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走基層的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1.92W

民情日記本是幹部聯絡群眾的一種好形式,以下是鄉鎮走基層的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鄉鎮走基層的民情日記

鄉鎮走基層的民情日記1

9月初,蓬安縣委書記溫桂彪剛一走進新河鄉張灣村,就被村民唐聯富拉住。唐聯富家10多畝核桃剛開始掛果,請溫桂彪“一定嚐嚐新再走”。這樣的事放在以前,張灣村的幹部想都不敢想,因為人均收入不高,幹群關係一直緊張。幹部們清楚記得,去年12月,溫桂彪第一次到村上時,“群眾都冷漠得很,站得遠遠的”。轉變,開始於當地領導幹部帶頭“走基層”。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蓬安縣委常委會要求,班子成員要帶頭“走基層”,要以《民情日記》為抓手,做好“議賬”、“結賬”、“晒賬”工作,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走”出實效。

《民情日記》“捅出”136個問題

“以前公共廁所少,出門連水都不敢多喝,實在憋不住只能往商場跑,急死人。今年‘五一’以後,縣裡在繁華地段、綠地廣場建了很多公廁,出去散步再也不用心急火燎找廁所了。”9月19日,正在蓬安縣老廣場跳壩壩舞的楊奉嬌講起身邊的變化,一臉興奮。楊奉嬌不知道,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公共服務配套不足,如何改善民生”是溫桂彪《民情日記》中記錄的第一問題,類似問題還有“士氣低沉,如何提振信心”、“基礎薄弱,如何邁步前行”、“機遇在前,如何跨越發展”等。

在“走基層”活動中,蓬安縣主要領導帶頭,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裡,先後到訪全縣39個鄉鎮,重新摸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真實情況。縣委常委會上,幹部們彙總的《民情日記》令人大吃一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滯後,幹部群眾信心不足,尚有116個貧困村、9.24萬個扶貧物件,有153個行政村沒有通水泥路,16萬多群眾缺乏安全飲水,城區還有部分低收入群眾住在低矮、潮溼的棚戶區,群眾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住房難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

發展不足、發展不快,是蓬安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圍繞產業、城市、交通、民生等重點工作,蓬安將《民情日記》彙總的問題梳理出136個,並依此分解落實成136個專案,其中就包括張灣村的道路改造和楊奉嬌關心的城市公廁建設。

下評上、民評官,責任倒查

“鎮上實行代辦的制度後,我家建房跑手續自己沒出一趟門,也沒花一分錢,幹部就幫我把事情辦好了,連車費都是他們自己出的。”上個月,馮家坡村村民黃康成在村支書蘇春的《民情日記》測評上毫不猶豫地填了一個“優”。這是今年以來,蓬安開展的“下評上、民評官、基層評機關”的群眾評議活動中的一幕。

“走基層”是入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經常性工作,如何完善制度,讓幹部深入持久地“走”下去?蓬安縣組織部部長張邦剛介紹,除定期評比《民情日記》外,當地同時啟動責任倒查機制,落實《民情日記》的“議賬”、“結賬”、“晒賬”工作。

“圍繞‘最受群眾期盼的民生實事有哪些,如何辦好’、‘最讓群眾不滿意的工作有哪些,如何改進’等問題,定期倒查全縣黨員幹部走基層記了哪些民情,怎樣協調解決,以此督促黨員幹部下基層、聽民聲、解難事。對《民情日記》反映的問題實行辦理責任制,對群眾合理訴求該辦不辦、能不能辦、矛盾上交的,將追究相關責任單位的責任。”張邦剛說。

根據要求,蓬安縣124個機關單位都必須確定一個村對應幫扶,全縣6000名黨員幹部每人確定1名貧困戶結窮親。今年以來,全縣黨員幹部在“走基層”活動中,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940餘件,化解矛盾糾紛102個,確定民生專案130餘個,籌集幫扶資金670多萬元。

鄉鎮走基層的民情日記2

在一條山鎮北關社群,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社群書記,居民們一提起她,就有說不完的故事。她以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工作,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她尊老愛幼、團結同志、待人熱情,有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她關心群眾,為人樸實,待人和藹,能與居民打成一片,一心想著為居民服務。她就是今年榮獲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的北關社群黨總支書記胡廣春。

胡廣春自2013年任社群黨總支書記以來,積極帶領社群廣大黨員和全體幹部為居民辦好事、做實事,3年來,她幾乎年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所在社群也被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充分就業星級社群”等榮譽稱號。

民情日記寫下社群點點滴滴

胡廣春在剛調入北關社群工作時,分管的是黨務工作和安全生產、綜治維穩、計劃生育等工作,面對新的社群,陌生的環境是工作的一大阻力。40多歲的她,憑藉一腔熱血,克服各種困難,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入戶走訪了北關社群的270多名黨員和560戶低保戶,並對下崗失業人員及商業網點進行全面統計,全部計入她的“民情日記”中,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記載了社群變化的點點滴滴。

以前,北關社群上訪多發頻發;現在,小矛盾不出院落,大糾紛不出社群。這種和諧的良好局面都歸功於胡廣春常年走家串戶,記錄民情日記的好習慣。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她白天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只得利用晚上抄寫學習筆記,並針對北關社群下崗職工多,低保戶多的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對特困家庭及時調整了保障標準。

以黨員教育抓基層黨建

作為一名基層社群書記,胡廣春為幹好基層黨建工作,想了很多辦法。針對北關社群黨員人數多,結構複雜,離退休黨員多且年齡偏大的實際,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認真聽取黨員意見和建議,對常年不參加組織生活會和繳納黨費的黨員,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思想教育,使得他們重新回到了組織中。為了解決黨員活動場地問題,在社群開展在職黨員雙重管理活動之際,她主動與社群幫建單位、小區物業協商溝通,為社群黨員搭建了三個集中活動場所。同時在社群發動黨員、青年志願者、社會組織成立了社群文化宣傳隊、黨員互助小組、鄰里矛盾糾紛調解小組等,創新組織生活模式,使得黨組織的凝聚力得到加強。

平時,她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強化個人政治素養。她認為,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親民愛民的職業道德是做好社群工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社群幹部,構建一支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社群管理隊伍。在她的帶動下,社群建立班子成員聯絡社群群眾的工作制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把為民解憂落到了實處。在發揮黨員模範作用方面,她積極組織開展“黨員奉獻責任區”“黨員先鋒崗”建立活動,並在廣大黨員中開展了當好一名評議員,帶好一片居民院,幫扶一家困難戶,獻一技之長,作一份奉獻的“五個一”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調動和激發了社群黨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多年來,胡廣春始終不渝堅持為居民服務。她對大家說:“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社群工作者就是為居民服務的”。她始終將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每天來到社群除了處理正常事務,多數時間都深入居民家中,耐心地聽取居民意見。街巷樓宇之間,總能看到她入戶走訪的身影;逢年過節,她都要到居民區裡轉轉,看看有什麼需要乾的活;跟老人們聊聊家常,看看有什麼需要處理的事。社群的修橋補路、疏通下水、救災搶險、矛盾糾紛,她都能身臨一線,就這樣度過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

社群孤寡老人邊俊花80多歲了,無人照顧,她每月都會抽出業餘時間登門看望老人,和老人拉家常瞭解老人的實際情況,並組織社群志願者為老人打掃衛生、洗衣被、理髮,過年過節還帶領黨總支成員給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老人一說起書記就淚流滿面,“雖然我有兒,但失散多年,多虧了社群書記多年的照顧,她比我親孩子還親”。

胡廣春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贏得了社群群眾的廣泛信賴和一致好評。她始終本著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最根本的出發點,以一顆赤誠之心書寫著一名黨務工作者在社群的榮光和精彩,為基層黨組織在居民心中樹起了一面光輝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