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畢業生薪酬大調查:“薪”如止水

才智咖 人氣:1.25W

“沒工作的想工作,有工作的想辭職”,這估計就是畢業生未就業與剛就業時的心態寫照。在畢業生突破699萬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好不容易搶過獨木橋進入職場的2013屆畢業生,卻在馬年春節之後選擇辭職,引發了一場“90後裸辭潮”。“工作不開心”、“專業不匹配”、“工資不滿意”等原因赫然上榜,其中,“工資不滿意”票選最高裸辭理由。

2014年畢業生薪酬大調查:“薪”如止水

新一輪的就業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727萬的畢業生數量讓2014成了“史上更難就業季”,一職難求的情況下,“高薪待遇”是不是也只是理想?2014年,企業對畢業生有何招聘計劃?而畢業生薪酬又是否有所漲幅?值得探尋。

帶著這些問題,在“金三銀四”招聘旺季以及春季校招之際,國內知名分行業招聘專家英才網聯攜手北京眾達樸信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發起微博調查#畢業薪情#【2014年畢業生薪酬調查】,力圖通過邀請企業參與調查的方式,為企業招聘和畢業生求職提供一份薪酬參考。參與調查的企業,38%為建築企業、 31%為服務業、15%為金融企業,還有9%和5%的化工企業和醫藥企業。

畢業=失業?畢業生招聘規模總體回暖

2013年,畢業生增多、崗位量減少是造成“最難就業季”的主要原因,而到了2014年,畢業生招聘規模無論從企業數還是職位數來看都有一定的回暖,IT、機械、醫藥等技術專業度較高行業丟擲的崗位也不少。

據英才網聯【2014年畢業生薪酬調查】顯示,80%的企業有畢業生招聘計劃,願意培養畢業生新人。其中,對於“應屆生招聘比例在總招聘人數中的佔比”,39%的企業選擇1%-10%、22%選擇10%-20%比例,另外,招聘比例在20%-30%、30%-40%、40%及以上的企業分別為 16%、、7%、16%,相較於2013年,招聘規模有所回暖,企業對畢業生的招聘熱情並未降低。

職場“白紙”、學習能力強、年輕有活力是企業青睞應屆生的原因,此外,90後個性獨立、富有創意也是企業看重的優勢。部分HR表示:“雖然都說 90後員工浮躁、難管理,但是反之的一面也是愛學習、不保守、有創意,這些是難得的優點,不僅可以為企業注入新活力,也能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儲備人才。畢竟,未來的世界是90後的。”

不過,英才網聯就業指導專家提醒企業和畢業生,在畢業生招聘規模總體回暖的同時,“牛人”畢業生一人佔據多份企業offer的“二八現象”仍然突出,這種高材生“騎驢找馬”的問題造成了大量工作機會的流失、企業招聘成本的損失,必須引起企業和學生雙方的重視。

 網羅人才,企業青睞網招和校招

“就業難”的話題熱度一年比一年高,招聘方式也是花樣翻新。網際網路的普及,讓網路招聘慢慢佔據重要地位,企業招聘最近幾年也由線下慢慢轉入線上。【2014年畢業生薪酬調查】結果也說明了這一變化。在多項選擇題“貴公司最主要的應屆生招聘渠道有哪些?”中,65%的企業選擇網路招聘、54%選擇校園招聘,另外,相對比較傳統的人才招聘會、員工推薦和紙媒廣告分別佔35%、26%和7%。

網路招聘的便捷性、廣泛性、宣傳性讓企業青睞有加,一方面,網招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可以便捷地網羅四面八方的求職者,更起到宣傳企業的廣告作用; 另一方面,服務健全的招聘網站,不僅提供了招聘平臺,更有嚴謹的簡歷篩選機制、資深HR的招聘指導、即時的人才市場資訊等提高招聘質量的深度服務。英才網聯作為國內知名的分行業招聘專家,在其平臺和服務上,也實現了深度化、精細化、準確化招聘服務,既是招聘和求職的大平臺,也是資深人力資源服務平臺。

針對網招,英才網聯就業指導專家提醒畢業生求職者,網招雖然選擇眾多,但別挑花了眼而一味海投,也要講究有的'放矢,針對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及需求進行簡歷投遞,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薪”如止水,2014畢業生薪酬無明顯漲幅

馬年春節之後,才入職僅半年的2013屆畢業生紛紛裸辭,“工資不滿意”是首當其衝的原因。畢業生就職起薪是企業和求職者每年都會關注的話題,薪酬漲幅也是行業是否景氣的風向標之一。

據【2014年畢業生薪酬調查】顯示,2014年,37%的企業計劃給畢業生的薪酬在2500(含)~3500之間,30%企業則表示在 2500以下,而計劃薪酬在3500(含)~4500、4500(含)~5500、5500及以上相對高薪段位的企業分別為18%、10%、5%。對“與 2013年相比,該薪酬水平漲幅多少”中,57%的企業表示並無漲幅,仍保持2013年的畢業生薪酬水平,24%的企業表示漲幅在5%之內,漲幅在 5%-10%、10%-15%、15%-20%和20%以上的企業分別為13%、3%、1%、3%。

對比眾達樸信2013年的薪酬資料來看,顯然今年的畢業生薪酬並無明顯漲幅。對此,英才網聯就業指導專家提醒畢業生求職者:“雖然工資是保證幸福感的一部分,但在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的當下,如何在工作中發掘自己的興趣,找到職場定位,才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