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心理學的書籍

才智咖 人氣:1.92W

在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心理問題 ,為了令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該學習一些處理兒童心理問題的方法。下面是關於兒童心理學的書籍,僅供大家參考!

關於兒童心理學的書籍

關於兒童心理學的書籍

1、《湯普森心理童話故事》

本書作者為美國醫學催眠學會主席、兒童心理學大師琳達·湯普森,她融匯了40年執業經驗精心打磨的兒童心理治療故事。

你的孩子害怕新事物、新環境嗎?不敢上臺表演嗎?比賽容易緊張嗎?喜歡啃手指、尿床、多動嗎?經常睡不著覺,亂髮脾氣嗎?這些都是孩子成長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需要父母用愛、科學和良好的方式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作者是世界級的催眠專家,因此本書側重於簡易的催眠療法。她從動物和孩子天然的親密關係入手,將孩子們經常遇到的問題設定在動物身上,孩子們通過故事學會解決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問題。家長可以通過本書掌握簡單基礎的催眠辦法,並運用書中的67個故事來幫助孩子解決上述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

2、《依戀三部曲》

本書的作者約翰·鮑爾比提出的依戀理論被心理學界公認為20世紀親子關係領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依戀關係的質量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許多幼年期以及成年期出現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都可以追溯到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與維持。

依戀三部曲一共三本,相對偏理論化,但是詳盡的闡述了依戀關係,對於回顧自己以及和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有著非常好的幫助,本書第一本“依戀”,從理論上提出和論述了依戀關係的存在,第二本“分離”和第三本“喪失”講述了依戀關係中出現這樣的情況會出現的問題。能夠很好地幫助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情感與行為發展。

3、《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

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網路、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佔據了孩子們的'視線,他們變得不願意去戶外玩耍,去了戶外可能也手機不離身。

許多東西絆住了他們走出去的腳步,一些孩子變得肥胖不願意運動,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想象力、同理心等。他們說不定只是需要多出去走走。

本書從生態心理學、自然史學等角度闡述了自然對於心理健康發展和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總結了眾多領域對於“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研究成果,分別從家長、教師、教育者、政府單位等方面提出治癒之道,幫助父母帶領孩子親近自然,改善孩子各種因為“大自然缺失症”而出現的症狀。

4、《媽媽的心靈課:孩子、家庭與外面的世界》

本書是兒童心理學大師唐納德·溫尼科特的經典作品之一,在歐美已成為父母必備的親子教育指南。

在本書中,溫尼科特教授探討了童年時代的基本人際關係,他從母親與嬰兒間的愛談起,並認為這是人格健全的關鍵。

他以輕鬆簡單的口吻,揭示哺乳、哭泣、遊戲、獨立和害羞等日常行為中所蘊涵的心理機制。他特別強調父母天賦心智與性格對孩子的重大影響,並告訴我們:本著自己的天性去實現親子間的互動與溝通,才是最好的親子教育模式。

溫尼科特教授的文字隨處充滿了關懷和洞見,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他對父母們發自內心的支援與肯定。本書可以幫助你在自然快樂地做自己的同時,引領孩子同樣地去“做自己”,這樣就一定能實現屬於你和孩子的天性律動。

5、《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本書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

許多家長苦惱於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其實並不想嚴厲的懲罰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他們事後也會常常反省是否自己不夠有耐心,是否沒有掌握正確而有效的方法,他們迫切的需要知道如何去做。那麼本書可能會給家長們很多實用的建議。

本書的作者簡尼爾森博士等教育專家歷經30多年的實踐發展與完善,將核心的理念和方法濃縮在此書之中,讓數以千萬計的家長學會了“不驕縱不懲罰”、“和善與堅定”並行的育兒方法。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

1、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

關注孩子在家與在校的行為表現,觀察他的成績狀況、課堂表現、日常行為習慣、與父母的溝通情況等等,若發現問題要及時與孩子做出交流溝通,尋求解決方法。

2、陪伴與關懷

孩子上國小以後,在家的時間就會少許多,你與孩子的相處時間也會變得很少,但謹記,這不能成為造成你們親情疏遠的主因!一個好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與關懷,讓孩子的心理得到親情的慰藉。

3、與孩子做朋友

家長們可嘗試與孩子做朋友,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作出交流,讓他感受到你們是平等的,他是備受關懷的。注意,你們交流的內容應從日常瑣事慢慢過渡到學習上去,儘量引導孩子表達出他的心聲,再去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4、幫助孩子認識自我

家長們要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自我的優點、缺失、性格與情緒等等,然後幫助孩子發展他的長處,改善他的不足,讓他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有自信。

5、培育健全的人格

這要求家長以身作則,客觀嚴謹地去教導孩子如何成為一個善良、獨立、個性、堅強、是非觀念正確的人,還要對孩子進行適當與正確的異性交往教育。

6、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如果你認為自己無法對孩子進行足夠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你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專家的幫助,對孩子作出正確、科學的心理疏導,讓他的心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