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中等職業學校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

才智咖 人氣:1.49W

摘 要:課程建設是每位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對中職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進行探討,提出以就業為主異的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的基本方案,可以明確中職電子資訊類課程教學的方向,對推動與加強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具有積極作用。

淺淡中等職業學校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

關鍵詞:中職;課程建設;方案探討;電子資訊

一、構建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方案

電子資訊類課程的內容非常多,覆蓋面很廣,加上新器件、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湧現,使得電子資訊類課程內容越來越龐雜。理論聯絡實際,邊講邊練,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是這類課程的特點。

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國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就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而言,還沒有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就《電子技術》課程來說,仍是以元器件與電路的關係為主線的“管路結合,管為路用,以路為主”的體系。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每一章節都先從介紹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引數開始,然後講元器件的具體應用,即由元器件組成的各種電路(主要是單元電路)的分析,但一般都不能落實到工程實際應用上。目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雖有改進,但理論與實際脫節,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質量的要求,沒有真正體現以就業為主導,以能力為本位。雖然多媒體教學開始普及,模擬教學也已經引入,但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加上教學經費不足,實驗裝置相對落後,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的需要;師資力量雖有加強,但“雙師型”教師的數量與質量還達不到要求;缺少有特色的電子資訊類中職教材、校本教材,等等。所以,加強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十分必要。

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方案如何從實際出發,以就業為主導進行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每一個電子資訊類課程教師面臨的首要任務。課程建設不是孤立的,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師資、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標準以及質量評價體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與深入探討,我認為,以就業為導向的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應遵循四條原則,即需求導向原則、能力本位原則、實踐主導原則、條件具備原則。據此,提出電子資訊類課程建設的初步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二、拓寬師資隊伍建設途徑

中職學校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現有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可通過到企業掛職鍛鍊和有針對性的短期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同時獲取工程師職稱;二是提高教師的學歷與學位,應鼓勵和支援中青年教師提高學歷層次,有計劃地選送一批教師到高校去攻讀碩士學位;三是積極聘請企業中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到學校任教;四是直接從高校引進一批學士、碩士等優秀人才。

三、加強電子資訊類課程硬體建設

實驗實訓場地的建設要變學科型模式為綜合應用型模式,應將實訓室建成一個實體,在生產產品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實訓和實習的場地,實行工學交替,為學生實現“零距離”上崗打下基礎。這樣就不會出現僅靠幾塊儀表、幾根導線和幾個元器件開設實驗的局面。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實驗室建成理論與實驗一體化實驗室,教師講完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後,馬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驗證性、設計性或創新性的都可以,總之,要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教、學、做合一。

以《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兩門課程為例,實驗實訓室的構建方案如下圖所示。首先是基礎性實驗室,也可將基礎性實驗與理論教學融為一體,構建一個理論與實驗一體化實驗室,如圖中的虛線框所示。其次是綜合性實訓室。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實訓室還可用於培訓各種電子競賽選手。EDA實訓室是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實訓室,能進行電路、電子線路的設計模擬,能使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再次是工學結合實訓室。工學結合實訓室既可以建在校外,也可以建在校內,關鍵是尋求合作伙伴,爭取企業對教學的支援,同時,學院也可以向企業輸送優秀人才,實現校企雙贏。

實驗實訓室構建方案

四、加強電子資訊類課程軟體建設

編寫電子資訊類課程模組式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檔案,任何一門課程都有自己的教學大綱。當一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制定好之後,該門課程的教學就有了方向和依據,教學內容與要求也就一目瞭然。教師所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都要受教學大綱的規範與約束,不得隨意變更。特別是模組式教學大綱,具有獨特的教、學、做合一的特點,雖然每一個模組中的內容是相對獨立的,但模組之間又是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因此,在開發模組式教學大綱時,除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之外,還要特別注意內容上的獨立性、完整性與可操作性。

創新電子資訊類課程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必須進行改革。電子資訊類課程可以採用模組式教學方法,即將單門課程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模組,既相互聯絡,又自成一體,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開發電子資訊類課程模組式教材課程建設的關鍵是教材建設,而教材建設的依據是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制定後,就可以組織相關教師編寫模組式教材。教材的編寫除了結構上的模組化以外,關鍵是要體現中職特色,既要方便教師教學,又要適合學生自學,還要體現技能訓練,真正體現教、學、做合一的原則。

制定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學習成績考核標準教學質量評價是否科學,考核標準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因此,建立一套簡單、科學、易操作的教學質量考核標準與評價體系非常重要。考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考核方法也可靈活多變,但質量評價應是全方位、全過程的。雖然每所中職院校都有自己的考核標準與質量評價體系,但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待進一步修改與完善。

五、不斷推進電子資訊類課程的改革創新

爭取領導的重視與支援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並且是一個需要長期付出的工作。領導不但要把課程建設列入學院工作的重要內容,而且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資金上予以傾斜,在人員上予以加強。領導的重視還要在督促檢查上加以體現,如人力、物力投入是否足夠,課程建設效果如何,改革是否具有成效,以及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等,都是領導應予重視的。

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化與創新,才能使課程建設達到預期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課程的改革與創新是課程建設的關鍵,在學習、引進他人改革經驗和成果的同時,還應堅持不懈地致力於提高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儘快擺脫課程建設落後的局面。

總之,課程建設的內涵是廣義的,不僅包括課堂教學模組,還應包括實踐教學模組;不僅包括教學內容,還應包括教學方法;不僅包括課程本身的建設,還應包括教師隊伍的建設。要搞好課程建設,不僅需要研究課程,而且還需要端正中職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以適應形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光華.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職業教育研究,2007(3).

[2]賈新.電子技術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2).

[3]沈一等.淺議《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建設.職教論壇,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