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刺激真的會患上精神病嗎

才智咖 人氣:2.1W

受刺激真的會患上精神病嗎?精神病說白了就是神經出了問題,那麼精神病是怎麼得的呢?一起來學習吧。

受刺激真的會患上精神病嗎

在電視劇《劉老根》中:農民企業家劉老根的錢被騙走後,山莊被查封,劉老根由於急火攻心,發了瘋,每天用一把大剪子在身邊剪來剪去……在不良的生活事件刺激下,人會出現精神失常,輕則表現為情緒低落、焦慮不安、茫然發呆、失眠、全身不適;重則出現興奮衝動、胡言亂語,甚至產生幻覺、傷人毀物等。所以,很多人會有這種認識:精神刺激直接導致了精神病的發生。

其實,精神刺激與精神病的關係分為兩種情況,以失戀為例,對於失戀者產生的一般心理問題,甚至是癔病、心因性反應等,失戀這一精神刺激是直接病因,沒有精神刺激就不會發生這些精神障礙,而且精神刺激一旦消除,精神病症狀就會好轉,很快痊癒。但對於重性精神障礙情況則不同。例如,一男青年近來無故出現孤僻少語、發呆、對身邊的人漠不關心、不能堅持工作,女友失望之餘離他而去,不久男青年出現明顯的精神失常,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家人認為是失戀導致了精神病。其實,男青年之前出現的無原因的異常情況,已經是精神障礙的早期表現,可以說是得病在前、失戀在後,失戀並不是得病的直接原因,它只能作為發病的誘因。也就是說,沒有精神刺激,遲早也會發病,發病之後,即使精神刺激消除了,精神病也不會好轉,精神病的痊癒與精神刺激毫無關係。

附: 什麼原因會讓人患上精神病呢

精神疾病是種生理性疾病,需要藥物治療,心理諮詢只能作為輔助。但現實中,太多人對它的認知是基於文科思維而非醫學理論框架。

四川遂寧一個記者,留下遺書自殺而去。生前他因稿件中寫錯政府領導的名字,受到內部批評,並被罰500元錢。但在遺書中,他隻字未提此事,那似乎是他早已寫好的,只是自殺前在右上角又補上了兩句:“這個選擇我也是有過一段時間考慮,並非心血來潮。我清楚,不是活著就會有未來,有些事情,活一輩子也改變不了。再次強調,活著比安靜地躺著痛苦……”

近幾年來,媒體人自殺的新聞似乎在增多。很多同行開始感慨,無外是媒體從業者壓力大之類的濫調。我很替他們著急,要知道,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抑鬱症患者佔世界人口比例的3%-5%,這意味著每20多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精神疾病意義上的抑鬱症——不是精神健康者偶爾的`情緒失調。

這些患者興趣喪失,經常自責或有愧疚感,還存在睡眠障礙,反覆出現自殺念頭。外界輕微的刺激,於他們就可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和壓力固然相關,但更本質的原因在精神疾病本身沒得到很好的醫治。多位媒體人自殺,實質也超出了媒體從業壓力的議題,更關乎抑鬱症患者群體的境遇。

在正常的外界壓力刺激下,沒有精神疾病的人輕易不會選擇去自殺。中國每年自殺的人很多,媒體人的比例比起其他行業未必就更高。只不過,之前社交媒體不發達,大多數死者都默默無聞地到了另一個世界。我們對這世界的認識,如果擯棄了科學主義基礎,只是想當然地用文科思維去構建簡單的社會因果關係,那被我們詮釋的人間圖景,必然離其真實樣貌相去甚遠。

抑鬱症之外,還有焦慮症、狂躁症、躁鬱症、強迫症乃至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佔總人口的比例並不低。很多人以為可把輕微的心理問題也列入在內,這是誤讀。事實上,很多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對自身缺乏正確認識,諱疾忌醫,有的則只去找心理專家諮詢——若是遇到騙人的所謂心理諮詢,會耽誤精神疾病患者選擇正確的醫治途徑。基本上,精神疾病是需要藥物治療的,心理諮詢只能作為輔助。精神疾病是大腦的器質出了問題,它是一種生理性疾病。

而事實上,根據國外諸多權威心理學家的研究,很多商業領袖其實嚴格來說,也都是精神疾病患者,而他們的偏執或狂熱,也造就了他們的成功,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對這個疾病了解愈多,看待社會的視角就會大不一樣。在某種意義上,精神疾病患者改變這個社會甚多。而醫學對這個疾病的認識,還大有上升空間。終有一天,藉助醫學而非文科思維,我們對這個社會的認知會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