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諮詢

才智咖 人氣:2.72W

導語: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被稱為心理諮詢師。

青年心理諮詢

一、青年心理諮詢新正規化的背景——整合趨勢歷史的必然

整合與折衷根據汪新建在《西方心理治療的整合趨勢及其前瞻》中的論述,他把心理諮詢與治療在理論上的綜合運用稱之為整合,而把技術方法上的綜合稱為折衷。在以下論述中將整合與折衷據此劃分。“整合理論的形成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標誌有二,其一是具有國際性影響的出版物《整合與折衷心理治療雜誌》正式刊行,其二是兩個相關學術機構‘整合心理治療探索協會’和‘國際這種心理治療家協會’的正式成立。”(汪新建:《西方心理療法的整合趨勢及其前瞻》,《心理科學》2003年第26卷第5期,第865頁)

作為諮詢與治療的一種新的研究取向,整合趨勢的出現有其歷史的必然。就此許多專家與學者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論述。在國外較有影響的是貝特曼等人的觀點。認為整合趨勢的主要原因有:(1)各種療法的巨增;(2)單一理論存在不足;(3)各種療法效果相同;(4)通力尋求治療成功的共同因素;(5)強調病人特點和治療關係;(6)社會政治對心理治療的現實要求。在國內影響較大的是北京大學錢銘怡的觀點,主要包括:(1)不同療法療效相近;(2)不同療法各有千秋;(3)尋求影響治療成功的共同因素;(4)現實社會的要求。

這裡對整合趨勢產生的原因的探討,主要從主體需要(來訪者)、客體需要屬性(各學派性質)兩方面探討。

1.來訪者症狀相同及治療效果的相近為整合與折衷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對於各個學派(如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認知學派等)來說,來訪者的症狀往往是相同的,並且在運用不同學派的理論與技術對來訪者症狀治療後,其治療效果也是相似的,如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在治療神經症患者時(焦慮症、恐怖症、強迫徵),雖然治療過程中理論與技法的運用不同,但在治療的效果上是相近的。對此,許多治療師與諮詢師在考慮,能不能運用一種新的治療理論與技術,來改變這種繁瑣的局面,使來訪者的症狀,治療理論技術和治療效果三者間存在一對一的對映關係,運用這種模式化的方法可以在來訪者的症狀——方法——效果程式中節省一部分時間和精力來選擇和確定治療方法,進而把精力集中在解決來訪者症狀上。為此,許多治療師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因此在整合趨勢中出現瞭如:積極心理療法、敘事心理治療等新的理論。

2.各學派理論建構時存在的繼承,重複與交叉為整合趨勢提供了理論空間

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各個學派的產生是存在著先後的時間順序的,從精神分析開始到五六十年代產生的行為主義,再到後來的人本主與認知學派。各學派在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同時都不可避免的繼承與重複前一個學派的理論。如;埃里斯的ABC理論就來源於托爾曼的S-O-R理論。並對其進行了加工與潤色,對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批判的繼承與揚棄,進而形成自家的理論,故存在大量的交叉。患者中心療法強調人是有理性的,從而要自我實現。而理性情緒療法中也強調人的理性,要求人生活的哲學要具備合理的信念。再如後精神分析學派強調社會文化環境對來訪者心理症狀的影響,這與行為主義中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如出一轍。

基於各家理論的交叉,重複,探索與統一,簡明和適用的理論與技術就成了一種新方向,故而整合與折衷產生了。

3.不同學派在治療中存在不同的侷限,為折衷與整合提供了動力來源

“社會上一旦有所需要,它比十所大學更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心理諮詢與治療領域也是如此,各傳統心理學派在治療來訪者的病症中都存在本學派的盲點即沒有任何一學派或機構聲稱自己學派的理論與技術能夠治癒所有不同的心理異常。儘管心理諮詢與治療理論從精神分析到行為主義,再到後來的人本主義學派等發展,但治療中的這一盲點依然存在。如精神分析主要擅長神經症的治療上,而對於其他症狀就不是十分適用。同樣人本主義和認知學派在治療情緒情感問題上很在行,而在一些身心疾病方面往往束手無策,因此為追求一個強大、完美、包羅永珍的諮詢與治療理論與技術,心理工作者們又開始了新的探索,正是這種探討才大大推動了整合趨勢的步伐,成為其動力的源泉。

二、青年心理諮詢的新正規化

由於整合折衷趨勢的推動,大量新治療理論和技法開始出現(如敘事治療等),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也是其中一項大膽的嘗試與努力,它以探究症狀產生原因為主要切入點,通過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調動最終達到建立起來強大的自我意志體系為目的,最終克服其自身障礙。

1.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的理論假設和治療前提

(1)理論前提。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主要針對來訪者症狀產生的原因入手。該療法認為任何行為或情緒症狀都是由於一定的刺激條件引起的,不論是何種刺激,最終由於來訪者內化成個人的自身不良體驗,從而引發情緒變化乃至症狀產生。在瞭解症狀產生的原因後,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分別從不同角度著手治療,主要通過認知層面上的揭示,使來訪者認清症狀產生原因的性質;情緒層面的喚起,調動來訪者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加上輔助一些行為上的調節,從而達到使來訪者建立起強大的自我意志體系,進而克服其症狀,達到心理上的恢復。

(2)治療前提——積極互信的諮訪關係的建立。積極互信關係的建立在經驗治療和獎勵治療中有著決定性作用,它是以後步驟的基礎。研究表明在心理治療過程中處於第一重要的因素是來訪者自身的治療動機;而第二重要的因素是治療師的態度舉動,而處於最後一位的因素是治療的技術,它在心理治療中所起的作用在12%左右。”建立起積極互信的治療關係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積極互信的資方關係的建立,在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中的作用更為重要,它是以後治療步驟的基礎,只有建立起一種真誠互信的氣氛才能夠對來訪者症狀產生的原因有進一步的探索,對於自我意志體系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治療師要在治療同盟建立過程中對來訪者進行積極真誠的關懷,這對積極互信的氛圍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2.經驗治療

(1)何為經驗治療。《辭源》(1979)中對經驗給的解釋是:“經歷、體驗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肉體感觀直接接觸客觀世界而獲得的對各種事物的表現的初步認識。”據此理解經驗是主體生活在特定環境中而體驗到的客觀事物的性質,並在此基礎上,內化成自身的感受。經驗治療主要是針對來訪者的症狀的產生是由於早期生活中所體驗的不良環境或人際關係,並且這種體驗對來訪者現實生活造成不良的情緒反應及相應的異常行為。對這種起因採取一系列的手段來改變其情緒或行為的方法就是經驗治療法。經驗治療中,來訪者對自己自身症狀產生的原因的回憶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來訪者深知自己早期的家庭教育方式或所處環境氛圍對自身症狀產生影響;另一種是來訪者非常模糊自己症狀究竟是怎麼引起的,自己想不出原因,這就需要治療師來鼓勵、誘導,甚至是提醒來幫助其找出原因。

(2)基本理論來源(適用條件)。經驗治療理論的主要來源是精神分析學派,相應的加上一些認知學派、人本主義等的理論及技術。精神分析學派在治療時主要著手於尋找潛意識中壓抑的事件,普遍強調童年經驗的重要性,認為個人生活的不幸(或幸福),可以在其過去經驗尤其是童年的經驗中找出根源。經驗治療在探究其症狀產生的原因時會有兩種情況。一是清晰明瞭地探究出來訪者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二是在探討原因時,由於治療師的鼓勵、幫助和喚起,探索到的可能不是來訪者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為表達清楚,這裡借用托爾曼的S-O-R理論進行表述。經驗治療在探究來訪者症狀產生的原因是有時探討到的可能是(S)真實刺激原因,而有時可能是(S’)虛假刺激原因。然而無論探究到的原因是哪一個,要達到來訪者症狀好轉,十分重要的一條是來訪者的認同。即在原因的探索中無論是S還是S’,只要來訪者認可其為症狀產生的原因,再加上相應的一些治療措施,來訪者症狀也能達到康復的目的。

(3)經驗治療的具體治療步驟。第一步:放鬆訓練與參與想象並用。該步驟主要使來訪者身體達到完全放鬆和心理上達到一種心外無物的狀態。可以在做完一系列放鬆訓練後,讓來訪者想象一些大自然的景色,如大海、樹林等,從而達到心理平靜的目的。通過身體和心理的平靜,使來訪者消除心理的一些顧及或社會狀況的壓力,為後一步作好準備條件。第二步:宣洩與敘事的引出。在來訪者放鬆後,就要引導其對症狀產生的原因進行回憶與敘述,這種回憶不是一種簡單的表述而是要加入當時來訪者的主觀情緒體驗。在這一步驟的引導中有時來訪者會自覺領悟的進行該步驟,不需治療者進行過多幹預,這時就是以來訪者自身情況表述為主的宣洩;而有時來訪者在表述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恐懼等)而中斷表述,這就需要諮詢者進行鼓勵與解釋,使其表述繼續進行。另外,有時要鞏固該步驟效果,也可以再次進行第一步治療措施。第三步:積極肯定成果,從而建立強大的自我意志體系。在來訪者敘述和宣洩完畢後,還要對效果進行鼓勵,使來訪者情緒體驗達到一種積極快樂狀態中,因此才能使其建立其自我強大的意志體系來克服病症,進而走向健康。強大的自我意志體系是通過建立起來訪者自身的堅韌的意志,使其自身意志支配行為。

3.經歷治療

(1)何為經歷治療。《辭源》(1979)中介紹經歷是:“親身經歷的事情。”經歷可以理解成由某件偶然事件所引起主體內化的情緒反應。根據對經歷定義,經歷治療主要是指由生活中的偶然事物刺激給來訪者造成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通過對其行為或環境條件加以控制,幫助來訪者建起強大的自我意志體系來,使症狀得以克服的一種方法。經歷治療中來訪者對其症狀產生的原因往往有較深刻和清楚的認識。對引起症狀的產生的原因往往可以在諮訪關係建立後就能說出,並時常伴有一些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表明其在經歷該偶然刺激時的心理想法或自己的見解。但因於來訪者的行為措施不當或根本無力做出反應而對其心理留下烙印,以致影響以後的正常生活。此時治療師在瞭解原因後就要制定出具體的與來訪者症狀相適應的行為輔助來建立來訪者自身的自我意志體系。

(2)基本理論來源。經歷治療主要注重來訪者由於偶然的不良經歷引起的行為上的非適應反應。因此,它的理論主要來源於行為主義學派,在此基礎上加上一些認知學派、人本主義等學派的'治療技術。行為主義注重可觀察到的行為,著重考察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它強調某些特定的刺激(S)能引起特定的機體反應。經歷治療理論亦在瞭解來訪者病症產生的原因後,主要對其行為或環境加以調節或改變,通過S—R之間的聯結,使來訪者意識到病症產生的原因不是如此不可改變或是相當恐懼的,進而在來訪者認清症狀原因的真實情況後,行為上的適應和心理上的接納,逐漸形成強大的自我意志體系來克服、接納或忘記該偶然刺激。在對來訪者症狀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時,經歷治療主要解決其原因(偶然刺激)出現的兩種主要情況。一種是來訪者對其原因雖然歷歷在目,但由於當時情緒過於亢奮,會造成病因真正的關鍵因素回憶起來困難,如伴有極度恐懼或哭泣等情緒反應,此時治療者要對其進行鼓勵與關懷,必要時還要幫助其放鬆與緩解;另一種是來訪者對其原因輕描淡寫,沒有提示實質性的自身感受,對此,治療者要對其解釋治療目的、原則,對其情緒進行喚起,達成深入探究的目的。

(3)經歷治療的具體治療步驟。第一步:認知事件屬性是幫助來訪者認清具體誘發病症的刺激事件是什麼,該事件哪一點使來訪者最為印象深刻或驚恐,當時的心理想法是什麼。瞭解這些後,就能通過來訪者的具體回答,瞭解其刺激物或刺激事件具體哪方面引起來訪者的症狀;進而幫助來訪者認清刺激事件的實質情況,使來訪者認識到該事件產生、發展的自然性或是產生的條件。第二步:輔助行為治療。通過第一步操作使來訪者認清了症狀產生刺激事件的真實性性後,在行為上要輔助一些使來訪者親臨其境的主觀體驗,此時可採用像系統脫敏或操作條件控制等方法使來訪者心理與行為達到適應目的。如一個對交通事故產生恐懼的男子,在進行治療時,治療者要想象其經歷過的一次可怕的交通事故,並在其參與想象時,給予一定的刺激,並在刺激實施後告訴他交通事故已經過去了,不要再害怕了。這樣進行幾次後他漸漸認識到事故只是在自己想象中發生了而已。第三步:積極肯定結果,建立自我意志體系。對治療結果進行肯定,進而鼓勵來訪者,使其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症狀,增強其信心,建立起來訪者自身積極的情緒體驗,來建立起強大的自我意志體系克服症狀,恢復健康。

小 結

(1)在整合趨勢的推動下,新的心理治療理論層出不窮。如戴蒙德和梅溫等的指令療法(Prescriptive Psychotterapy),弗蘭西斯等的鑑別療法(Differential therapectrics)和拉扎魯斯的複合療法(Multimodal theraphy)等。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也是其中的一種嘗試(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療正規化的轉換及其整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5頁)。

(2)治療技法上看,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與鑑別療法有相通之處,它綜合運用了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認知學派、人本主義等不同學派的理論技法並將其具體適用在治療步驟中,做到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3)治療入手點上,經驗治療和經歷治療主要從來訪者病症起因入手,在此它對托爾曼的S—O—R理論,反其道而行之,它從R→O→S順序著手,首先探究其病症的真正起因R。在基本治療觀點上,則主要強調來訪者,即主體O的作用,通過對來訪者的認知、情緒、行為三方面的調控,使來訪者自身建立起具有保障意義的機構——自我意志體系;通過自我意志體系的控制與調節來克服其病態反應R,達到真正的自身淨化。

(4)在其基本技術採用上,則分別從不同起因上來劃分是採用經驗治療還是採用經歷治療。經驗治療主要通過放鬆與參與想象、宣洩與敘事及積極肯定成果的自我意志體系的建立來進行具體操作,而經歷治療則主要通過認知事件屬性,輔助行為治療及積極肯定成果的自我意志體系的建立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