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的病情分析

才智咖 人氣:8.7K

初次見面,小妹坐在我的對面。手中的資料表上並沒有寫名字,年齡二十二歲。

焦慮症的病情分析

我看著小妹說:“我該怎樣稱呼你?”

小妹想了想說:“你叫我小妹吧。”

小妹說,醫生已經診斷她為焦慮症。她只要看到陌生人她就會緊張,甚至會暈過去。她在工作中看到同事也會緊張,甚至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手足無措。

於是,我問她:“你看到我,緊張嗎?”

小妹不假思索的說:“緊張。”

我說:“為什麼呢?”

小妹說:“不知道。如果我知道也不用到你這裡來了。”

我說:“嗯,但是我們要學會分析情緒,這樣才可以有所改善。”

小妹想了好久說:“也許是習慣吧。”

我說:“很好,這也許就是原因之一,還有呢?”

小妹皺著眉頭說:“也許我是同性戀吧?”

我有些驚訝,“你是嗎?”

小妹說:“應該不是吧。我總是想自己就是同性戀,因為看到女人我就緊張。”

我說:“還有呢?”

小妹說:“也許,要告訴你我的情況,我會在意你怎樣看我吧。”

我笑著鼓勵她,“我如何看你,重要嗎?”

小妹淡然的笑了,“不重要。”

“那麼,你現在還緊張嗎?”

小妹坦白的說:“比剛才好點,但還是有的。”

我和小妹的剛開始談話,就讓她對自己的情緒和心理有所分析,對我的緊張一點點消除,這樣對我們的談話和治療有幫助。為了對小妹有多方面的瞭解,我鼓勵她畫畫想象中的自己。

當我看到對面的小妹畫自己的時候,她的手上有傷痕。小妹的自畫像上只有一張臉,一雙沒有眼珠的眼眶。沒有嘴脣,沒有鼻子,沒有耳朵,沒有頭髮,沒有身軀和四肢,而眼眶下有幾滴眼淚。

我說:“這是眼淚嗎?”

小妹的解釋讓我的心有些震動,“不,是血!”

我說:“血??”

小妹憤憤的說:“是。我總是想著拿剪刀刺瞎我的雙眼。流出的就是血。”

我說:“為什麼想這樣做呢?”

小妹說:“這樣就可以死去了。”

我說:“你刺瞎雙眼就是為了死去嗎?”

小妹想了很久說:“好像不全是。”

我說:“也許你想逃避,你不想看這個世間的一切,無論是美好的還是不好。”

小妹說:“是的!”

小妹一直都沒有哭,她說,她的眼淚早已流乾。

我說:“既然你找我做心理諮詢,為了解決和治療你的焦慮,我需要了解你。你能告訴我你的經歷嗎?”

小妹很不客氣的說:“沒有必要。我不想談,我也不想回憶。你就不能不問過去,給我做治療嗎?你就不能不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療我嗎?”

看來,她對心理治療還是有了解的。我看著小妹說:“好的。但是你要記得,焦慮情緒的產生更多原因是逃避引起。”

第一次和小妹的談話並不順利,甚至是極其的不順利。我給她的建議是每週來一次。堅持一個療程的心理治療。她聽完只是說好的。

小妹離開時,我並沒有把握她是否還繼續做治療。

第二週的星期六她還是來了。

小妹說,她服用藥物並沒有多大的改善,而那天和我談話之後,她感覺好一點。所以她想繼續做心理治療。

我說,“你躺在沙發上吧,我們做一個意向分析。”

小妹的意境從她的嘴裡描述出來,我看到了她的內心世界。音樂響起,一陣放鬆之後,我帶她走進了心靈深處。

一個黑暗的屋子,她害怕走進去。我問她害怕什麼,她說,裡面有讓她害怕的東西。

我說:“那你覺得會是什麼?”

她說:“人,女人還有鬼。”

我說,“門的左手一個開關,你開啟。房間會亮起來。”

小妹說:“這個屋子是空的什麼都沒有。”

我看著小妹的睫毛抖動的厲害,眼淚順著她的臉龐滑落。

“小妹,你為什麼哭?”

小妹說:“不知道。”

我說:“在你的正前方有一扇窗戶。你來想象。”

小妹說:“我看到了。”

我說:“你的窗戶是關閉的還是開著的?”

小妹說:“關著,而且上面還有鐵欄隔著。”

我說:“想象你走到窗戶邊,看看窗外的風景。無論你看到了什麼都告訴我。”

小妹說:“外面有很高的樓,但是我只能看到樓的一角。下面有很多人的人,匆匆忙忙。車也很多。天空是灰色的。”

我說:“回頭再來看看你的屋子,有變化嗎?”

小妹說:“沒有。”

我說:“門上有一面鏡子。”

她說:“看到了。”

我說:“你站在鏡子面前看看,你能看到什麼,無論你看到什麼,都告訴我。”

小妹說:“看到自己。小時候的自己,懷裡抱著一個洋娃娃。”突然她聲音顫抖起來,她說,在她身後有一個女鬼,渾身是血。女鬼來抓她。

我告訴她:“你不要怕,這是你的世界,你可以阻止她,你也可以戰勝她。你要面對,不要逃避,我們來戰勝她。”

小妹說:“嗯,奇怪。她變了。”

我等著她告訴我,她卻很久沒有說話。我耐心等待著。

終於她說話了,女鬼變成她的媽媽。

我說:“你看到媽媽,心情是怎樣的?”

小妹皺著眉頭說:“我恨她。”

我鼓勵她繼續看鏡子裡還能看到什麼,她說,有一把剪刀。

我說:“你看到剪刀,心情會怎樣。”

小妹說:“我害怕,我怕自己會用剪刀刺瞎雙眼。”

我說:“我們不怕,這是你的心靈世界,你可以面對,甚至讓剪刀消失。”

為了消除小妹的緊張,我帶她去了一個風景美麗的草地,讓她想象自己置身於一個大草原上,天空湛藍而明亮,陽光溫暖,草地上有野花在風中綻放,小妹的心終於感到了安靜。

小妹睜開眼後,我看到她眼角有淚水。我說:“你哭了?”

小妹說:“最後的看到的場景是最美的,是我最嚮往的地方。”

對於小妹的潛意識我分析給她聽:你沒有安全感,所以你的心靈是黑暗的。你的心靈是封鎖的,所以你沒有窗戶,即使有了窗戶,你都會設立一個鐵欄杆阻擋外界的一切。

你的心理一切來源於你的童年,所以你看到的還是抱著洋娃娃的你。你的心理一切都和母親有關,你對她的情感極其複雜,所以她會是鬼。

也許你經歷了心靈創傷之後,你對於外界的一切就猶如你畫中一樣,不想看這個世界,你也就不想聽,不想說。你的心靈全部的封鎖起來。

小妹聽完我的分析很久都不說話,她只是低著頭看自己的衣服。終於,她說:“那又怎樣?”

我說:“無論你的意識是怎樣的想逃避,但是現實還是現實。你要工作,你要接觸人。你的內心沒有解決好這樣的矛盾和衝突,自然會引起情緒上的反應,也就是焦慮和恐懼。也會影響到你的生理反應,比如出汗,頭暈和胸悶。所以,解決你的焦慮,你需要面對你該要面對的問題,找尋解決方式!”

小妹說:“嗯。我知道了。”

在我看來小妹的焦慮泛化了,從開始單純的緊張到對剪刀和尖銳物體的恐懼,到生理反應,這些都需要及時的心理治療。

她隻字不談她的過去經歷,而我也只能對於她的焦慮情緒給予解決。我教會給她肌肉放鬆訓練,這樣可以減緩焦慮。對於她所焦慮的問題,比如和人交往,要對自己情緒給予分析,不要逃避。

對於她恐懼的尖銳物體如刀子剪刀之類的給予她分析。剪刀和刀子傷害的是最深處,也就是傷及內心,所以她的自我保護就是怕自己內心受到傷害,她恐懼的並不是刀子或者剪刀之類的表面之物,而是有其象徵意義。所以當她看見刀子或者剪刀時,需要告訴自己並不是怕刀子或者剪刀,而是怕傷害自己的內心。給予自己分析,也就可以減緩恐懼,逐漸認識和分析,就會消除恐懼。

對他人的緊張產生焦慮情緒,首先要看你是在意他人的看法,還是把他人看得太可怕。而我對小妹的分析,小妹的心理並不是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是把他人看得很可怕,對於人性的理解處在一種消極和悲觀的看法中。所以要客觀現實的看待人,這樣才可以解決好情緒的反應和人之間的相處。

小妹聽完之後,淡淡的說:“好的,我會按照你所教我的方式去試試。”

我告訴小妹,“你可以每天給我郵件,告訴我你的心理感受,這樣讓我及時瞭解你,才可以更好的幫助你。”

小妹只是點點頭,這次的離開,我感覺到她不同於第一次。我相信她還會來,而開啟她的心結還需要慢慢來。

小妹在離開我這裡的第三天給我發來郵件,說對剪刀的恐懼少了很多,注意也減低了。焦慮也好多了。她的文字讓我欣喜地看到她細微變化。

第三次,她如約而來,我終於看到她綻放的短暫笑容。

我說:“第一次看你笑哦。”

小妹有些羞澀,“我很少笑的。”

小妹有一雙漂亮的丹鳳眼,江南女子面板都很細膩白嫩,只是表情有些冷淡甚至是冷酷。

她和我說:“我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讓我自己都難以接受。第一次和你說我是同性戀時,我記得你驚訝的眼光。而我總是在想,我是不是同性戀,所以我看到男人我就會想,我喜歡男人嗎?看到女人我就不自在。”

我說:“哦,這是引起你焦慮的原因嗎?”

她說:“不全是啊。在沒有這想法之前我就看到人緊張了。”

我說:“為何你覺得自己是同性戀呢?你有喜歡的同性嗎?”

小妹說:“沒有的。其實,如果我是同性戀,我就不活了,怎麼可以接受呢?可我總會這樣想。”

我說:“那我們來分析分析。”

小妹說:“很早以前,我對異性是期待的,可是慢慢的我開始害怕異性了。對於女性,我一直都有些緊張,而我找不到緊張的原因,我以為就是對同性的喜歡吧,這樣時間久了,我自己就認為自己是同性戀,但確實不是啊。”

我看著小妹說:“你有朋友嗎?男女朋友?”

小妹說:“沒有很知己的。”

我很小心的問:“那你和父母的關係如何?”

小妹看著我說:“這和他們有關係嗎?”

我認真的回答:“有關係,而且很深的關係。今天你的性格受他們的影響,你對男人和女人的看法也來自對母親和父親的看法,所以這點很重要。就像剪刀意味這傷害,而其實你怕內心傷害。就像母親對你影響,也會影響你對女性的看法,父親對你影響,也會影響到你對男性的態度,這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小妹說:“如果要治療我的焦慮,一定要要談我的父母和家庭嗎?”

我說:“至少對你有實際的幫助。當然,我尊重你的意見。”

小妹說:“你知道回憶是什麼?是痛苦!”

我說:“我能理解,雖然回憶有痛,但是就像傷口,我們需要消毒,需要清創,需要縫合,我們會痛,但是最終它會重新癒合,雖然留疤,但你已經忘了曾經的痛。所以,我們需要面對自己曾經的痛,我會和你一起把傷口縫合,重新讓它生長,這樣,你才可以完全恢復健康。”

小妹說:“好的,我要去衛生間。”

小妹在衛生間呆了很久,我在靜靜等她歸來。

小妹終於再次坐到我的面前,顯然剛剛哭過,她平復自己說:“我沒事。”

小妹的年齡只有二十二歲,可她的經歷卻讓我震撼了。

一、小妹的經歷

小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在她有記憶起,父親就常常不回家,母親總是和父親吵架。在小妹看來多數怪自己的母親,因為母親總是和父親找事吵架,甚至母親會打父親,常常父親臉上掛滿傷痕,衣服總是被撕破。

第一次看見父母打架,母親並沒有安慰他,反倒是父親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鬧了。”母親歇斯底里的說:“你還會顧及孩子嗎?如果顧及,你會這樣對我?”母親回頭對小妹大吼:“你滾出去!”小妹抱著洋娃娃跑了出去。那時,她五歲。

父母的關係日益冷淡,最後他們之間只剩下冷漠。有一天,小妹放學回家,看到父母的房間有聲音,她看到了讓她驚呆的一幕,母親和一個不是父親的男人在床上滾動著。小妹嚇壞了,她跑出去的時候還是驚動了母親。母親嚴厲對她說:“不許和別人亂說,更不許和父親說,否則,我就會打死你。”

小妹把這個祕密一直留在了心理。也許她怕說出來,父母又要打架,或者又要離開。

九歲那年,父母還是離婚了。小妹跟隨了母親,父親始終對小妹很好,但是母親不允許父親來看小妹。小妹對父親始終是期待的,但是他的父親最後還是遠離家鄉去了美國。

和母親生活的日子應該是相依為命的,可是母親總是責怪小妹。小妹一有不滿意母親心意的地方,母親就狠狠的打小妹。小妹開始還會哭,逐漸的她開始用冷漠來面對母親,而母親看到她的冷漠和倔強更是生氣,手裡抓起什麼就來打她。小妹說:“我記得她生氣的時候,就拿起了剪刀向我扎來,還有一次是拿起切菜的刀子向我砍過來。”至今,小妹的胳膊上還有一道疤痕。

母親總是說,是小妹告訴了父親她和那個男人的祕密,毀了她的生活。小妹從開始的解釋到最後的應對:就是我說的,怎麼,你殺了我啊!

小妹對母親越來越恨,她甚至認為自己並不是母親親生的孩子。她渴望著見到父親,可父親在遙遠的異國,漸漸的,她失望了,也不再渴望見到父親。

十五歲那年,父親的家人告訴小妹,父親重病去世,小妹哭的很傷心,小妹的心也隨著父親離去了。小妹的母親在得到父親離世的訊息時,先是冷漠後是大笑,最後是哭。以後,母親再也沒有了力氣打小妹。因為她已經思維混亂。她總是說:小妹的父親來找她了,看見小妹的父親渾身是血站在她的面前。而小妹看著母親沒有任何安慰,她說她的心早死了,母親該有報應。

小妹的母親開始低語,時常處於恐懼中,醫生給予最後的診斷:精神分裂。經過住院,母親有所好轉,人卻已經變了。小妹總是看著母親,想哭卻沒有眼淚。

十八歲的小妹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晚上,母親給她做了很多好吃的,小妹很驚訝。母親對小妹說了很多對不起的話,不該打小妹,也不該怪小妹,是自己不好,和父親離婚也是她的錯,因為她實在是受不了其他女人和父親交往,可現在看來是那麼的正常。而母親為了報復父親,自己也和其他男人發生了婚外情,被父親知道提出離婚,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父親臨死之前,希望母親能培養小妹上大學,母親說她做到了,心可以放下了。

那天,小妹還是冷冷的看著母親,心卻稍稍有些溫暖。小妹晚上入睡的時候,還在想,以後我要對媽媽好點,畢竟她是我媽媽。

第二天,當她看到母親時,母親手裡握著剪刀,鮮血流了一地……

從此,她成了孤兒。以後,她再也沒有了歡笑和眼淚。而她的心理和情緒在一年後越來越明顯的出現波動,她怕自己也和母親一樣瘋了。而她的心靈自從那天之後,就關閉了。沒有再開啟,沒有人知道她的過去,沒有人知道她的家庭。她斷絕了家鄉所有人聯絡,隻身到上海讀書。

小妹回憶往事沒有流淚,只是說到自己從此成了孤兒時,哭了。我看著眼前這個肩膀微顫,細弱的女孩,我的眼睛溼潤了。

小妹的心結終於開啟,我們終於找到了所有的原因,對剪刀的恐懼,對尖銳物體的恐懼,為何封鎖自己的內心,為何對人的懼怕和恐懼,當她的內心對一切迴避和遺忘時,負面消極的情緒就產生了。

隨後的日子,我們探討了父母對我們的深遠影響,我們找到原因時,就好去應對。我和小妹探討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談及的愛的需要,是人的本能需要。當你失去了愛,並不意味著你不需要。所以,我們還是要勇敢來面對過去,面對此時,把握未來。既然,我們渴望自己好起來,首先就要對父母的情感重新認識,對父親的渴望,對母親情感複雜的內心分析。我們保護自己的內心,卻封鎖了自己,那麼最後就是自己傷害自己。

小妹的焦慮情緒得到了很好的緩解,對於父母的態度,小妹最後說:“人都不在了,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我說:“有意義。就像母親最後的明白,父親最後的無奈,都是沒有珍惜當時所擁有的,而你,小妹,我們要珍惜現在,珍惜我們還擁有的。”

小妹苦笑著看著我說:“我還有什麼可珍惜?”

我眼角溼潤,聲音有些哽咽:“你!你就是可去珍惜的,你還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庭和幸福,你還能擁有友情,愛情,你的孩子,一切都可以珍惜。”

小妹握著我的手,放聲大哭,而我沒有遞給她紙巾,只是讓她好好的釋放久藏於心的淚水。

小妹焦慮的情緒緩解很快,慢慢的她學會了和同事相處,開玩笑。慢慢的她看到我的助理和工作人員,也會綻放她的笑容。直到有一天,小妹對我說:“姐姐,你可以把我當作一個很成功的案例去寫,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的,所以,我同意你寫我。但不要寫我的真實名字就好。”

我開心的說:“太好了。謝謝小妹你的支援!最重要的是,你終於敞開你的內心,把你的情感交給姐姐了。”

小妹說:“是的。其實,當我說出自己的心結時,就已經對你敞開我的內心了。而我看過你很多文章,也許你需要我這個案例吧。”

我和小妹最後一次諮詢後,小妹伸出手和我擁抱。

時間已經過去半年,小妹的工作很出色,被上調到北京去培訓。

春天的腳步來臨時,小妹電話告訴我,“我戀愛了……”

得知這個訊息的早晨,我正在家中澆花,花園裡開放的杜鵑嬌豔奪目,噴灑的水珠被陽光折射猶如珍珠,耳邊傳來黑人阿姆斯特壯沙啞的歌聲,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精彩的世界)……

二、小妹的案例分析

1、逃避引發的不確定

“真實的焦慮或恐懼是最自然、最合理的事,是人們對於外界危險,或意料及期望中的傷害的知覺反應。”弗洛伊德如是說。的確,預期的或正在進行的`威脅性事件會叫人感到不安,人們本能的會開始保護自己,而當這種保護起不到相應的效果,即此事件不能解決或無法面對的時候,焦慮的情緒就有可能會隨之而生。這裡弗洛伊德所提的“真實的焦慮”並非精神官能症的焦慮,也就不是我們所說的焦慮症或精神疾病,它只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負面情緒反應,也是下面所要分析的內容。

與同齡人相比,小妹的童年是不幸的,這尤其突出在母親對待她的方式和態度。在她的記憶中,父母的情感關係並不是很好,經常吵架打罵,儘管不清楚原因但印象裡父親每每被母親打得掛傷,不但如此,母親往往還會無緣的將其對父親的不滿遷怒到自己的身上。當她看到母親和其他男人發生不潔行為的時候,母親竟然以死來威脅她不要將這件事情說出。事實上,在每個人的幼年時期裡,安全感絕大部分來源於母親對其的關懷和愛護,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母性也一直起到保護子女不受外界危險傷害的形象作用。然而,對於小妹而言,非但沒有得到母親相應的關懷愛護,反而受到來自母親的威脅,也就是說,小妹的童年成長一直處於沒有安全感甚至是時時存在危險的狀況中。

面對危險時,人們本能的會去遠離或尋找庇護以得安全。這一點對小妹也不例外,起初她小心謹慎的避免犯錯,然而發現即便這樣也不能擺脫母親的打罵責罰,母親仍將尖銳的剪刀朝她身上刺來,比起身體所受的痛苦,內心經歷的創傷讓小妹更難以忍受。於是,她漸漸的變得冷漠,冷漠於母親的所作所為,冷漠於自己對母親的情感,這種精神上的逃避成了她減緩心理創痛的最有效方式。直至母親手握剪刀自殺的那一刻,小妹感到剪刀不再是可怕的利器而是能夠讓人擺脫痛苦的工具,她不想再面對這不得不去接受的事實,她不想再面對自己對父母的真實情感,她不想再面對整個世界,她甚至想用剪刀刺瞎自己的眼睛來逃避一切。然而生的本能讓她意識到剪刀刺向自己的危險,於是她沒有這樣去做。可是,對於剪刀或是其他利器上存有的潛在威脅,在小妹心理開始變得無法確定起來。事實上,如果說曾經母親朝她刺來的那把剪刀是讓她感到恐懼的話,那麼現在的剪刀已經開始令她焦慮。也就是這種不能確定的模糊的威脅,使恐懼轉變成了焦慮。

那麼另一種小妹與同性接觸時產生的焦慮,同樣也來自母親對她的影響。可以說,母親是小妹最初接觸的,也是最親密接觸的同性,對母親複雜的印象和情感最直接的導致了小妹對其他同性的感覺,讓她緊張、害怕甚至恐懼。為了逃避這種情感的持續,曾經的經驗和認知給了小妹一個合理解釋——同性戀。可另一方面,小妹並不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她寧願死也不想和同性相戀。這種矛盾又開始讓她無法確認,無法確認自己對同性是怎樣的一種情感,第二種焦慮就這樣產生了。

2、正視恐懼才能擺脫焦慮

人們對客體的恐懼大多是由於對客體有一定的認知但不足夠,有一定的瞭解卻不充分才導致的。這就好比一些人恐懼艾滋病,他們知道艾滋病能夠相互傳染,知道艾滋病是不治之症,所以他們害怕,他們一旦聽到有人得了艾滋病或是和艾滋病人接觸過就會躲得遠遠的,甚至連艾滋病人碰過的東西都不敢再動。但治療艾滋病的醫生整天接觸患者,他們卻並不感到恐懼緊張,其實,只是因為他們更加了解艾滋病,知道並確定其傳播的途徑。

無論是面對剪刀還是同性,小妹的焦慮中最初都有恐懼的成分。通過諮詢師對小妹的意象分析、認知調整,小妹知道了自己害怕剪刀或利器是因為想要通過它們擺脫內心的痛苦,是希望獲得安全感的表現,自己緊張同性是由於母親形象的對映,是習慣性心理所致,同時自己也並不符合同性戀的條件。

當然,想要小妹真正的好起來,做這些調整還是不夠的,她必須要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小妹逐漸意識到自己對母親的認識瞭解大多都是負面的,曾經,恐懼和害怕完全佔據了自己的內心,以致根本沒時間、沒機會去好好的感受母親的心情,在她傷害自己女兒的同時,她的內心深處是多麼的內疚和痛苦。當小妹慢慢轉變她對母親的態度、看法的時候,她的安全感也一點點的尋找了回來,即便無法抹去從前的不愉快回憶,但她已經接受了母親。最終,在諮詢師的細心幫助下,小妹漸漸掌握了適合自己的交往方式,生活、工作、情感一天天的好了起來。

什麼型別的人易患神經症

1、內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 所謂內向型性格,是指人有較強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傾向,這種人做事細心周密,十分謹慎,好幻想,容易陷入沉思的迷宮,做事優柔寡斷,往往錯過許多難得的成功的機會,又由於其自我反省心較強,使之容易發覺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常常處於缺乏自信的狀態。甚至有人像一架自我測定器,一直在檢測自己心身有何弱點,有無疾病等。因此,一旦過分小心,只注意保全自身,就很容易成為神經症的溫床。

外向型性格則正好相反,其精神能量帶有較強的向外界的客觀事物積極活動的傾向,很少自我反省,憂慮少,不自尋煩惱,做事爽快、迅速,想到做某種事,就會很快地付諸實施,甚至魯莽、輕率。平時樂於助人,上進心強,好出風頭,喜好言談。一般認為這種型別的人,患神經症者較少。但是也會由於事業失敗,過度疲勞,以致感覺身體欠佳這些誘因而患神經症。一旦成為神經症,則其過去的外向型性格,會一變而為內向型性格。

也就是說,一旦患了神經症,不管原來性格如何,都表現出內向的一面。

不過,神經質者並非單純的內向型性格者,在其內向性的另一方面,還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慾望,進取心,硬不服輸的反抗心理。因為存在著上述互相矛盾的兩個方面,故易陷入精神衝突狀態。

2、理論性、意識性的傾向

因為性格內向,而多有理智的、有意識的傾向,所以往往逐一仔細地,有意識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現象,尋找產生的原因,容易對自己感到不滿。從學習成績上來看,多數是在中等以上,劣等者居少數。在人際關係方面,神經症者易於意識到自己舉止笨拙、表情呆板,嘴脣發抖,臉上發燒等,於是更加拘謹。

3、強烈的完善欲

內向性的另一個方面,是有一種極強的自我發展慾望,而且因為是理智性的、意識性的,所以對自己的心身狀態和自己的工作,要求的標準高。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弱點、缺點重大問題而感覺苦惱。他們做事往往認真細緻、誠實,但如果太過分時,則會成為完善主義者,對任何事物,都求全責備,力求完善,而不勝苦惱。

4、敏銳的感受性

神經質症患者,具有比一般人敏銳的感受性,他們更容易感到較強的不安和痛苦,一旦執著於此,便對此的敏感會倍加痛苦。有個小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兩個多年未見的學生時代的好朋友在大街上相遇了,可是不知為什麼卻未互相打招呼,其中那個外向的人,就認為多年未見,可能有點不敢相認;而內向的人則認為對方近來官做大了,不愛理人,暗中發誓再也不理他,直到對方主動打來電話,才認識到自己太敏感了。

如上所述,神經質症患者的性格是複雜的,他們往往對接受的資訊進行各種各樣的人為處理,這樣就極易引起各種神經質症狀。例如,對輕微的身體不適就會人為地認為是病態,而這種主觀臆測易於使得他們拼命想排除不適感,反而陷入自我的強烈矛盾中。

根據森田先生及其門生高良的學說,不安性、固執性、自我內省性及強烈欲求這四大特性為神經質的基本性格特徵。與其有關的還有慎重、細緻、忍耐性強、徹底的、敏銳的承受性,認真、誠實等等特徵。這些特徵既有發生、強化神經症症狀作用的方面,又有克服神經症症狀的方面,具有妨礙社會生活和有益於社會生活的兩面性。

對付“潔癖”的絕招

一個人愛乾淨是好事,但過於注重清潔就淪為“潔癖”。廣州市腦科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徐貴雲說,潔癖屬於強迫症的最常見臨床表現,佔了強迫症患者中的一半,和嚴重潔癖的人生活,家人會忍無可忍,患者本人也覺得痛苦不堪,因為他們能察覺自身的問題,卻沒法自我擺脫,活在長期的、慢性的焦慮症,有人曾不堪煎熬自殺尋求解脫。

心理專家認為,潔癖採用“以毒攻毒”的行為療法並配合適當藥物,可以逐步糾正。

典型案例

患潔癖導致家庭破裂

說起潔癖導致的內心苦楚,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真切,今年50多歲的張姨就是個典型的潔癖患者,她的潔癖已有十幾年歷史。

張姨對身體的清潔已達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手一拿過東西馬上就要洗,她一雙手經過長年反覆頻繁清洗的“折磨”後變得慘不忍睹,多處完全脫皮,患上皮炎。張姨每天晚上洗完澡後,覺得穿上任何衣服都會弄髒面板,因此她總會不穿衣服赤身裸體地上床睡覺。不僅如此,張姨強烈要求老公也要這樣做,如果老公不肯,張姨感覺老公身體很髒,不肯與老公同床。

老公費盡了各種方法來勸導張姨,始終不能消除張姨頑固的想法,最終忍無可忍,向法院提出離婚,他這樣對法官說:“我覺得這樣的婚姻生活是非人生活”。

靠近墳場使勁洗傢俱

老張的同事覺得他自從搬到新家住後就“性情大變”了。老張新家靠近一個墳場,搬家那天一群同事去幫忙,傢俱都安放好後,老張卻顯得心理焦慮不安,“我總覺得這裡不太‘乾淨’”,於是,他衝到附近超市買了一堆毛巾,把傢俱統統清洗一遍再擦乾,然後將毛巾都扔掉了,才感覺好一點。

更讓同事們不可思議的是,以後但凡同事到老張家玩,老張從不允許他們進入臥室和廚房,只能在客廳待著,而且同事走後老張總要買來新毛巾清洗傢俱然後扔掉毛巾。

病因分析

潔癖大部分來自遺傳

徐貴雲介紹,出現潔癖,很大部分原因來自遺傳,病人中有七成具有強迫性人格,這是潔癖的生理基礎,另外社會心理因素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致病因素。有些人在強迫性人格的基礎上,逐漸出現潔癖的症狀,特別是當進入青少年時期,生理髮育上的明顯變化,與社會交往日益密切過程中的不適應,均可導致症狀的出現和加重。還有一些人是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誘發潔癖,包括長期的精神緊張,如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換加重了責任,工作過分緊張,要求過分嚴格,或者處境不順利,常擔心發生意外等;此外還有嚴重的精神創傷,如近親死亡、突然驚嚇、嚴重的意外事故、瀕於災難性的破產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對誘發或加重潔癖有著重要作用。有些病人的父母具有強迫性人格,對病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病人所受的家庭教育較嚴格、古板、甚至有些冷酷,於是病人謹小慎微、優柔寡斷、過分瑣碎細緻,與人交往中過分古板、固執,缺乏人情味及靈活性。他們在生活上也過分強求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一切務求井井有條,稍一改變就焦慮不安。

潔癖者多婚姻不如意

潔癖程度重的話,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有潔癖的人很多維持獨身,就算進入婚姻也不如意。對潔癖患者來說,更難過的關是心理衝突。一般來說病人都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但難於擺脫,從內心湧現出強烈的焦慮和恐懼,非要採取某些行為來安慰自己,這種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清洗上,內心只感到緊張和痛苦,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是很悲慘的人生。

對症下“藥”

把自己想象成一片羽毛

徐貴雲強調,輕微的潔癖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不大,但發展到患者已意識到自己的潔癖並感覺痛苦,就要積極尋求治療。目前對潔癖的治療主要有藥物配合行為療法。

潔癖程度不嚴重,可以採取自我放鬆的方式來緩解潔癖帶來的困擾。潔癖帶來的焦慮、壓力、沮喪會使人不正常呼吸,呼吸變得急促、淺、換氣過度,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過多排出,導致頭暈,而放鬆呼吸則是舒緩有節奏的,而且感到自然、不費力,能平緩病人的心理衝突。病人可以通過想象練習方式獲得正確的呼吸方法,平躺,把自己想象成一片羽毛,腹部隨著呼吸上下起伏。想象幾分鐘,直到呼吸變得緩慢和平穩,內心的焦慮也會大為減輕。

滿灌療法“以毒攻毒”

病情嚴重的潔癖,病人靠呼吸放鬆也難平復,可以嘗試“以毒攻毒”的“滿灌療法”,就是病人怕什麼就讓他幹什麼。例如,老張老是嫌手髒要洗手,就可以讓他全身放鬆,輕閉雙眼,然後讓家屬或朋友充當助手,在老張手上塗泥土、墨水等髒東西。塗完後,助手提示老張他的手弄髒了,老張要儘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時睜開眼睛看到底有多髒為止。這種方法反覆進行,巧妙之處是助手有時在老張手上塗的是清水,同樣告訴他很髒,這樣老張一睜開眼時會發現手並不髒,這對他的思想是一個衝擊,說明“髒”往往更多來自於自己的意念,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這種方法每天嘗試幾次,在剛開始時把人推向焦慮的頂峰,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下降,強迫行為也會慢慢消退。要提醒患者家屬注意,治療時病人會感到很痛苦,堅持要去洗手,這時候家屬一定要禁止,在一旁應積極給予鼓勵,這是治療的關鍵。同時,這種療法不提倡在家中由家屬單獨和病人進行,需要一旁有專業心理治療師協助,他們會指導病人及家屬該如何循序漸進地治療。

多夢易由神經衰弱而生

夜夢紛紜、睡眠不寧、醒後頭暈疲倦……這是典型的多夢狀態。那麼人為什麼會突然間陷入夢境紛紜的狀態呢?心理專家解釋,夢境是大腦的產物,所以其產生往往與神經衰弱、緊張、興奮等因素有關。

精神健康網中醫專家分析說,多夢狀態的根本誘因在於機體內在變化,情志損傷、陰血虧虛、氣血不足、痰熱內擾肝膽、勞累過度、飲食失節、神經衰弱等原因都會導致多夢,特別是當人們經歷過大量腦力勞動導致腦神經興奮過度時,最易出現夢境紛紜情況。換句話說,神經衰弱時最易導致多夢。

當然,我們此處所說的神經衰弱並非僅僅表現為體力、腦力衰弱導致夢境的情況。儘管體力衰弱型神經衰弱的確會導致活動能力下降、夜間多夢,但體力過盛型屬神經活動興奮型的神經衰弱導致多夢的機率更大。人在產生特別的工作能力、完成巨大而切實的勞動後,身體必然經受深虛弱狀態、出現過分的抑制,容易激動而不能自制,此時的神經衰弱會在諸多方面有所體現。言談舉止、作出決定前會表現出急性子;心血管和消化道方面會出現植物性功能失調情況;涉及到睡眠方面,就是每日糾結於糾纏不休的思維,苦惱於夢境紛紜的多夢狀態。

總之,雖然睡姿不正確、失眠症等的影響會導致多夢,但夢境紛紜的情況相比之下還是最易由神經衰弱的各種型別引起。所以,當您自感失眠、多夢,不妨從腦神經的調節方面考慮治療方法。可能有些治法的不良作用會讓您擔憂,但一些效果明顯、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還是存在的,只要您能針對自身情況及時向專業醫生求助。

疑病神經官能症之他真的得了心臟病嗎

[來詢者基本情況]

王某,男,20歲,某大學三年級學生。

[主訴及諮詢過程]

(一)主訴

常感心跳快,心慌,尤其是中午、晚上,稍一緊張更加快了。查了許多醫學書籍,懷疑得了心臟病。為此情緒消沉,平時經常注意心跳情況,稍微加速就很害怕,不敢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中午睡不著覺,更不敢對同學老師講,怕讓其退學。曾經到醫院看專家門診,診斷為植物性神經功紊亂,開些谷維素之類的藥但毫無轉機,於是便更加擔心,懷疑醫生查不出病來,主動找老師諮詢。觀察可見,性格內向,說話聲音低,表情緊張,坐態拘謹。

(二)分析診斷

來諮詢求治心切。由於懷疑為心臟病,而醫生的治療又一時無效,認為這本身就說明醫生的治療錯誤,隨之更加確信為心臟病,併產生恐懼心理。對心跳的變化很敏感,以至正常的心跳加快如跑步後的加快、上課回答問題時緊張所致的加快都被認為是“病態”的。中午常因心跳加快而難以入睡,可一到老師家就沒事。根據以上情況,診斷為疑病性神經官能症,即疑病症。

在諮詢中心理諮詢師啟發他說出第一次心跳的情景。他在家排行老小,父母沒文化,大嫂對他很好,但卻在他讀高中時去世了,對他打擊很大。在大學聯考的第二天晚上覆習功課時突然心跳劇烈,躺下休息一會兒後好了,但睡不好覺。他沒對任何人講。從此後幹什麼都特別小心,不敢幹體力活。已這樣提心吊膽地過了兩年。

心臟活動受植物性神經調節。病人因親人去世的憂鬱和大學聯考的緊張造成植物性神經紊亂。這是功能性的,一時的,如果當時能去看醫生並注意休息,完全可以治癒。但肖某膽小內向,又無人傾訴,長期的壓抑,憂慮,使植物性神經紊亂加劇,心跳加快(醫學上稱之為心動過速)的症狀始終不能緩解,病人愈加恐懼,直至懷疑得了心臟病。這樣走入了惡性迴圈而不能自拔。

(三)治療方法

疑病症是病人錯誤的觀念和缺乏正確的生理知識造成的,所以,治療採用以下幾個方法:

1、運用心理分析法,鼓勵來詢者傾吐內心積鬱。

每次交談時,鼓勵他盡情傾吐內心的擔心和憂慮,幫助他分析各種心理活動,釋其疑,寬其心。

2、學習正確的生理知識

運用歸因理論,重點從歸因偏差的角度入手,使其認識到疑症的原因,用正確的知識代替錯誤的看法。給他講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識,告訴他由於青春期神經系統發育很快,而內分泌系統發育比較緩慢,所以人體的這兩大調節系統有時會出現不協調現象,而表現出某些異常,但這是暫時的、功能性的,逐漸會好的。有些年青人由於緊張、勞累過度等原因往往會出現心動過速的病狀,但過後都很好,不會引起心臟病。醫學書籍上寫的也很清楚,所以找來書給他看。來詢者知道這些後如釋重負,但仍不明白為什麼經常心動過速,表明他有求治過急的心理。所以又告訴他由於病情比較長,要想馬上消除症狀也是不現實的,應逐漸調節神經功能,逐漸恢復。關鍵是相信自己沒病,相信一定能好,放下思想包袱,解除恐懼心理。經過反覆多次強化解釋,病人基本接受了正確的知識。

3、嘗試行為療法

(1)系統脫敏法:

①與他談話時,當看到他很高興、輕鬆時馬上問他現在感覺如何,感覺良好,並無心跳加快。讓他記住這種感覺,然後啟發他回憶愉快輕鬆的情景。

②交談後,與他一起作一些文體活動,園藝活動,當他開心時馬上問他感覺如何,讓他記住,並證實作一些體力活動後反而更舒服,從而消除他害伯運動的心理。

③鼓勵他參加文體活動,多與性格開朗的人交往。

(2)暗示療法:給他找來一些硬卡片,上面寫著“心跳正常”的字樣,讓他經常暗示自己很正常。同時配合“自我調整法”,即全身放鬆法。每天靜坐半小時,全身放鬆,默唸暗示詞語,回憶輕鬆愉快的情境。

4、配合藥物治療並與校醫院大夫聯絡,給他開些鎮靜藥、調節神經藥。囑其必須按時吃藥。

[治療效果]

經兩個半月的治療大有好轉,順利通過了期末考試。放寒假回來後又治療了兩個月,基本痊癒。後來擔任了班長之職,四年級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情況良好。

[點評]

本案例中的肖某患的是疑病性神經官能症,簡稱疑病症。表現為對自己的健康過分關注,深信自己患了心臟病。儘管醫生診斷後排除了心臟病的可能性,但他仍堅持自己的成見,併為此焦慮,擔憂。疑病症的發生往往與不科學的知識,他人不良暗示,人格因素等有關。本案例在諮詢治療中,心理諮詢師運用解釋、疏洩、行為治療等方法,幫助來詢者改變錯誤觀念,解除或減輕精神因素的影響,使來詢者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評價。並引導來詢者把對自己心臟的過分注意轉移到對外界的關注中去,參加文體活動和交際,取得了較好的諮詢效果。

神經症貪食症案例

半年前,上高三的小玫得了一種貪吃而不能控制的古怪毛病。以前她總擔心身體發胖,不敢多吃,結果慢慢地出現厭食症狀。可是不久後,情況卻截然相反,常常不可抗拒的要吃下大量的食品,每次非要吃到被撐得難受才罷休。如果想吃的東西沒吃,就會沒心思上課,晚上連覺都睡不好。由於不斷地暴食,小玫明顯發胖,變得越來越臃腫。她常常採用引吐、導瀉、增加運動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身體發胖的恐懼心理。為此她苦惱不已,一再發誓再不濫吃了。但她又無法控制自己,尤其是心情不好時就吃得更多,上課無精打采,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常常悄悄地落淚。瞧著痛苦不堪的小玫,心急如焚的父母帶著小玫到當地醫院進行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生理上的毛病,最後才由朋友介紹來到醫院找心理醫生諮詢。

經專家診斷,小玫是由於學習壓力太大得了“神經性貪食症”。

什麼是貪食症?

神經性貪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特徵為反覆發作和不可抗拒的攝食慾望及暴食行為。病人有擔心發胖的恐懼心理,常採取引吐、導瀉、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發胖的極端措施。可與神經性厭食交替出現,兩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機制及性別、年齡分佈。多數病人是神經性厭食的延續者,發病年齡較神經性厭食晚。本症應排除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癲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礙繼發的暴食。

貪食症的發生率約為厭食症的2─3倍,患者多能維持理想體重,所以不像厭食症一般容易被發現。患者對於自己這種狂吃之後又催吐的行為,會極力隱瞞,而且充滿內疚感及罪惡感。這種異常的行為,若每週達兩次,且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神經性貪食症。

貪食症的症狀

(1)有貪食症的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狼吞虎嚥吃下大量的食物,而且這些食物多含有較高的熱量,由於他們對自己的體重和身體過分的關注,在吃完大量食物後,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又會通過各種手段將食物排出體外。

或者用手指扣喉嚨使自己嘔吐,或者使用催吐劑、利尿劑、瀉藥催吐,或者做過量運動以消耗熱量,還有的人甚至絕食一段時間。這種異常的行為,若每週達兩次,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暴食症。

(2)患者為了追求苗條的身材,會不惜過量服用瀉藥、減肥藥和利尿劑等,這些做法都會干擾人體電解質的含量(包括隨血液迴圈的鈉和鉀離子),可能引起嚴重的脫水和鉀缺失,進而造成腎功能衰退、肌肉無力、心律失常。營養不良,身體疲倦,衰弱,皮膚髮黃髮黑。

(3)經常用手指扣喉嚨,手指和手掌相連的地方會發生硬皮,這是在扣喉嚨時,牙齒咬出來的。有的女性會因此而絕經或者月經不調,甲狀腺腫大,體重大幅起伏。由於經常嘔吐,酸性物粘在牙齒上,會造成牙齒變色甚至脫落。

(4)很多貪食症患者都有抑鬱傾向。對自己身體的錯誤觀點,使他們感到在人前抬不起頭來,而貪食進一步惡化了自暴自棄的心理。有研究表明,貪食症患者比厭食症患者的抑鬱傾向更嚴重,而且更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

貪食症的成因

心理因素:

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或者受到重大挫折的時候,總是會通過某種途徑發洩心中的鬱悶,逃避痛苦的問題。有的人可能會去瘋狂的購物,有的人會去做大量的運動,而有些人則會去吃大量的食物。由於吃得過多而感到漲滿和臃腫,又會很難受,再想到這樣會讓自己體重增加,於是他們會採取各種方法將食物排出體外。大部分的病患者有感情問題及情緒不穩定,藉著強迫進食來逃避痛苦的問題。有些心理學家指出,這種用咀嚼食物以減緩心理壓力的習慣,可能與幼小時養育者不適當的育兒方式有關。

貪食症的迴圈病症:

厭食症的患者常常限制食物的攝取量,但有時候會因受不了飢餓之苦,而產生精神上及行動上的衝動,吃下大量食物。因此厭食症很有可能轉化為貪食症,造成“暴食- 厭食- 貪食”的迴圈病症。

心理學家認為:貪食症是用來處理壓力以及不愉快感覺的一種方式,患者在生理上並不需要進食,而在心理上卻有長期飢餓的感覺。需指出的是,它並不能真正起到解除心理壓力的功能,反而使“吃”變成了處理焦慮不安、寂寞和生氣的不當方式。通常,貪食症患者是為了處理比暴飲暴食和過分關注體重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才患貪食症的,如嚴重的焦慮。

生活中一個人的情緒若與某種行為經常聯絡在一起,比如沮喪時就吃東西,經一定的強化後就很容易形成習慣,以後只要一沮喪,無論肚子餓不餓,都會很自然的去吃東西。這種“自然”出現,會使人感到宣洩和放鬆,而要改變這種習慣,則會感到十分的困難和不適。你有過用“吃”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嗎?那請你好好地想想第一次這樣“吃”是在什麼時候?是因為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理清這些,對幫助你走出“吃”的誤區,遠離貪食症將大有裨益。

貪食症的治療方式

如何治療這種疾病呢?首先及早發現病情。患者及家人要認識到這是一種疾病,而不要認為這只是嘴饞或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家長如發現孩子有神經性厭食或貪食跡象,應及時請教醫生,到專業機構找精神科或心理科醫生診治。藥物治療有時是必不可少的,抗抑鬱藥物可以緩解進食障礙的症狀。心理治療中除用支援性心理治療以外,主要採用認知行為治療,找出情緒壓力的來源,並強調正確的飲食觀念。教導患者養成記錄飲食的習慣,並且運用食物熱量換算技巧,以及適度運動來維持理想體重。

可採取個人或團體諮詢方式,鼓勵其接受自己的體重和身材,不要長期陷入減肥的掙扎中,並找出情緒壓力的來源。提醒病人催吐並不等於減重,並且強調正確的飲食觀念,再長期追蹤評估其飲食態度。

由於神經性貪食症的患者一般來說都表現為有較明顯的自責、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與抑鬱症有很大的關係且病程較長,治療有一定的難度,患者症狀波動起伏,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密切配合醫生治療,才有望獲得較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