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干預應走向制度化

才智咖 人氣:2.33W

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不自覺地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在有些職業群體中,心理困擾長期積累、加劇,更有可能轉化為心理疾患,因此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十分必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下關於心理危機干預應走向制度化的相關內容吧!

心理危機干預應走向制度化

  心理危機干預應走向制度化

針對城管執法隊伍普遍存在的職業困擾,日前,南京市城管行政執法隊伍心理危機干預中心正式成立。心理學、社會學等專家組成的團隊,將通過心理健康篩查、心理危機干預救援等,為全市城管執法人員心理健康注入正能量。

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不自覺地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在有些職業群體中,心理困擾長期積累、加劇,更有可能轉化為心理疾患,因此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十分必要。近年來,很多城市、行業已像南京城管一樣,針對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從無到有建立起干預機制;但如何制度化、常態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香港影視劇中,以下場景經常出現:一次行動後,當事警察被勒令接受心理輔導,然後必須休假若干天。這一幕體現的就是心理干預的制度化,所謂“制度化”,不僅包括諮詢評估、應急干預等服務支援,更重要的是與職業本身的工作流程、管理體系結合,對當事人能不能勝任本職工作有建議權甚至否決權。這種制度看似不近人情,卻是為當事人和公眾負責。現實中,忽視心理問題、諱疾忌醫者大有人在,因此心理干預機制必須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不能只是錦上添花。

制度化意味著主動作為,及時干預。例如,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監測、心理健康講座和諮詢服務,提高目標人群的心理抗壓能力和減壓能力。又如,在警察或城管遭遇嚴重衝突、醫生髮生醫患糾紛、老師遇到家校矛盾後,必須接受心理輔導。人的負面情緒、心理問題是慢慢累積的,也許一次過激事件影響不大,但稻草一根根壓上,終有一天會壓垮駱駝,只有及時疏導,讓身心得到調節,讓壓力得以釋放,當事人才能以良好的狀態重返工作崗位。

制度化也意味著常態化和專業化。除了依靠醫療機構、科研機構的專家團隊外,一些更容易遭遇心理困擾的行業應該建立自己的心理干預隊伍,培養自己的心理輔導服務人員。同時,將心理素質作為一個重要的培訓、考核指標,貫徹整個職業生涯。目前,我國各行業的心理干預建設都處於起步階段,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以立法或行業條例來保障相關機制的建立及剛性執行,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相關閱讀:

  如何實施心理危機干預

第一階段:創傷的當時

危機事件剛剛發生,受害者的大腦反應處於原始水平,此時的干預措施是提供具體服務

比如:

給受害者吃的、喝的,提供住處,幫助他儘快熟悉周圍環境。

給受害者提供電話讓他聯絡家人或親屬,幫助受害者找到遺失的財物。

給受害者機會談自己的經歷(稍後),不要催促。

此時不要做

故意縮小事件的影響。

責備受到創傷的人。

愚蠢的玩笑(原始狀態的大腦不懂玩笑)。

滿足好奇心,如:問多少人受傷或死亡等等。

應該做

少說多做,簡單的語言,如:“我在這裡可以幫你”。

保護受害者,給受害者安全。

承認事件的影響。

啟用受害者支援系統。

如果可以,以肢體接觸受害者(需要觀察受害者反應)。

第二階段:1~2天后

組織一個團體(8~10個受害者)建立一個共同敘事的安靜環境,準備充足的.時間,談出事情發生的過程,以及自己的感受,幫助受害者從異常的記憶(破碎、混亂、無序、片斷記憶)轉化為正常記憶,每個受害者所描述的內容是整個事件的一部分,鼓勵受害者相互幫助,把整個事件整合起來,促進小組內的凝聚和支援。

緣於重大事故時人心理自我保護機制,這時有的受害者還意識不到痛苦,沒有情緒反應。有的受害者會非常多的行為,顯得忙亂;有的會異常健談。

在每個受害者講完故事後,給予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儘可能的具體,幫助受害者處理自責和內疚,解釋行為。

干預方法

對於迴避、否認的受害者應該啟用他去討論這個問題。

儘量回到舊的熟悉的環境中,任何有助於恢復生活安全感的方法都是有效的。

讓受害者感到公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