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我的職業發展新時代!

才智咖 人氣:7.21K
40歲,我的職業發展新時代!
   都說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職場也不例外。職場資訊包羅永珍,大到行業冷熱、經濟形勢、名企行情,小到某家公司崗位薪資行情狀況、晉升機遇怎樣、人際關係如何等等,都是重要的職場資訊。“職場如戰場”,從某種程度上說,職場競爭也是一場“資訊戰”。面對著一些精兵強將們蓬勃發展的勢頭,雖說職場元老們有著優越的工齡優勢,可是真的在遭遇“十年之癢“時,來自社會和職場的千變萬化還是給他們出了很大的難題。

獨之秀職業案例:

   柯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遭遇“十年之癢”的案例。38歲的他是早年的大專生,學的是工程製造專業,在14年的工作經歷裡他前後只換過兩份工作。來到獨之秀職業顧問的他已經在第二份工作崗位上待了整整11年。在這個公司裡,他從剛開始的技術員做到現在的技術支援,怎麼說也算是公司裡的中層領導了,可是柯先生並不滿意。他告訴我們說:“做了這麼多年的技術,真的很厭倦了。現在別說是IT企業技術更新很快,我們搞機械製造的競爭力也很大。現在我們公司進來的`都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他們雖然在工作經驗上沒我豐富,可是技術水平一點都不比我差。儘管我的大專學歷在以前還是比較吃香的,可是現在也落伍了,前段時間我還去夜大參加自考本科怕的就是學歷太低被淘汰啊!”考慮到自己目前的年齡和工作現狀,柯先生覺得自己在這個公司裡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程度,想要再往上爬的機會也很小,而且做了這麼多年的技術,他自己也覺得厭倦了,想要換個公司換種工作內容,可是又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會比較穩妥一點?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提倡和支援,看著身邊的同事都有目標有激情的奮鬥著,年近40的柯先生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之路還是一大半要走,確實也需要為自己做個科學合理的規劃來明確日後的具體發展道路。就這樣,帶著這兩個困惑他來到了獨之秀職業顧問。

獨之秀職業顧問分析:

   年齡的增長,職業發展卻沒有增長是一種慢性危機。這種慢性危機最終可導致職業人在到達一定年齡階段後脫離職場。對於在職場上行走了十來年的人來說,對自己的情況應該更瞭解明確,然而,雖然他們中的相當部分人想對自己進行再定位再規劃,但總還是會出現一些偏差和問題,或定位模糊,或找不到切入口,或實施起來力不從心。這些都給他們攀登更高的前程帶來了障礙。獨之秀的職業專家發現,柯先生所面臨的中層領導職業突破問題,不單單在機械製造業中,在許多朝陽產業,如廣告、房地產、中介、軟體等行業裡,這種現象同樣存在。作為技術人員,處在不斷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中,除了應用自己掌握的技術、積累經驗外,更新能力是保證自己不被淘汰,獲得自身價值增值的重要因素。通過柯先生進行職業價值觀、職業滿意度、職業傾向性、職業能力等方面的測試結果分析總結出:柯先生做為公司裡的技術支援,雖然說涉及技術這一塊的工作內容會比較多,可是他本人還是具有管理方面的潛能的。以柯先生現在的情況來說,經過我們的專業分析:

   1、柯先生的技術背景處於優等級——14年的技術工程師經歷,他的專案能力和產品知識比較豐富,在轉型時無需花費太多的時間來熟悉瞭解新工作。

   2、業內資質優勢——長久的技術支援工作讓他激烈了豐富的人脈關係,對同行業內部門的情況比較熟悉,便於上手。

   3、理論積累——自考本科期間他所學的一些新的理論內容也有益於在工作中的應用,本科學歷也有益於他在跳槽時增加職業競爭力。

綜合考慮之後,專家分析決定:實現他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的切入點是進入中型製造企業的管理層。因為他現階段的職業價值仍然有很強的行業掛靠性,不應該盲目跨行跳槽,所以找到適合的切入點把自己的通用能力鍛鍊紮實才是持續發展的基礎。

獨之秀職業專家建議: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競爭的本質這樣,職場亦然。在大約35歲到45歲之間,大部分人都會在這個階段發生職業生涯危機。人到中年,很多人也會因為沒有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發展意識,在面臨危機的時候變得束手無策。尤其是像柯先生這樣在職場上小有成就的職場人士,當遇到職業發展困惑的時候,你千萬不可以大意,走的不好,就有可能會步入歧途,錯失良好的職業發展機遇,錯失“職場第二春”;但是如果選擇正確的話,正確的職業定位和發展路線則就可能就會能帶你實現職業生涯的新突破,步入職業發展的新時代!
TAGS: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