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文教學應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沃土

才智咖 人氣:1.62W

1、注重質疑能力——使學生敢創新

論語文教學應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沃土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創新是從質疑開始的,所以首先應當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提不出問題,說明他根本沒有深入進去,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使學生能深入進去,提出問題,就要啟用學生的靈活性。這需要我們先建立一種良好的新型師生關係,創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把學生真正納入到一種和諧的雙向關係中,使學生能積極深入地參與教學活動,敢於持疑和善於質疑,鼓勵他們敢於懷疑經典和權威,敢於從自我的視角來觀察分析問題,敢於對傳統說法質疑,補充甚至否定,培養他們同中見異、異中求同、平中見奇、特殊中見一般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性,使他們不再陷於教師指揮捧畫成的怪圈子中。這樣,學生的靈活性就被激活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創造力發揮到高峰”。

只有依靠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互動、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學生才能全面發展自我,獲得成就與價值體驗,並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重,感受到獨特性、創新存在的'價值,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為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2、培養髮散思維——使學生創新

如果說敢於質疑是創新的開始,那麼發散思維則是實現創新途徑。發散性思維,也就是要求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和結論,它打破了傳統單向定勢,把學生從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從而能夠敏捷,靈活、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創新潛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以多面、逆向思維為主要特徵的發散思維,促成學生由模仿到創造的轉化 那教師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力的培養,學生從小具有強烈的接觸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和需要,這種本能和需要是創新基礎,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有新的發現、新的經驗。=是注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一切創新活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三是注重語文課向生活開放,“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的內容要儘可能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創新樂趣。四是為學生提供一題多解,多向思維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另外,我們還應創造機會,為生活服務,與課外接軌,指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引來“活水”,使課堂生動有趣,而且可以端正創新的方向,使創新的內容具有實用性。

3、激發靈感源泉,使學生愛創新

當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學會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時,如何去抓住稍縱即逝的解題契機,順利解決問題呢?這就需要啟用學生的靈感。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靈感是腦的機能,是人的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一種特殊心理現象。它是以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在意識高度集中之後產生的一種極為活躍的精神狀態,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想象能力和大腦神經系統記憶痕跡的巧妙融合時產生的突發性飛躍和敏銳的頓悟。

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嚴格要求學生重視知識經驗的積累,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知識,萬丈高樓平地起,需要基礎;同樣,學生文化知識,也需要堅實的基礎。不僅是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還包括自然,社會等多方面的知識,有可能某些知識暫時與當前的學習、考試無關,但它卻為靈感的產生提供了廣闊的知識背景,因此要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另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靈感的來臨,實際上是平時深入思考的一種突破和飛躍,是一種長時間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頓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善於給學生創造特定的能夠產生靈感的條件,孔子有句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即是道理。

此外,情感體驗也是激發學生靈感的重要途徑,我們用滿腔熱血讚揚學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充分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學生所有的創造慾望和嘗試。教師用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體驗到參與的快樂,思維的樂趣,創造的愉悅。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釋出的《關於當前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語文教育必須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在發展學生語言的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悟性、炅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創新教育是培養創造性的人才,而不是培養迂腐的書呆子。教師要以嶄新的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啟用課堂內外的活力,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樂於創新,讓語文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塊創新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