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拖沓症的三個症狀

才智咖 人氣:4.95K

白天本來可以完成的工作,一定要耗到晚上,甚至次日早晨。本應馬上完成的工作,先放一邊,開始看看微博、瀏覽各大網站的熱門帖子……直到最後一刻才不得不開始工作。這種現象被稱為職場拖沓症,是指那些辦事緩慢、時間觀念不強、總是打不起精神來的工作者的表現,目前存在於職場中的每個角落。

職場拖沓症的三個症狀

心理學家發現,誘發這種症狀的因素主要與個人心理素質、生活節奏以及性格有關。職場人士應學會合理利用時間,從繁雜的工作任務中理出清晰的頭緒,從而減輕工作負擔。

症狀一:磨洋工

24歲的秦素梅手腳麻利,一般員工用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她只用一半時間就可以完成。一次她的主管安排她完成一項統計工作,要求一天內完成,晚上下班時,發現她只寫了一半。於是主管批評了秦素梅幾句,沒想到一個小時後,主管便拿到了所需要的統計表格。第二天起,主管細細觀察她的做事方式,發現她工作時不是翻翻抽屜,就是打個電話,要不就拿著小鏡子化妝,有時還悄悄在走廊裡遛個彎兒。如果有領導問起工作情況時,她就馬上忙碌起來,好像換了一個人。

秦素梅說,她小時候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在領導和同事面前,工作一定要勤快,而當自己獨立面對工作的時候,心裡一放鬆,工作效率就變低了。有的白天可以完成的工作,會耗到晚上才開始動手,有時儘管手頭有要解決的工作,但還是會先放一邊,看看微博、瀏覽各大網站的熱門帖子後才開始幹活。

症狀二:自暴自棄

32歲的張好在一家公司裡幹了十幾年了,由於外語不過關,前些年儘管經過多次努力,最後僅被派到一個不是特別重要的部門擔任主管。隨著專業人才進入公司,她的知識弱勢逐漸顯現出來。又由於家庭的拖累,她已經沒有機會去繼續充電學習了。沒有升遷機會的她逐漸變了,領導交待的工作,她全部安排給下面人做,自己從不督促檢查。“每天上班,從不想太多的事情,這麼大歲數也沒有前途了,幹一天算一天吧。”

症狀三:缺乏動力

29歲的單身青年穆凡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家呆著,雖然找過幾份工作,但幹不了幾天就覺得沒意思,直接回家玩電腦打遊戲了。半年前,父母通過多方途徑為他找到了一份較為輕鬆的工作。儘管如此,穆凡總覺得自己不在狀態。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就等著領導安排工作,如果沒有給他佈置工作,他就上上網聊聊QQ,一天也很快就過去了。“家裡吃喝不愁,我也沒什麼理想,每天這麼過我覺得也挺不錯的。”當問起穆凡到底希望過一種什麼生活時,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拖沓症影響團隊凝聚力

心理研究博士黃崢認為,職場拖沓症源自個人成長過程中對時間的.認知,做事兒時容易分心是該症狀的一大特點。由於一些人自小聰明伶俐,有一定的創造力,喜歡新鮮事物,面對分心造成的拖沓毛病不以為然,在他們內心會認為自己可以迅速完成一項工作,但實際中往往很難實現。

黃崢建議,主管領導如發現一些員工在工作時間裡出現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或者看似散漫但能在規定時間裡完成較為艱鉅的工作時,就有可能是有職場拖沓症。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可考慮將這些員工的工位進行調整,在較為顯眼的地方安裝鐘錶,或者在員工座位上加一個工作程序登記本,要求他們按時填寫,這樣可以督促員工按時完成工作。

另外,對於自暴自棄式拖沓症的職員,可以通過心理疏導,加強溝通,讓對方知道領導安排工作的真實想法,基本上可以解除拖拉症的發生。對於缺乏動力的拖沓者,就要從員工自身開始,可以讓他們通過心理幫助,轉變自身認識,改變對人生的看法,進而增強內動力。有條件的公司,可以定期對員工進行心理培訓,修正一些心理認知,減少引起拖拉症發生的誘因,最大化發揮員工的潛質。

TAGS:職場 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