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病因有哪些

才智咖 人氣:2.45W

導讀:現在研究業已證實: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喪失感”、令人沮喪的生活事件。更多心理資訊盡在應屆畢業生心理網。

躁狂症病因有哪些

本病的病因尚未闡明,可能與遺傳、生化和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對於本症的發生起重要作用,其證據是:

(1)情感性障礙患者的一級親屬(父母、同胞手足及子女)終身患病機率是12%~15%,遠高於一般人群(1%~2%)。

(2)情感性障礙者的單卵雙生子(mz)的同病率為67%(46對),雙卵雙生子(dz)同病率為14%(276對)。另有12對分別撫養的其同病率高達65%。寄子研究也證明遺傳因素的影響明顯高於環境影響。

但就目前資料來看,情感性障礙與遺傳有關,但無足夠證據說明其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2.心理社會因素

現在研究業已證實: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喪失感”、令人沮喪的生活事件,不僅與神經症性抑鬱和心因性抑鬱有關,而且可以成為“內源性”情感障礙的發病誘因或促因。例如paykel指出:在既往6個月內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抑鬱症發病危險增高6倍,自殺的危險性增高7倍。而且生活事件的嚴重程度與發病時間有關,在經受嚴重威脅個人安全生活事件的一年內,發生抑鬱症的機率較常人為高。

至於認為情感性障礙的先天素質是受到童年期的某種特殊遭遇或經歷的影響或改變,並無足夠的證據;現在看來,此因果關係尚難定論。至於童年期與雙親關係與本症發病有何關係,也難以肯定。

3.情感性障礙的神經生化研究

(1)單胺類神經介質:對情感性障礙的單胺類神經介質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去甲腎上腺素(ne)及5一ht進行的。

①ne:有較多報道提出:雙相抑鬱症病人尿中ne代謝產物mhpg排洩量在抑鬱時減低,而躁狂時升高。經抗抑鬱藥治療緩解的病人尿mhpg量回升。單相抑鬱症病人尿mhpg排洩量差別很大,其中明顯降低者,可能一部分最終屬於雙相障礙,儘管到目前為止尚無躁狂發作。

②5一ht:抑鬱症5一ht功能不足表現在腦脊液(csf)中5一ht代謝產物5一hiaa水平減低的`報道較多。csf中5一ht的水平與自殺、自殺企圖及攻擊行為呈負相關。近年來季節性抑鬱症引起人們的重視。冬季抑鬱症發作伴隨csf中5一ht、5一htaa的減低。受體研究發現:抗抑鬱藥與5一ht2受體關係密切。長期用抗抑鬱藥可使突觸後5一ht2:受體數下降。同時還發現抑鬱症病人血小板5一ht攝取功能受點的密度下降。

近年來也發現了關於本症有關的其他介質系統及其相互關係。janousky等(1972)提出情感性障礙的中樞膽鹼能腎上腺能失衡假說,當中樞乙醯膽鹼(ach)功能過高時,病人出現抑鬱,而中樞ne功能過高時病人表現為躁狂相。同時關於抑鬱症多巴胺(da)代謝改變亦有報道。

(2)神經內分泌研究:有充分證據表明情感性障礙與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調節密切有關,這主要是在下視丘一垂體一腎上腺軸(hpa軸)及下視丘一垂體一甲狀腺軸(hpt軸)的變化。

①hpa軸:大量研究報道抑鬱病人有hpa軸功能釋放現象;包括皮質醇分泌的日夜節律變化,24小時尿遊離皮質醇排洩量升高以及地塞米松抑制實驗(dst)異常等。目前dst已成為臨床檢查方法,綜合大量報道結果;dst在內源性抑鬱症的敏感性為67%,特異性為96%。經tcas治療症狀緩解後,hpa軸功能可恢復正常。hpa軸功能改變可能與抑鬱症的狀態有關。

②hpt軸:應用促甲狀腺釋放激素興奮試驗(trh-st)檢查抑鬱病人,異常率約50%(即呈遲鈍反應);但特異性不高,在神經性厭食、酒中毒等病人也可出現遲鈍反應。

有的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生長激素(gh)對trh的反應過高,而gh對胰島素的反應遲鈍。

總之研究還提示:多數抑鬱症病人至少有一項神經內分泌異常,但並不一定同時有多項神經內分泌異常,因此需進行多項神經內分泌的檢測。

4.有關情感性障礙的其他研究

(1)內分泌病因說:由於某些內分泌疾病之後可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如庫欣(cushing)病、艾迪生病及甲亢等,而抑鬱症病人可以有某些內分泌的異常,月經前、絕經期及分娩後的抑鬱症可能與內分泌變化有關;因此有人提出情感性障礙的內分泌病因說。但大量的研究不能證實此假說。

關於其他軀體疾病,也只能作為本症發生的誘因或促因。

(2)水與電解質的異常:有人報道:躁狂症或抑鬱症均有細胞內鈉增多,有人稱紅血球內的鈉、鉀、atp酶發生變化。但這些發現均不能闡明本病的病因。

(3)電生理學研究:雖有異常發現,如抑鬱症睡眠腦電圖可有總睡眠減少、覺醒次數多、眼陝動睡眠(rem)潛伏期縮短、非rem睡眠第一期增加及三、四期減少等等,但尚不能作為病因學說。

(4)腦血流研究:結果頗不一致,pet研究進行的例數過少,且均無肯定的結果。

(5)生物節律變化:研究表明,情感性障礙的很多生理功能(如體溫、睡眠及皮質醇等內分泌)有生物晝夜節律變化,但其意義尚有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