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兒科護理程式中護理評估訓練和意義

才智咖 人氣:3.14W

兒科護理程式中的護理評估有其獨特性,但受傳統護理觀念影響,兒科護理教學不重視護理資料採集的訓練。兒科護理學新版教材也忽視對護理評估的具體描述。為此,筆者在兒科護理程式教學中,根據護理評估的特點和作用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強兒科護理程式中護理評估訓練和意義

護理評估是有計劃地收集資料,發現與確認護理物件健康問題的動態過程。護理評估包括3個不同而又相互聯絡的部分,即收集主觀和客觀資料、分析和整理資料並列出正確護理診斷。實施護理程式中,對兒科病人進行的護理評估有以下特點:

(1)主觀資料缺乏可靠性。小兒多不能自訴,往往需父母和保育人員代訴,其可靠性取決於代訴者對患者觀察、瞭解的程度,以及代訴者的生活經驗、文化水平;年齡稍大的孩子可自訴但有說不清主觀感覺或害怕打針吃藥而隱瞞病史的可能。

(2)護理體檢缺乏真實性。息兒在醫院的陌生環境裡,接觸陌生的人,生理、心理狀態發生特殊改變(如哭鬧、排尿等),情緒緊張、恐懼,拒絕檢查,影響客觀資料準確。

(3)持續評估缺乏延續性。小兒處於生長髮育的動態變化時期,免疫力低下,自身調節能力差,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多變,易產生併發症。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病情,將評估貫穿於護理始終,隨時評估,持續評估。

(4)制定護理診斷缺乏準確性。兒科病人年齡差異大。

生活缺乏獨立性,護理人員難以全面瞭解患兒身體、社會、文化、經濟等情況,護理診斷不夠準確、全面,並且病情變化快,治癒率高,併發症多。因此,護理診斷的實施和終止應隨時進行。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護理人員應根據護理評估的特點從以下4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基礎訓練。

1、培養學生熱情服務的態度

中專衛校護生一般是處於14—18歲的國中畢業生,80%以上為獨生子女,思想單純、幼稚,生活閱歷淺,對他人缺乏關心、體貼。長期以來,她們認為“護士就是打針、發藥、侍候病人”。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專業思想教育,使護生的工作由被動變主動,促進護生職業素質和專業形象的改善。課堂上要正確引導,時時提醒學生做“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或“假如我是一名患兒家屬”的設想;帶領學生進病房瞭解患兒由於疾病纏身而出現的心理變化,從而產生對患兒的同情,對家屬的理解,耐心、細緻關心患兒,取得患兒及家屬的信任,獲得護理評估的基礎資料。

2、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

護士與患兒初次見面時,就應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始觀察。如觀察患兒的外貌、體態、面容、精神狀態和個人衛生等。觀察到的客觀資料可用主觀資料來證實,為制定護理診斷提供依據。同時,交談是護士與患者互相交流過程中獲得護理評估資料的重要手段,也可取得家屬對護士工作的瞭解與支援。因此,護士應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通俗易懂、精練的語言與患兒家屬交流。也可通過日常護理工作與患兒自然交流。瞭解患兒及家屬的想法和生理、心理反應,如患病後小兒對哪些基本需要還不滿足。日常生活能力是否受到限制等。

在教學中可選擇以下溝通方式:

(1)課堂模擬問診。將學生分為3組,課前每1組選擇2位學生(學生的臨床理論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好,又有一定應變能力),在教師指導下按3份典型病例預習,然後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患兒家屬”要熟悉該患兒的`疾病症狀及不適表現。“護士”能用簡明、具體、通俗的語言進行有針對性的詢問,最後老師總結、評價。為實際收集資料打好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床前問診。臨床見習中選擇不同年齡、不同病種的病例,學生每2至3人一 組,制定問診提綱,直接在病人面前觀察、交談和收集資料,鍛鍊動口、動眼、動腦的實踐能力。學生最初在病床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但通過訓練能沉著“應戰”,信心十足地準確收集評估資料。

3、提高學生護理體檢操作技能

護理體檢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狀況和身體各系統功能的基本狀況。因此,護士不能照搬醫生的體檢資料,應根據兒科病人的特殊性,如護理體查不合作(哭鬧、拒絕檢查),患兒特殊體查部位(如前囟和臍部等),影響護理檢查的因素(如心率、呼吸變化等)進行護理體檢操作。教師可採取以下教學措施:

(1)讓學生反覆觀看護理體檢錄影,以使他們直觀瞭解規範、標準的護理體檢方法;

(2)利用模擬病人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對患兒的體檢技巧,為臨床見習、實習打好基礎。

4、分析整理資料。制定正確護理診斷

護理診斷是護理評估的最後環節,也是最終目的。護理診斷應注重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將收集的資料按Crondon的11種功能性健康型態分類法或按Monslow的5個基本層次需要分類進行分析整理,體現患兒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特點,現在或過去的健康狀況,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反應,同時給每位學生配備《整體護理手冊》及兒科常用護理診斷補充材料,使學生對護理診斷定義及依據有進一步理解。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病例可選擇“兒科護理學”教材中的,也可由教師另外提供;每種疾病至少選擇1份典型病案,課堂留15分鐘時間讓學生思考正確的護理診斷,分組討論,老師總結歸納;學生學習每一個系統時均進行臨床見習,親自在床旁收集資料,將擬定的護理診斷實際應用於患兒身上。

通過以上護理程式中的護理評估訓練,對我校護理專業二年級4個班的護生進行了考核評定,92% 的學生會收集資料,能分清主、客觀資料並準確記錄、描述,87% 會分析整理資料,90% 能準確、全面做出護理診斷。

筆者通過兒科護理程式中護理評估的教學體會到,我國護理教育改革應注意以下幾點:

(1)領導者應及時轉變觀念。進行護理教育改革是開展整體護理的前提,因此護理教育體制改革中應考慮到學制、學歷改變,實驗裝置更新,課程增設及教學大綱調整等新問題。

(2)提高教師素質。推行整體護理不僅是專業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也是普通、基礎學科老師及班主任、教學行政人員應具有的觀念。

(3)開展素質教育。整體護理要求護士具有較強的人文修養、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

(4)配套教學醫院。教學醫院是理論聯絡實踐的基地,也是開展整體護理的搖籃,學生只有通過見習、實習才能鞏固理論,提高整體護理應用能力。

(5)護理科研。整體護理1994年才正式引入我國一些醫療機構, 如何根據我國國情改革護理現狀、提高護理質量,應是一條漫長的探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