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社交與現實社交

才智咖 人氣:1.41W

社交網路越來越發達,相對的,現實社交就變得漸漸被忽視,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網路社交與現實社交吧!

網路社交與現實社交

幾周前,我的Linkedln郵箱裡收到一封郵件。發件人說她現在正在尋找合適的僱傭人員,問我是否願意就此與她會面。我並沒有直接認識這個人,但是通過Linkedln網路裡的快速搜尋顯示她才剛到任新崗位幾個月,與我有幾個共同關係人。雖然這些關係人也沒有一個我熟悉的,但我還是跟她安排了幾天後見面。

會面的時候,她問我:“你認識……嗎?”我對她說出的那個人名第一反應是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們有之間有何共同關係。但隨即腦海裡有個微弱遙遠的聲音在黑暗迷霧的轉角處提醒了我。這之間的關係就是大約在十年前都曾擔任我當時居住的另一個城市的政府志願者祕書。這就是網路的力量啊,確實!

弱關係的力量

1973年,Mark S. Granovette發表了一篇後來被高度引用的關於弱人際關係力量的文章。他最先認識到並證明了機會不僅來自與我們交往甚深的朋友,很多時候還來自於我們認識甚淺但與我們有著共同人際關係的人。當Granovette的研究以大量詳細的圖表展示個體和集體之間各種型別的弱人際關係時,其中的主要觀點就是社交關係的起落不僅存在在近距離關係中,在較疏遠的關係中同樣存在。這存在在主流社交網路出現之前。

快進到數十年後,《Connected》的合著者Nicholas Christakis,利用新的社會資料展示了兩或三個與己無關的關係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情緒和行為選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我們卻對此毫不知情。Christakis和Fowler還展示了肥胖症就像病毒一樣在社交網路傳播,快樂和憂傷也都是可以傳染的。而這些傳播網路都不是直線呈現的,它們非常複雜、美麗並且無處不在。

當我們大多數人聽到“社交網路”這個詞的時候,想到的是Facebook和其他一些線上社交網站。但是Granovette的工作顯然早於Facebook的創始人Mark Zukerberg,Christakis’s的書也蒐集了數十年前的資料。這些社會現象自人類誕生時就存在了,而不是在全球資訊網誕生時才出現的。為什麼呢?

大腦結構關係

我們的.大腦結構有一定歷史並根據不同的環境成長,現時我們可以說正處在大腦的版本3。Paul Maclean’s的著作《大腦的三位一體》中假設我們的大腦隨著時間進化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包含有基底神經節的爬蟲類動物的大腦。這一部分的大腦主要任務就是運作“戰鬥或者逃跑”、繁殖以及其他基本生存所需的本能。第二部分就是古哺乳類動物的大腦。在這裡我們找到了大腦的“邊緣系統”:情感、推理、育兒行為。所以,比方當哺乳類的動物出生時,會發出無助的哭聲來讓父母找到並哺育它們。當爬蟲類動物出生的時候,它們沒有無助的哭聲,更多的是自給自足。如果它們發出聲響,它們的父母極可能會吃了它們。

第三部分就是高階哺乳動物的大腦,大腦在這一階段也會被稱作人類的大腦(雖然其他個別物種也存在此類潛能),能幫助我們駕馭較為複雜的情況。新(大腦)皮質能讓我們思考得更為策略性,能預測我們決定所產生的後果並想象更大的場景。同樣地,這能讓我們在安排聚餐的時候,在得知mary是素食者,Astrid不喜歡Philip,Amy對果仁過敏這些資訊後更好地做出準備。我們在社交情景中做出計劃謀略的能力就是來自於這一部分的大腦。

這種大腦結構適如其分地存在了幾千年,或許仍然會保持下去。我們可以說就是面對面實時社會互動的聯結者。

研究告訴我們關於社交網路的什麼內容?

看看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

Helliwell和Huang在加拿大人的幸福研究課題中表明,加倍的“現實”朋友(相對網友而言)對幸福感的產生有重要作用,能增加50%的幸福感。而你的網路人際關係寡眾跟幸福感毫無關聯。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羨慕那些在Linkedln上有超過5000個關注者的人,他們並不會因此產生更多的快樂感。

事實上,那些最近剛成為寡婦或者離婚的人比其他人更加需要現實的人際關係。因為孤獨感能真實地損害人的免疫系統。Christakis的研究表明如果虛擬關係要對我們的現實人際具有積極作用,這些關係也必須是“真的或者感覺真實”。

在使用skype和家庭視訊會話的今時今日,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在與他人進行真實的實時面對面交流。但是原來情緒並不是都能通過面部表情展現的,事實上,在緊張的時候,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身體語言會比面部表情更加能展現這種情緒。然而你不能通過電腦螢幕看到這一切。

此外,研究者Willcox和Stephen發現諸如Facebook這些社交網路,有可能會導致我們過度的自負和自我剋制而對身體造成真實的損害。

科技不斷進步。我們仍然需要通過現實的交往來獲得幸福感和人際關係。視訊會話的確很便利,但公事出行也不會因為幾次飛機上的恐怖襲擊就停止,以視訊會議取而代之,為什麼?因為我們仍認識到在同一個現實空間中與他人的交往會更加有意義。哪怕從商業的角度解釋,這也是一種投資回報。

重要結論

以下兩個觀點是我從所有這些研究中得出的。

1. 與現實中的人約會。我過去也是個Facebook控,後來我被某些為了尋求有意義的現實關係而刻意相當一段時間不上Facebook的人啟發。當然,社交網路確實方便於與人保持聯絡。當我十年前搬家的時候,我仍可以通過LinkedIn 和Facebook與我原先的合同契約人保持聯絡。 毫無疑問,讓自己保持在某人的搜尋範圍內,在他得知有合適的職位在招聘時就可以讓我與僱傭方取得聯絡。我許多的職業機會就是通過這些最初在現實中認識後來在社交網路中來往的弱人際關係中取得的。

2. 用更多的友善對待每個你認識的人。這句眾所周知的話經常出現在Pinterest和 Facebook這些社交網站。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些弱關係會在某些年後突然起作用。這個世界雖然有70億人,但事實上比你想象中的要小。你的人際關係比你意識到的更加緊湊和具有更高影響力。用積極和友善為你的人際關係播種,當這些散播開去後,收益總有一天會因果迴圈,回到自己身上。

TAGS: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