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度走向文化的校本研修

才智咖 人氣:2.14W

隨同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以校為本的“教、科、研、訓”“四位一體”教師研修正在如火如荼開展。那麼,校本研修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教師們對研修還有什麼樣的心理訴求?最近,我市研修機構對區域內校本研修實施情況做了一次全面檢查和回訪。筆者有幸參與了檢查,無妨先把檢查中所擷取到的幾個鏡頭回放於下:

從制度走向文化的校本研修

鏡頭1.到了被查學校,按檢查程式,先聽取教研組長彙報各學科研修活動開展情況。因事先通知了被查學校,各校都做了充沛準備。所以,組長彙報乾脆利落。從規範教研組達標計劃制定到具體創立過程,從教研組教師基本情況介紹、組風建設到取得成果的總結提煉,從對照達標要求發現的問題到下步整改具體打算,林林總總,詳細又全面。遺憾的是組長們的彙報資料,都是“一個模子”澆出來的。看來這既是學校的“統一要求”,又是各組精心準備後的“官樣文章”。所缺少的恰恰是“我是怎麼做的”,各教研組幾乎沒有自身獨特做法的經驗介紹,更甭說特色與亮點。

鏡頭2.緊接著,召開了由各學科骨幹和普通教師參與的座談會。各學科骨幹可能因學校事先早已打過“招呼”,所以,“調子”很高。但普通教師都面面相覷,儘管我們多次啟發和有意識引導,而老師們一直堅持緘默。過了一段時間,有教師開始嘀咕,“校本研修有什麼好,它淨給我們添‘麻煩’”;“通過研修,我們雖然也知道些做課題和寫優秀論文的‘門道’,但這些並沒有給我們的'素質提高帶來根本性變化,更沒有給提高教學質量帶來好處”;“當下的校本研修與日常教學仍是‘兩張皮’,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教學質量還是一對矛盾”……

鏡頭3.在聽了彙報、開過座談會以後,我們又查閱了各種研修資料。嚇我們一跳的是,各式各樣的文字資料堆積如山,已經壘成了“磚頭牆”,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更看得我們眼花繚亂。什麼教研組研修計劃、教師研修計劃、沙龍論壇資料、教學反思錄、課例研究資料、課題研究資料、集體備課記載本、聽課評課記錄薄、研修活動記錄本、階段性總結資料……在翻閱臺帳資料時,我們還“驚喜”地發現,教師的備課本也被修飾過了,每個教學設計後面都草草地補上了“優秀教案較合理,同學主體性發揮良好,小組合作學習比較到位,照顧中下層同學尚有欠缺……”等千篇一律和口號式的“教學反思”。看著這一本本裝飾漂亮、包裝精美且由一沓沓A4紙“發明”出來的厚重的臺帳資料,我們在欽佩教師為校本研修嘔心瀝血的“付出”時,更多的是心情繁重和萬般無奈。

透過上述不甚全面的幾個鏡頭,我們覺得,很多學校還是在為“完成任務”而被動地研修;由於上級行政部門的“高壓”和學校的強勢干預,很多教師是被動、被迫地參與,實際上仍站在研修的“門外”,或者仍處在研修的“邊緣”;由於研修內容的“假、大、空”和缺失具體的目標指向,因而還存在著研修與日常教學“兩張皮”現象。這樣做,真的害苦了教師,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其實是“假研修”和“偽研修”;在研修背景“空前繁榮”狀態下,更折射出浪費教師生命的現象。

調研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基層教師期盼校本研修能迴歸教學的心聲。希冀校本研修不要只停留在學校層面“裝樣子”,應降低“重心”,真正走進到教師心裡,面向教師,真心實意為教師著想,在服務教學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上下“真功夫”;少一點研修資料的臃腫和過度華麗,多一點樸實、簡約和因地制宜;少一點死氣、呆板且過於嚴肅的共性,多一點靈動自由的個性;少一點整齊劃一的“一刀切”培訓,多一點分層、分類有彈性的“超市式”培訓;少一點淺嘗輒止、“蜻蜓點水”式為完成“反思任務”的“無病呻吟”,多一點有深刻意義的個性化反思;多調查研究,多傾聽一線教師的心聲,尤其是多給普通教師一些“話語權”;多一點研修的草根化和平民化,多去發現並解決教育教學“真問題”,多一點研修目標的量力而行和操作措施的切實可行;多為廣大教師解決內在的“心理需求”,多講究效率尤其是提倡研修檔案管理電子化;多珍惜和珍愛教師的生命,多提升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

校本研修應成為學校常規性工作,既把研修目標貫穿於學校日常工作,又把研修內容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還應把研修主題分解細化成階段性任務落實在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中。從學校、教師和同學發展的實際動身來考慮並設計活動方案,實施活動過程;讓研修內涵更樸實,活動形式更開放,更靈活,針對性更強些;讓“提高四十五分鐘效益”這一樸素主題和“一切為了同學的發展”的主旋律,真正滾動在校本研修的“主頁”上,讓新課程評價理念真正落實在教學管理上,讓“有效教學”成為每位老師的自覺追求;多聚焦課堂,多關注學情,尤其要多關愛普通教師和學困生,多服務於課堂生態環境的改善,為普通教師的發展和中下層同學的生長“助力”,為改善學校面貌、改變學校形象、提升辦學水平“加油”。總之,要讓校本研修真正成為學校的一種制度,並從制度逐漸走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