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餐飲業遇冷 招工難制約發展

才智咖 人氣:2.29W

2012年餐飲業遇冷 招工難制約發展

一、2012年餐飲產業遇冷 企業境遇各不同

商務部資料顯示, 2012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全國消費市場購銷兩旺、繁榮活躍。據商務部監測,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8006億元,比2011年國慶黃金週期間增長15%左右。上海、天津等地重點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就在此次黃金週前後,記者專門走訪調查了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餐飲企業,發現餐飲行業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風光。

2012年9月20日晚上7點多,記者來到了北京方莊附近名為南北一家的餐館,吃飯的人並不多。行政總廚白常繼告訴記者訂座率不太理想,平常跟今天的上座率相似,大概達到六七成左右。與往常生意的形勢相比,白常繼用了“雪上加霜”這四個字來形容近來的狀況。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這家餐館在這裡經營已經7、8年,過去幾年生意一直不錯,但從去年底開始,特別是今年以來,餐館的生意與往年相比要清淡很多,加上餐館大門前正在修地鐵站,一些老顧客嫌交通不便,來得少了。生意最差的時候,辛苦一天總的營業額連成本都不夠。

除了生意清淡、利潤下滑嚴重外,缺人手也是今年一個突出問題。這家餐館分上下兩層,一層是大廳,二層主要是包間,總共有30多個服務員。記者看到,一樓大廳總共有20多張桌子,將近一半的座位是空著的,雖然顧客還沒有滿員,但服務員很少有停下來的時候。白常繼表示,一個服務員需要負責七桌客人,就是技術含量不高的洗碗工也缺人手。

白常繼告訴記者,今年他們服務員的工資上漲幅度比以往年份都要大,但想要招到合適的人員不太容易,況且這個行業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因此,今年整個行業出現一個少見的現象--絕大多數餐館常年都貼有招工的字條。

這種蕭條的現象,在白常繼這種“老餐飲人”看來,似乎有點像回到了十年前非典時期的蕭條感覺。

記者從中國烹飪協會了解到,今年以來,在全國範圍內整個行業的利潤增長都在放緩,餐飲業普遍比較困難。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助理邊疆說,餐飲業的利潤率應該在8-10%左右,現在低至5%—8%,餐飲業的平均利潤下滑很大。而且據中國烹飪協會統計,2012年是 (2003年)“非典”以後,9年來,餐飲產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年頭。

邊疆告訴記者,就整個行業來看,目前大部分中小型餐飲企業普遍不景氣,經營情況不錯的主要還是一些大型的、規模化的、連鎖餐飲企業。

北京金百萬餐飲公司,是一家有著20年曆史的大型餐飲企業,在北京擁有21家直營店。記者在金百萬一家分店看到,即使中午客流量相對少的時候,來就餐的人也不少。北京金百萬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鄧超告訴記者,平時中午座率為80%,到了晚上,甚至需要排隊。

味千餐飲公司已經營16年,2012年在香港上市後,公司不斷髮展,目前在全國121個城市,開設有672家門店。位於北京西單大悅城分店的負責人喬雯雯告訴記者,他們的上座率一直不錯,雖然原材料等各項成本在增長,但他們的利潤也在增加。今年相比去年,上漲了2到3個百分點。

二、“四高一低”制約餐飲業發展

招工難、成本高、費用高、利潤下降,這些讓許多民營製造業糾結的問題,在中小餐飲企業身上也同樣存在。相比較而言,我國的餐飲業比其它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但是存續狀況卻不容樂觀。資料顯示,一般中小餐飲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8年,雖然有部分大型餐飲企業表現不俗,但總體說,今年上半年我國餐飲業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個百分點,成為除2003年因“非典”因素外新世紀以來的最低值,究竟是什麼制約了餐飲業的發展?

邊疆把餐飲業這兩年受經濟下滑所帶來的影響總結為“四高一低”。首先,房地產價格的提高帶動了場地使用費的快速增長;第二,原材料費用的高增長。據中國烹飪協會統計,今年1月到6月原材料費用大概增長30%;第三,勞動力成本的高增長;第四,各種費率包括刷卡費率的提高。這四方面的主要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利潤的越來越低。

據2012年的9月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2012年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0%。食品價格上漲3.4%,其中,鮮菜價格上漲23.8%。也就是說,雖然今年我國的`消費價格指數一直在低位徘徊,但食材、原料價格卻一路上漲,給餐飲企業帶來較大的壓力。

上海小南國餐飲公司執行董事康捷告訴記者,成本支出最大的是原料成本。原料成本的佔比,基本上佔他們公司收入的35%左右。

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漲較快外,餐飲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的上漲幅度也很大。近年來由於就業選擇的多樣化,餐飲業崗位對勞動力的吸引力減弱,用工荒普遍存在,造成薪資待遇“水漲船高”。據中國烹飪協會統計,2012年上半年餐飲企業的員工工資普遍上漲了10%左右,很多已經上升至25%以上。

從白常繼口中記者得知,以前對於服務員來說,月薪1200—1300元就是不錯的待遇。然而,現在月薪2000元都無法招到服務員。在金百萬董事長鄧超向記者提供的人力成本報表上,記者同樣也看到人員平均工資從2012年的1500元,上漲到了2012年的2000元,這只是工資的變化,並沒有把福利、保險、住房基金等納入在內。

針對餐飲業員工流動較為頻繁的問題,各個餐飲企業也在提高員工福利上下功夫,比如改善員工的食、宿條件等。金百萬餐飲公司為員工免費提供了“膠囊單間公寓”,每人每間3.2平方米,裡面有床、桌子、櫃子。

在員工就餐方面,金百萬餐飲公司還專門設有員工食堂,公司給每人每月補助600塊錢作為伙食費。所有這些開支加起來,用人成本人均已經超過3000元。如果說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升是一個普遍現象的話,那麼,作為與民生緊密相連的餐飲業承擔比其他服務行業更高的稅收。

鄧超告訴記者,服務行業普遍的服務稅是3%,而餐飲業的營業稅是5.5%,比一般的服務業高出許多。實際上從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發展來講,44:15在對餐飲行業的稅收上,一般都採取了低稅率,甚至是零稅率。美國很多企業是低稅率,香港基本上是零稅率。因此,鄧超認為,從整個的產業結構來講,國家也應該在稅收上進行調整。

目前餐飲行業不僅存在稅率高,而且一些費用也偏重,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刷卡手續費率。記者在中國烹飪協會了解到,刷卡手續費將吞噬掉餐飲業15%的利潤。2012年9月19日,中國烹飪協會再次書面呼籲降低餐飲業刷卡手續費。

採訪中,不少餐飲經營者向記者反映,受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增加和稅率、刷卡費率等各項費用的影響,實際上,現在餐飲業整體利潤在減少。上海小南國的康捷就給記者算了一筆他們公司的成本結構、利潤賬,除去包括食材、人力、房租、管理、所得稅等各項成本費,最後的淨利潤為8.7%。

三、餐飲業的轉型發展需要自身和政府共同努力

餐飲業似乎正在經歷產業的寒冬,特別是中小餐飲企業,更是舉步維艱。不過就在蕭瑟之中,也有不少餐飲企業逆勢而上,在冬天裡尋找春的氣息。

為應對2012年餐飲業不期而遇的寒流,各餐飲企業一方面積極控制成本,從內部挖潛力、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各自想辦法拿出應對之招。北京金祥瑞餐飲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黃全偉以一家位於CBD的分店為例,他們平時的客戶主要是周邊的商務人士。考慮到上班時間和週末、節假日不同客流的特點,他們在營銷上推出特色服務。比如針對老顧客打折優惠,或者推出特價菜色或家庭宴。

有著20年曆史的大型連鎖金百萬餐飲公司,也在顧客服務和成本上動腦筋。為節約人力成本,他們對餐飲業的淡、旺季有不同的人員安排。為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記者在金百萬餐飲公司發現,每張餐桌上都放有一個沙漏計時器,店長告訴我們,這既是對顧客等候時間的承諾,也是對員工工作效率的考核。

調查中記者發現,2012餐飲業寒流主要影響一些中小餐飲企業,那些大品牌的連鎖店受衝擊相對較小,有些甚至出現逆勢上揚的情況。這一現象提醒整個餐飲業,現在是行業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外出就餐不僅僅是為了吃飽,更希望吃好、吃健康,顧客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環境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規模化、標準化成為大型連鎖店的發展方向和控制成本的不二法寶。

上海小南國餐飲公司正是靠開新店擴張帶動業績增長。康捷表示,其公司在2011年年初開始加快發展的步伐,門店總數從去年的36家變為今年的58家。並且康捷認為去年開的新店,基本上今年就會帶來增長。

對於有些公司擴張利潤反而下降的現象,康捷說,每一個新店都有爬坡期,它都會經歷一個從開業到虧損,然後到不虧損,到盈利這麼一個過程,這就是爬坡期。把這個節奏踩對了,即使是經濟發展在一個下行期,也會給投資者一些成長。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餐飲業從自發的小投資起步,逐步發展壯大為一大拉動消費的經濟體,現在,中國餐飲業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有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援,餐飲業將成為中國擴大消費和擴大投資的新經濟增長點。

民以食為天,在任何時候,餐飲業都是這個社會最活躍的商業細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餐飲業已經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運營。餐飲業的興衰,能體現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的脈絡。在經濟速度放緩,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經營成本上升的大環境下,要想讓這個行業重新煥發活力,相應的政策扶持不可或缺。比如讓餐飲業不堪重負的刷卡手續費,經過兩會代表的不懈努力,今年5月,調整方案終於獲得國務院批覆。我們希望能夠儘早水落實,還利於餐飲企業。只有採取多與、少取的方針,降低稅負、減免費用,餐飲企業才能輕裝上陣,行業和企業才能有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從而成為中國經濟前行的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