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心理學小技巧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呢?

才智咖 人氣:3.2W

心理學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生活質量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提出的,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明顯提高,生活質量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心理學與生活的相關知識,歡迎學習!

有哪些心理學小技巧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呢?

1、固定行為模式

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說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說法1、“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影印,能不能讓我先影印啊?因為我有急事”。

這樣給出了一個模糊的理由,有94%的人同意讓其先影印。

說法2、“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影印,能不能讓我先影印啊”?

這種不給理由的說法,有60%的人同意讓實驗者先影印。

說法3、“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影印,能不能讓我先影印啊?因為我要影印幾張紙”。

這種不算是理由的理由,仍然有93%的人同意。

2、對比原理

如果兩樣東西很不一樣,我們認為的他們之間的差距會比實際上的差距更大。

比如:小東去相親,他先見了一個妹子,驚為天人,外表談吐性格什麼的都滿分,然後又見了一個有點邋遢的妹子。如果小東是在平時見到邋遢妹子,可能也就覺得還行了,但就是因為先見了天仙妹妹,邋遢妹子也許直接就被打到了負分。

這個原則在商業上的應用很多。比如: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如果先看到一些很貴的東西,然後又看到了一些比較便宜的'東西,就很容易覺得第二類東西非常超值。有些售貨員,就會先給客人推薦一些又貴又差的東西,然後再推薦一些便宜的商品,這時候客人就很容易覺得後面的東西很不錯。

影響力五大原則

1、社會認同

比如:在募捐的場所,如果我們看到裡面已經有錢,我們就會更有可能往裡面放錢;如果裡面沒有錢,我們反而更不可能往裡面放錢。

這背後的心理活動就是:裡面有錢時,我們會告訴自己,別人也覺得這個東西該捐錢,我不如也捐;裡面沒錢時,我們會告訴自己,這個東西別人都不捐,估計不靠譜。

我個人覺得,社會認同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來自農業時代的影響,因為那個時候需要抱團取暖,關注、模仿群體的行為會使生存機率大大提高。

2、權威

人們通常都會覺得自己有責任或義務接受權威者的要求,這是因為從小時候開始,我們的教育就告訴我們要服從權威。在我們國家,這一點可能還要更為嚴重一些,所以更要時刻警惕權威原則對我們產生的影響。

最典型的權威特徵有三種:

①頭銜

“某某大學教授”、“某某研究所”、“某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什麼的。

②衣著

這裡的衣著主要指兩種,第一種是和職業相關的制服。

如醫生的白大褂,警察叔叔的警服等等。所以電視上也經常看到穿著白大褂的醫生告訴你應該使用XX牙膏……

另外一種就是正裝。

在大多數情況下,穿著正裝的人(正式合身的剪裁、厚重的質感、莊重的顏色)更容易贏得陌生人的尊敬和信任。

③外部標誌

如昂貴的衣服、首飾、汽車等,這些都能暗示你的社會地位。事實上,人們對擁有名車的人往往更為尊敬。

3、喜好

人們總是願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如何讓對方喜歡自己呢?書中提到了以下這些技巧:

①長得帥/美

心理學上所說的暈輪效應(halo effect),導致了一個人的某一正面特徵會主導人們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外表好看的人就是比較容易讓人覺得優秀。

而從民意調查的結果來看,顏值較高的政客確實一般也都較受歡迎。

②相似性

人們都比較容易喜愛和自己有共同點的人。這種共同點可以是性格、背景、觀點、穿著等等,所以有一些情商較高的人,也會在說話的時候不自覺地模仿對方的語音語調,這樣在潛移默化之間無形就拉近了和對方的距離。

③讚美

人們非常願意幫助讚美自己的人,即使這種讚美很明顯地帶有目的性。需要注意的是,讚美並不需要正確/準確,也能起到相應的作用。所以俗話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4、互惠

人的心理會主動避免“負債感”,換句話說,大多數人會不喜歡“欠別人的”,一旦欠了就會找機會投桃報李。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自然地主動給予對方一些好處,往往會收到意外的驚喜。

很多時候,即使是不經意間口頭的讚揚,也能換來對方盡心盡力的幫助。

這一點其實在很多商品營銷中都可以觀察得到,比如:我家小區樓下便利店的阿姨,我偶爾路過去店裡拿瓶水什麼的,永遠不收我錢。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只好時不時去那裡多買點生活用品,即使我完全可以在沃爾瑪買,而且我還會特意多買一點,免得她又給我免單。阿姨未必心裡想得那麼功利,但她已經不自覺地使用了這個心理學原則。

“拒絕——退讓”策略

這個策略是一個很高明的策略,在無數的談判場合都可以用到。

假設江蛤想讓慶豐答應一個要求,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江蛤大大提高其成功率:先提出一個難度較大、有可能會被拒絕的要求,在慶豐拒絕這個要求之後,再提出一個江蛤自己內心真正的要求。

這個策略其實是互惠原則的延伸:如果第一個要求和第二個要求提得恰當,那麼對方會認為第二個要求是你做出的讓步,因而覺得自己有義務做出相應的讓步。

5、短缺

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在人們的決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種東西的想法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

短缺原理在商業上的應用就更多了,比如告訴顧客某種商品數量有限,不能保證一直有貨。值得注意的是,“時間”也是一種資源,所以“截止日期”、“搶購”、“秒殺”等等銷售手段,同樣能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

為何短缺原則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原因有兩點:

①人類習慣於用獲得一件東西的難易程度來判斷它的珍貴程度,一件東西越難獲得,它的價值往往也就可能越高,因此,短缺性會刺激我們對其奮力爭取。

②當某種原本唾手可得的東西變得越來越難得,我們就失去了一部分選擇的自由。人類都有一種維護既得利益的願望,於是這種不自由的可能性使我們產生了強烈的抗拒心理,從而主動做出某些行動,以避免失去這件東西。

要讓短缺原理髮揮威力,有兩個最佳條件:

①當供應由充足變為短缺時,這種變化對人們的影響要大於一直短缺給人們的影響。歷史研究也表明,當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之後又發生了短暫而急劇的倒退,這時最可能發生革命或者動亂。

②競爭者的出現,會使短缺的感覺產生更大的刺激性。

而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場景,經常會在拍賣會出現……

TAGS: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