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教學改革問題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5W

摘要:機械加工教學是院校機械加工專業的重要教學課程,隨著國家對製造業發展的不斷重視,當前的機械加工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為了提高機械加工人才的就業質量,為我國製造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必須針對機械加工教學現存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以及教學軟硬體條件不足的問題進行改善。通過深化改革,針對社會生產的真實需求進行教學設計,並加大教學條件投入,為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機械加工教學水平打下紮實基礎。

機械加工教學改革問題分析論文

關鍵詞:機械加工;教學改革;問題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新型製造工藝與技術被應用到機械加工行業中。而在這樣的大變革背景下,部分機械加工專業的院校並沒有針對行業現狀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使得原有教學模式下的學生不能夠滿足生產工作的實際需求。因此,要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徹底改變當前機械加工專業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水平低的現狀。

1機械加工教學改革及其重要性

1.1機械加工教學改革現狀

廣義的機械加工教學,實際上應當包含機械加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方面。而機械加工教學又不同於一般的理論教學,其需要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理解、相得益彰。但受到傳統的教學思維影響,在許多開設機械加工教學的院校裡,實際上還是偏重於理論知識考核,甚至嚮應試教育靠攏。這與看重實踐操作質量的機械加工專業需求是不符的,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教學與應用脫節,使得學生就業困難,行業裡也缺少合適的人才。

1.2機械加工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與“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等經濟重大戰略的實施,對我國製造業的製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製造業在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要想發展成為製造大國、製造強國,就必須在高階製造、精密加工等領域佔據優勢地位。而要想提高我國的製造能力,優秀的製造加工人才是必不可缺的'。而根據我國機械加工的教學現狀來看,我國機械加工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力還不能達到製造業企業上崗的要求,更不要提優秀人才的質量了。因此,必須在現階段對院校的機械加工教學進行有效改革,將生產與教學銜接上,使得培養的學生能夠跟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步伐。

2機械加工教學改革的問題分析

2.1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脫節

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在許多機械加工教學設計中缺乏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即“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都是以課堂書本教學為主,對於大部分實踐操作,都以“演示實驗”的形式出現,即便是特別重要的加工操作教學,實踐也都是作為一種輔助和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存在,沒有成為課堂主體,對一體化教學的推進造成了困難。但同時,在某些課堂設計中,教學模式也容易走入另一個誤區,即在脫離理論教學的情況下,盲目進行實踐操作。導致學生在進行實踐時沒有理論知識作鋪墊,只知道加工操作的方式,卻不知其含義和目的。這樣培養的學生雖然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日常加工操作,但由於沒有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導致其思考能力差,在遇到操作問題時不具備獨立查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理論教學和實踐脫節的另一種體現,

2.2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不符

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不符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方面,在教材的設計上,現有的針對應用型機械加工設計的專門教材幾乎沒有,大都是將高等院校的機械類教材進行提煉,這些內容與實際加工操作存在著一些差異,不是十分適用;另一方面,由於先進製造技術的迅猛發展,教材中部分示意操作往往很快就被淘汰掉了,由於教材改革沒有跟上技術進步,導致學生常常花費大量時間去掌握已經過時的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術。除教材設計以外,在就業方面,現在的企業往往都希望畢業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企業的裝置操作技術,節省人才培養成本,而當前教學內容中與企業和實際生產對接的內容還是太少,往往不能滿足在社會需求。

2.3教學條件不夠完善

我國院校現階段的機械加工教學條件都相對較差。課程設計、教師素質和教學裝置等基本軟硬體條件都相對薄弱。由於教學計劃的改革緩慢,以及部分教師過於呆板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使得機械加工教學的課堂氣氛往往不夠活躍,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雖然在機械加工教學中提倡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應當發揮重要的作用,如將理論和實踐串聯,使得相關內容能夠有機結合等,但實際上由於許多教師常年從事教學工作,其實踐經驗相當薄弱,這樣不合理的教師素質結構顯然不符合機械加工教學的要求;而對於實踐教學,實踐的環境條件可謂是重中之重,例如,由院校開設或合作的滿足需求的實習和實訓基地等,雖然在過去的十多年間,隨著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院校的實踐條件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對迅猛發展的行業和不斷增長的學生人數來看,還是顯得捉襟見肘。

3機械加工教學的改革創新方法

3.1發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包含了現場課堂教學、實習教學、訓練教學等多個環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並不是說要將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模式完全顛倒,而是要在二者之間找到一種有機的平衡。現場課堂教學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的缺點,即在涉及實踐性強的知識內容時,通過帶領學生前往實習工程,面對面講解並示範相關機械加工的現場操作,讓學生對機床的各個結構、操作模式有一個感性和更加全面的認識,這對於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有著積極的意義;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實習與實踐中,也不能只單純地對操作行為熟練,而應當設計理論重溫的環節,通過實習教學使得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得到進一步強化;綜合訓練教學是指不僅要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考核,而且還要針對實際操作進行書面或當面操作的考核,並且通過技能訓練、故障分析等環節,在考核中提高學生的機械加工能力。

3.2將教學工作與社會實習實訓相結合

在教學設計中,及時將實踐教學進行得再充分,也必須要考慮到教學條件的時效性,即教學實踐不可能時時同步於實際的生產工作,由於教學裝置的陳舊、誤差等情況的出現,勢必會影響到實踐教學的進行。這時,就需要引入社會實習,將教學工作與社會資源對接,充分聯絡並與校外的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幫助學生了解機械加工的行業現狀,並適應當下的加工操作技術。通過接觸實際的生產環境、產品實體,更加充分地適應當下的社會需求。既為行業企業招聘帶來便利,也減少了學生畢業以後進入崗位前的再學習成本。

3.3改善機械加工教學條件

機械加工的教學條件,最重要的就是師資條件。院校要著力構建既具備足夠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充分的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團隊。這要求院校從多方面入手:一方面,對於已有的理論教學團隊,其理論知識一般都較為紮實,缺乏的是實踐經驗,這樣就可以通過委派到合作企業裡進行培訓學習的方法,利用其理論優勢,並提高他們的實踐經驗;而同時還應當從合作單位中引進哪些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的優秀人才,參與到機械加工教學中來,利用其經驗優勢幫助學校進行教學改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邀請專家講座、開設專題課程的方法改善教學條件。而對於教學硬體條件,則應當繼續加大投入,淘汰掉過於陳舊的機器裝置,滿足時代的要求。實際上,院校可以通過校辦企業、對外加工的方法,在改善教學硬體條件的同時,合理減小辦學成本,一舉多得。

4結論

在當前的機械加工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對國家制造水平的要求不斷提升,進行更加深入地機械加工教學改革是國家和社會的必然需求,只有將院校的課堂設計完善化,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製造業發展而服務。文章僅針對機械加工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了部分改革和創新措施,對於相關改革和研究工作的進行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志剛.機械加工教學改革的過程與問題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4):189.

[2]高雲.職業院校機械加工專業教學改革實踐分析[J].環球市場,2015(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