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檢驗技師考試血液檢驗重要考點

才智咖 人氣:1.1W

血液學檢驗是檢驗技師考試的重要考點。你知道血液學檢驗都考哪些知識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血液學檢驗的考點,歡迎閱讀。

2017年檢驗技師考試血液檢驗重要考點

1、卵黃囊是人類最初的造血組織。血島是人類最初的造血中心。

2、造血正向調控的細胞因子:幹細胞因子(SCF);集落刺激因子(CSF);白血球介素3(IL-3)。

造血負向調控的細胞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腫瘤壞死因子-α、β(TNF-α、β);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干擾素α、β、γ(interferon-α、β、γ,IFN-α、β、γ);趨化因子(CK)

3、有絲分裂是血細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巨核細胞則是以連續雙倍增殖DNA的方式,屬多倍體細胞。

4、血細胞發育成熟中的形態演變規律

(1).細胞胞體由大逐漸變小(巨核細胞相反,由小變大)

(2).細胞漿顏色由深逐漸變淺(中幼紅血球階段胞漿血紅蛋白合成明顯,故顏色發紅)

(3).紅系統胞漿中無顆粒,粒系統到中幼階段顆粒開始出現特異性顆粒(嗜中性,嗜酸性和嗜鹼性)改變

(4).中幼階段核仁消失

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五級估計標準

增生程度

成熟紅血球:有核細胞

有核細胞均數/Hp

常見病例

增生極度活躍

1:1

>100

各種白血病

增生明顯活躍

10:1

50~100

各種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增生活躍

20:1

20~50

正常骨髓象、某些貧血

增生減低

50:1

5~10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極度減低

200:1

<5

再生障礙性貧血

5、原粒胞質少,透明天蘭色,無顆粒,早幼胞質多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嗜天青顆粒。

6、原紅邊際有鈍狀或瘤狀突起,有核周淡染區,網織紅內含嗜鹼性物質,

7、單核細胞進入組織內形成巨噬細胞。

8、正常骨髓片中原巨核為0,一張正常血片中可見巨核細胞為7—35個。

9、核發育落後於胞質,即幼核老質(MDS病態造血);胞質發育落後於核,即老核幼質。可見於白血病、巨幼紅血球貧血及缺鐵性貧血等。

10、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時,紅血球可呈裂細胞

11、對紅血球膜起屏障和保持內環境穩定作用的是磷脂和膽固醇

12、過氧化物酶(pox)染色:陽性結果為胞質內出現棕黑色顆粒。正常時,原粒陰性,自早幼粒細胞至成熟中性粒細胞均呈陽性反應。嗜鹼陰性,嗜酸陽性最強,單核只有幼單和單核呈弱陽性反應,其它除吞噬細胞有陽性外都是陰性反應。異常時,急粒原粒(+)。急性早幼粒(強+)

13、過碘酸---雪夫氏反應(糖原染色、PAS):陽性結果為胞質內出現紅色顆粒、塊狀或呈瀰漫狀紅色。原粒陰性;自早幼粒細胞至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均呈陽性反應。巨核和血小板(+);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14、鹼性磷酸酶染色(NAP染色)成熟中性粒和巨噬(+),其他均(-)。積分值(NAP)指100箇中性粒中陽性比例,參考以一個加號為基準,參考值是7—51。

15、細菌性感染時NAP積分值增高。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減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NAP積分值一般增高;再生障礙性貧血積分值增高,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積分值減低。

16、慢粒與類白血病鑑別:慢粒的NAP積分值常為零,類白血病時NAP顯著升高。

17、酸性磷酸酶染色(ACP):戈謝病(+),尼克—皮克病(-);多毛細胞白血病(+)。

18、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CE):為粒系細胞所特有,又稱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結果:胞質內出現紅色沉澱

19、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E)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結果:胞質中出現棕黑色顆粒沉澱。幼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為陽性反應,可被氟化鈉抑制。各期粒細胞為陰性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

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主要存在於單核系細胞中,又稱單核細胞酯酶。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單核系細胞大多數呈陽性,陽性反應能被氟化鈉抑制(主要鑑別急粒和急單,後者可被抑制)

乙酸AS-D萘酚酯酶和α-丁酸萘酚酯酶雙染色對診斷M4具有獨特的診斷價值。

20、鐵染色可作為診斷缺鐵貧和指導鐵劑的臨床,鐵粒幼貧血時多有環鐵粒紅血球,其中難治性貧血佔15%以上。

21、核型中各種符號代表的意義:t:易位,inv:倒位,iso:等臂染色體,ins:插入,(del)-:丟失,+:增加,P:短臂,q:長臂,接下第一括號內是累及染色體的號數,第二括號內是累及染色體的區帶。

22、特異性染色體:慢粒(CML)的ph染色體,t(9;22)(q34;q11);急性早幼粒(M3):t(15;17)(q22;q21);M2b:t(8,21);Burkitt淋巴瘤:t(8;14)(q24;q32)。

白血病常見的染色體和基因特異改變

型別 

染色體改變 

基因改變

M2

 t(8;21)(q22;q22)

AML/ETO

M3

t(15;17)(q22;q21)

PML/RARα或RARα/PML

M4

Eo inv/del(16)(q22)

CBFB/MYH11

M5

inv/del (11)(q22)

 MLL/ ENL

CML

t(9;22)(q34;q11)

BCR/ABL

23、貧血時血紅蛋白:極重度:Hb≤30g/L,重度:30—60,中度:60—90,輕度:90—120。

24、紅血球內在缺陷所致的溶貧(遺傳性/先天性):

膜缺陷——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症;血紅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25、紅血球外來因素所致的溶貧(獲得性):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膜缺陷——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

26、慢性血管內溶血:尿含鐵血黃素(+),陰性不能排除。

27、血漿遊離蛋白〈40mg/L,血管內溶血時上升。

28、血清結合珠蛋白(HP):正常值為0.8—2.7g/l。增高見於妊娠,慢感,惡性腫瘤;減低見於血管內溶血,肝病,巨幼貧等。

29、AGLT50:指酸化甘油溶血試驗中溶血率按光密度減至50%所需的時間來計算

30、PHN:蔗糖溶血試驗為篩選試驗(+),酸化血清溶血試驗是確證試驗.

31、紅血球滲透脆性增高見於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橢圓形細胞增多症等

32、自身溶血試驗及其糾正試驗:膜缺陷G6PD缺陷症者溶血度輕度增加,能被葡萄糖糾正

33、G-6-PD缺乏症的篩查/排除試驗是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

34、正常血紅蛋白電泳區帶:HbA>95%、HbF<2%、HbA2為1.0%~3.1%。

35、HbA2增多,見於β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為雜合子的重要實驗室診斷指標。

36、抗鹼血紅蛋白測定又稱鹼變性試驗,胎兒血紅蛋白(HBF)具有抗鹼和抗酸作用。

37、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原名為地中海貧血或海洋性貧血。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輕型):Hb電泳,HbA2明顯增高是其特點,HbF正常或輕度增加。重型,HbF增高大於30%。

38、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是本病重要的診斷方法,最好同時作直接和間接法

39、進入血漿中的Fe2+,經銅藍蛋白氧化作用變為Fe3+,與運鐵蛋結合執行至身體各組織中。血清鐵/總鐵結合力*100%=轉鐵蛋白飽和度(20---55%)。

40、臨床缺鐵分三期:缺鐵期;缺鐵性紅血球內生成期;缺鐵性貧血期。

41、缺鐵性貧血:血清鐵、血清鐵蛋白、轉鐵蛋白飽和度(TS)降低;血清總鐵結合力(TIBC)、轉鐵蛋白、血清轉鐵蛋白受體(sTfR)增高;骨髓鐵染色示鐵消失,鐵粒幼細胞小於15%。

42、紅血球既有低色素又有正色素時稱其為“雙形性”,是缺鐵粒幼細胞貧血的特徵。同時,缺鐵粒幼細胞貧血患者的環形鐵粒幼佔15%以上。

43、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血球絕對值減少。一般無肝脾腫大。

44、急性造血功能停滯(AAH):在塗片周邊部位出現巨大原始紅血球是本病的突出特點

45、急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細胞(或原始加幼稚細胞)高於30%。一般自然病程短於6個月。

46、慢性白血病:骨髓中某一系列的白血胞增多,以接近成熟的白血胞增生為主,原始細胞不超過10%

47、急性白血病FAB分型:

M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原粒大於或等於90%,早幼粒少,中幼以下階段不見或少見,POX,SBC(+)的原粒大於3%.

M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白血病部分成熟型):有M2a,M2b兩型,M2a中原粒大於30%小於90%,且早幼粒以下階段大於10%;M2b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為主(大於30%),有Phi@小體存在。

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以顆粒增多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大於30%可見束狀Auer小體,依顆粒可分M3a(粗顆粒型)、M3b(細顆粒型)。

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按粒、單細胞比例可分M4a、M4b、M4c、M4eo(嗜酸性細胞>5%,有inv(16)倒位)。

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以分化程度分M5a、M5b;M5a:未分化型,原單大於或等於80%; M5b:部分分化型,原單佔30%~80%。

M6(急性紅白血病):紅系比例≥50%,紅系PAS陽性,原粒大於30%,異常幼紅血球大於10%時也可診斷。

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原始巨核細胞大於30%。

48、綿羊紅血球受體(Es)及細胞表面分化抗原CD7、CD2、CD3、CD4、CD8、CD5為T細胞標記,CD7為出現早,且貫穿表達整個T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的抗原。CD7、CyCD3同屬於檢測T-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T-ALL)的最敏感指標,只表達CD7+的不能診斷。

49、CD25是啟用T,B細胞的標記。SmIg(細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和EM(小鼠紅血球受體)是B細胞成熟的特徵性標誌,Em為早期成熟B細胞標誌。

50、CD19反應譜廣,是鑑別全B系的敏感而又特異的標記,CD10為診斷Common—ALL的必需標記, CD22用於檢測早期B細胞來源的急性白血病是相當特異和敏感的`,CD14,為單核細胞特有,抗髓過氧化物酶(MPO)為髓系特有。

51、CD34為造血幹細胞標記,CD38為造血祖細胞標誌;CD41a,CD41b,CD61,血小板過氧化物酶(PPO)為巨核系特有。

52、急性白血病療效標準: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骨髓象:原粒細胞Ⅰ型+Ⅱ型(原單+幼單或原淋+幼淋)≤5%,紅血球及巨核細胞正常。

復發:骨髓塗片中原+幼稚細胞>20%;

53、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以CSF和血清中β2-微球蛋白比值的增高更有診斷意義。

54、急淋可分為:L1,L2,L3三型。退化細胞明顯增多,籃細胞(塗抹細胞)多見,這是急淋的特徵之一。酸性磷酸酶(ACP)染色,T細胞陽性,B細胞陰性。大約90%的急淋有克隆性核型異常,其中66%為特異性染色體重排。

55、原始粒細胞(Ⅰ+Ⅱ)低於10%,嗜鹼性粒細胞可高達10%~20%,是慢粒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