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如何儘快適應職場生涯

才智咖 人氣:1.04W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畢業生走出“象牙塔”後進入社會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適應。若公司培養定位和自我定位有衝突怎麼辦?不知道如何和領導同事相處怎麼辦?如何克服這些“水土不服”,且看專家們支招。

畢業生如何儘快適應職場生涯

困境:工作後缺乏實際工作技能

建議:掌握學習技能,提高效率方法

今年6月份畢業的楊斌是“來深潮”中的一員,目前在深圳軟體園做地鐵綜合監控。由於所學專業與實際工作有很大差距,如今的他就像一個“新生兒”,什麼都要重新學。楊斌所在的公司主要做投標專案,但他此前對投標一無所知,不得不硬著頭皮看標書、熟悉流程。“所有東西得從頭開始,一疊一疊的資料也只能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啃,而且還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上手”。

剛畢業的陳希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學的是生物化學專業,現在深圳中科院研究院從事研究類工作。雖然工作與專業較匹配,但他仍需要投入精力學習大量的實操技能。比如實驗室的儀器,與在學校時的操作千差萬別,他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再加上這些儀器價值少則幾萬多則上百萬元,他還不能隨便練習,只能小心翼翼地跟著導師學習。

“在學校更多地是學知識性的東西,工作後要學很多技能。此外,做和懂的差距也非常大。”武傑認為,學生工作後思路要有變化,從學知識轉變為學技能。不過,如今的科技進步快,知識獲取渠道非常多,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技能的方法,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武傑認為,每個參加工作的學生,都要了解其崗位對於企業的意義。“如果只是把要做的事情做好,缺乏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這樣工作起來就像機器人一樣,毫無意義。因此,應該從整個企業的業務流程角度上看自己所在的部門、崗位起到什麼作用,如此才有學習的方向。”

困境:公司培養定位與自我定位衝突

建議:主動溝通並做好職業規劃

剛進入公司,職場菜鳥或許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但隨著公司培養的深入,員工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瞭解逐漸深入,不少新員工或許會發現,公司的職業培養定位與自己的想象有些差距。

通訊專業畢業的李銘就是其中的一員。這個一心想從事技術工作的“90後”大男孩,被公司分配到市場部工作,這讓他感到力不從心,情緒也變得消極起來。與李銘相反,自認為口才很好想從事市場類工作的小薇,卻被分配到後端支撐的工作,這讓她感到不知所措。

專家看來,如果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一方面要有主動學習的心態,碰到不會的問題要主動學習;另一方面,若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期望不相符時,除了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外,還可以主動和領導、同事進行溝通。

事實上,每個企業的文化都不一樣,應該讓自己的行為性格和企業文化匹配起來。“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和企業文化格格不入,很難在企業裡生存。”武傑認為,畢業生從事第一份工作時應該做好職業規劃,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特點和所擅長的工作,以長遠的眼光積極地做好目前的工作。

海南航空人力資源總經理王秦東則從僱主的方面給予了建議,他認為,學生到職場的過渡,應該有導師和一系列的活動對新員工進行培養。比如通過心理諮詢的活動或講座,讓新員工適應從學校到職場的過渡。“在學校時很自由,一旦有了社會身份,則要讓員工樹立好崗位意識。企業通過有計劃的培訓,每個員工的潛質應該都能被挖掘”。

困境:與領導同事相處壓力大

建議:真誠溝通,換位思考

跟領導、同事該如何相處?這個問題也常常困擾著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同學相交時往往沒有太多的顧忌,經常是有話直說,不會思前顧後,但與在學校相處時的“隨性”狀態相比,很多畢業生與領導、同事相處出現問題。

陳希與同事相處常有一股莫名的壓力,“要很謹慎很小心”。陳希性格直來直往,剛進公司進行拓展訓練時,就因為直截了當地指出帶隊同事的缺點而被“孤立”。“在我說了帶隊同事後,我感覺大家看我的眼神有點不對勁了,可是我哪會注意這麼多啊。”

語言則是陳希遇到的另一個問題。陳希是地道的北方人,同事大多生在廣東,多用粵語交流。對粵語一竅不通的他來說,參加同事聚會就有些尷尬。“我有時候會問他們在講什麼,他們也會友善地告訴你,可你明顯就感覺到他們的興致降低了。”

“過去,學生和朋友溝通比較隨性,加入企業後,每個人的崗位定位都不一樣。有些人是前輩、師傅或領導,新員工在工作中可能處於次要的地位。”但武傑認為,無論與什麼人溝通交流,真誠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態度真誠,雙方的溝通才會更順暢”。

此外,尊重和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武傑認為,如今的“90後”都很有個性,更願意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這種偏自我的想法往往很容易傷害別人。同時,剛開始工作時,新員工還應該主動與他人交流,“雖然部門中對新員工的關注未必很高,但自己也可以主動建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