寶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她)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她)“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過的”,會讓寶寶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瞭解寶寶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寶寶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寶寶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寶寶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5、認真回答寶寶的問話

寶寶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寶寶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寶寶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寶寶聽了必定會很高興。此外,對於寶寶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寶寶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寶寶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6、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壞”、“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7、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能引起寶寶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寶寶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引起寶寶的交談興趣。

8、充實寶寶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寶寶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著寶寶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身邊的花花草草。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作為談話的素材,寶寶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總之,尊重孩子不只是因為他們是孩子,要真正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培養孩子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