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資訊科技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

才智咖 人氣:1.83W

現在,國小教育者越來越多地在思考如何在國小教育中擴充套件學習的平臺,那麼,資訊科技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是?

談資訊科技在國小教育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以光明實驗國小為例闡述瞭如何利用資訊科技拓寬國小生學習空間,為學生搭建個性發展平臺,促進國小生個性發展。

關鍵詞:資訊科技;個性發展;國小教育

相對於書本知識而言,行為習慣、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慾、主動獨立解決問題的願望與方法等已經成為國小生更為重要的素養。國小教育者越來越多地在思考如何在國小教育中擴充套件學習的平臺、更新學習工具,思考如何有利於國小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在這一背景下,資訊科技脫穎而出,為新時代的國小教育插上了雙翼。

一、資訊科技拓寬國小生學習空間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1]在國小素質教育中,資訊科技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資訊科技讓教學豐富多彩

首先,實物投影、互動電子白板、區域網、班班通等資訊科技無限拓寬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空間。無論是資源的豐富還是手段的多樣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新穎、更加有吸引力。比如用實物投影,能及時展示課堂上隨機生成的觀點、不同作品的.對比分析,讓傳統學習中呆板單一的內容充滿“觀察的魅力、動手的喜悅”。而低年級識字,利用電子白板,不僅能清晰呈現每一筆畫的順序、寫法,還能讓學生在與白板互動中親歷寫字的神奇。其次,資訊科技優化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講授法主要特點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演示,學生在座位上聽、寫、記、背,嚴重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2]資訊化教育環境下,教師是否能夠把教材講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徹不再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課堂變教師主導為以生為本,教師的關注點也變成了解學生的興趣與知識結構,發現學生個性成長需求,組織合作式學習活動。學生的主動求知與探索把四十分鐘的課堂與社會生活有機融合。這一切,沒有資訊科技是不能實現的。

(二)資訊科技讓學生思維活躍

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絕不是要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3],而是要鼓勵學生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呈現思維過程、構築一個躍動的思維場,讓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創新精神。例如“魚兒遊遊”一課,各種各樣的圖形拼成各種各樣的魚兒,互動式電子白板讓學生在白板上自由選擇圖形、靈活拼接圖形,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設計出了不同造型、不同顏色的魚兒作品,無限的想象空間、無拘無束的創造動力,通過令人眼花繚亂的魚兒展現出來,讓靈動的抽象思維得以直觀體現。

二、利用資訊科技搭建國小生個性發展的平臺

國小生的發展往往很不平衡,國小教育擔當了讓學生初步建立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的重任。下面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光明實驗國小例項說明資訊科技如何為國小生個性發展提供服務。

(一)利用資訊科技綜合各種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機會

以“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促進新時代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已深入人心,資訊科技也已經融合到各種學科教學、各種教育活動中,實現了各種課程的資源共享。光明實驗國小利用資訊科技整合各科資源的載體主要有:學科主頁、主題網站等。學科主頁由各科教師把學科學習內容按不同年級分類上傳,除了課本要求掌握的知識,更注重課外知識的擴充套件與學科興趣的培養。比如音樂學科主頁,除了各年級教學大綱要求的音樂目標,還增設了“名曲欣賞”“音樂常識”,為熱愛音樂的學生開啟一扇通往音樂殿堂的大門,另外還通過“小荷風采”“舞動瞬間”把課上課下學生們的音樂表現隨時展示,讓學生自己的收穫成為其他人學習的資源,鼓勵先進、帶動全面,在學生間營造了濃濃的音樂學習氛圍。主題網站則是校本課程的融合與共享。光明實驗國小是河北省校本課程實驗學校。堅持“以學生生命發展為本”的基本方針,包含三十六項校本課程。位元實驗課,是動手拼組、創意想象、科技運用三項功能完美結合的學習實踐活動。航模創新課,從簡單的模仿拼組飛機模型到網上模擬空中飛行,最後發展到真正的遙控航模翱翔藍天,航天的神祕點燃了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熱情。網頁製作課程,光明實驗國小校園網能成為全國優秀校園網站,學校的網頁製作課程小組功不可沒。這一課程的開設集結了校內的電腦小高手,他們的學習效果通過校園網各個欄目的設計、內容的上傳得到了驗證。其他如國畫、書法、舞蹈、合唱、足球、武術、實驗等課程都經歷“制訂方案”“研究內容”“實施論證”“教學準備”“活動實踐”“評價反思”“整改優化”七個階段而開發。所有課程均有課本、課程計劃、課時安排、作業、反思等,既選取了本課程的學生學習的素材,也拓展了其他相關的知識。利用主題網站,學校把校本課程呈現給所有人,真正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要使豐富的資源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讓每一個生命個性發展,國小生還需要教育者協助,這也是把以上資源共享在家長、教師、學生面前的又一原因。對於教師來說,每一個資源的閱讀次數與回覆率、評價語是他們更新學科資源、選擇最佳教法的參考標準。對於學生、家長來說,在浩瀚的資源面前,分析學生的優勢與長處,找準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

(二)利用資訊科技創設多種交流機會,讓展示與互動成為生命成長的學習方式

光明實驗國小把學生互動與個人展示作為學生自我成長的重要方式。開設在校園網上的“學習園地”是主要平臺。[4]分為“音樂之聲”“書法丹青”“神奇滑鼠”“文學天地”“運動之美”“小小書蟲愛讀書”“光明榜樣”等欄目。把學校四大節日“健康光明體育節”“多彩光明藝術節”“創新光明科技節”“書香光明讀書節”湧現出的優秀作品、“好習慣培養”的“校園明星”展示在全校師生與家長面前。學校的“光明榜樣”評價體系規定:在校級四大節日、“好習慣培養”德育活動中獲得優勝的學生被命名為“光明之星”,如“健康星”“藝術星”“科技星”“讀書星”“禮儀星”等,這些校園明星要在“學習園地”中開設個人主頁,有個人宣言、日常點滴、最佳作品與表現、受歡迎度等欄目。教師們、家長們、學生們要在主頁上瀏覽、觀察每個人的表現,就某些主題進行討論並評選出心中最佳,這些最佳就成為校級最高榮譽的獲得者——“光明榜樣”。這種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把出現在“學習園地”當成自己進步的標誌,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自身潛能,增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甚至家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學生們就能在交流中進步,在展示中提升,在互動中糾正言行,體會成長的快樂。綜上所述,利用資訊科技實現了學生接觸資源—挖掘潛力—自我發現—個性發展四步走的成長軌跡,真正實踐了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OL].(2001-06-08)[2016-06-21].

[2][3]韓萬青.讓夢想在多媒體的世界中放飛[J].中國體衛藝教育,2011,(3):37-38.

[4]劉偉.多彩校本讓每一個生命精彩躍動[J].課程教育研究,201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