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不抱怨,力量大

才智咖 人氣:1.65W

日常生活中,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是否經常抱怨?你知道這種抱怨是否會毀掉你們的生活?心理健康:不抱怨,力量大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心理健康:不抱怨,力量大

抱怨能給人帶來好處?

在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博士汪冰看來:“抱怨對人來說是既自然獲益的事,因此才會持續下來。抱怨不僅能舒解情緒,獲得別人的關注和同情,通過挫敗別人還能獲得一種自我優越感,逃避我們不敢做的事。”汪冰認為抱怨很符合人的一個基本屬性,“負性的思維是不用教的,人要活下去,一定要對不好的事情更敏感,給死神一次機會就沒命了。對負面的關注和負面的思維,應該是抱怨的基礎。”的確,社會不完美,我們每個人也不完美,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太多,大到天氣,小到衣食住行,適當且適量的抱怨,確實可以疏解心理上的緊張感。臺灣聯合心理諮商所資深心理顧問鄔榮霖指出:“一般人在面對問題時,傾向於責怪別人而非自己,是想借此降低內疚感,讓心裡舒服一點兒。同時,通過語言的發洩,可以讓情緒有個出口,不會悶出病來。” 而且,有些抱怨也可以提醒自己或他人,某些事情需要做出改變了。比如當你抱怨自己精力不足時,有可能你需要改變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事情不分大小、好壞,都能成為你抱怨的素材,那抱怨就會像地雷一樣,隨時會對你的職業生涯、人際關係、身體健康等帶來不良影響。

1

抱怨就像口臭

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鮑溫對抱怨有個精闢的描述:抱怨就好比口臭,當他從別人嘴中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當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渾然不覺。就像Susan說她曾經有個同事,在離職時到處跟同事訴苦,認為老闆對自己不公平,就是因為她沒有另一個同事會拍馬屁。“其實每一次,老闆交給她一個任務的時候,她還沒有著手就開始抱怨自己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沒有人喜歡聽到拒絕,尤其是你還沒有去做就說自己不行。這樣只會讓大家覺得你很消極,不願意跟你合作。”心理諮詢師丁力認為,愛抱怨的人可能跟童年的家庭、跟別人對TA的期待和要求有關係。“這也是追求完美的一個表現。完美主義者肯定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當TA想要追求完美時,不是去看好的地方,而是去找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問題存在,就會出現指責,帶來抱怨。就像你每次都考98分,但不會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會把目光聚焦在失去的2分上。其實也許別人對你的期待並不是100%,而是80%。” 喜歡抱怨的人通常會覺得這樣做可以凸顯自己的無辜和別人的無能,但真實情況是,沒有一位老闆喜歡說長道短的員工,長期看來,這樣的人很難被放在組織的關鍵位置上。鮑溫認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不好的東西上,那個東西就會擴大。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汪冰進一步分析:“由於愛抱怨的人的思維方式和關注點都在解決不了或無力改變的方面,因此也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無力感。”抱怨不僅會影響職業發展,也會影響人際關係。當你弟一次開始求安慰的時候,別人還能接受。當你每天都拿口臭的嘴對別人說話時,時間長了就是逃離。而當週圍的朋友越來越遠離自己,就會產生更多的抱怨:別人都不理我,都不幫我,所有人都對不起我。於是就會形成一個惡性迴圈。這種負面的言語和思維也會傷害健康。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長期研究樂觀者跟悲觀者之間的差異,發現悲觀者得傳染病的機率比樂觀者高出2倍,看醫生的次數也多2倍。賽力格曼指出,免疫系統是跟大腦相連的,而心靈的狀態也跟大腦有關係,因此情緒和思想會影響身體的疾病,其實並沒有什麼神祕可言。丁力認為,抱怨不僅僅是言語上的,還有情緒和態度上的。也許你認為自己沒有說出來,但你的情緒和態度表達出來了,別人同樣可以讀到。

2

不抱怨,枯木也能逢春

也許你會說,難道我們心裡有不滿,表達一下也不行嗎?事實上,不抱怨並不等於不批判,也不是讓你忍氣吞聲,而是學習如何把無濟於事的情緒垃圾,轉換成改變現狀的積極力量。

在丁力看來,抱怨,不是取決於外部環境,而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同樣一個問題,對問題接納的人,對事情的.理解就會更好一些。就像在上海做銷售的朱晶,曾經因為自己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想要什麼都能得到什麼,於是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好都是理所應當的,人際關係一度特別糟糕。“當初我入職場時,對得不到的東西就特別有怨言,很失落,偷偷哭了很多次。同事通過各種途徑給我聯絡培訓課程,我覺得是他們應該做的。”得不到和同事的遠離讓朱晶非常痛苦,“當時看了心理專家武志紅的幾本書,不斷地反思自己,同時刻意跟積極樂觀的朋友和老師交往,拒絕負能量的朋友。”朱晶說她用了3年的時間才轉變了心態,“當你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把抱怨轉換成行動力時,你得到的也會更多。”朱晶說現在同事幫忙的時候,她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謝意或者送個小禮物,自己也成了一個受歡迎的人,事業也發展的非常順利。

不抱怨,枯木逢春的例子,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身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馬雲在創業之前也曾過遭遇各種失敗,找工作求合作被多次拒絕,但他從不抱怨,也沒有因此被打倒,“比別人多勤奮一點、多努力一點、多一點理想,世界才會好起來,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我走到今天的唯一理由就是我比我同齡一代的人更加樂觀,更加會找樂子,更加懂得左手溫暖右手,相信明天會更好。”當你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讓你怨恨的事情上時,等於把焦點放在了其他地方,自然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事物。

3

不抱怨的世界

如何減少抱怨產生的頻率,進而轉化成為我們向上提升的動力呢?

汪冰認為,我們首先要接納自己會抱怨。“我覺得消除抱怨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抱怨,我可能會佩服TA,但我未必會喜歡TA,因為我喜歡接近和我一起抱怨的人,更像人。抱怨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是個藥引子,沒那麼美好,甚至是痛苦的,關鍵是在痛苦的背後你看到了什麼。其實每個痛苦的背後都有沒被滿足的需求。人生永遠在做一個翻譯的功課,智慧的人就能把人生的壞事翻譯成好事,翻譯成成長和經驗。”

他還認為,人始終有一個自由,就是對待自由的自由:“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當我們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言語和思維時,我們就能主動創造生活,迎來我們渴望的結果。你會發現,當停止抱怨時,你會變得更樂觀,更有行動力,看到更多選擇,你會看到內在的需要,會為自己的需要負責,為人生負責,更有主控權。人生也會走向不同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