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與文學研究互動下英語教學的策略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7W

陸谷孫先生有一經典名言,“語言是一樓,文學是二樓,不要走到二樓就把一樓忘記了!”語言研究如何切入文學中,成為有價值倫理的語言學,而文學又如何獲得語言學的支撐?這個糾纏的問題一直存有爭議。田野(2012)認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在分類中,對於語言學和文學的分類是界定在不同的一級學科中的,僅就文學說來,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的分類不是從性質上劃分的,而是因其所在地域的不同和語種的不同而劃分的,這樣的劃分都說明在文學本質上並不具有不同的屬性。由此可說,語言學和文學有著各自所屬學科的各研究領域,在研究物件、目標、方法和途徑方面是處於相對獨立狀態的,但二者間存在必然的聯絡。筆者以自己的見解對語言學和文學的關聯性語義分析,並重點探析二者的互動關係對英語教學的指導策略。

語言學與文學研究互動下英語教學的策略教育論文

一、語言學與文學的互動關係

關於語言的定義,從來都無統一論。1921年,著名語言學家薩丕爾談及,“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翻譯過來,即“語言是一套用於人類交際任意的有聲符號系統。” 取語言和文學相互關聯的含義,文學是通過語言的藝術架構而形成的,語言是文學必須依賴的物質元素。欣賞文學作品的主要途徑是閱讀,學習者和欣賞者都需要通過閱讀的途徑來取得文學知識,得到文學作品的薰陶。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學知識同樣需要掌握規範的語言知識,尤其是規範的書面表達用語,在具有相應的語言知識的積澱後,才可以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正確理解其中的豐富含義與獨特的寫作風格。特別應該指出的是,不同語言的文學作品必定與其所在地域的文化和民族文化必然聯絡著,包括所在地域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宗教的各方面的獨特色彩,不具備這些方面的語言和文化知識,也不能夠很好地學習和理解衍生之上的文學作品。胡明揚(2004)言及,“文學與語言合則兼美,離者兩傷。”對語言學與文學的關係,可見一般。本文認為,大學中的英語教師絕不能僅僅就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對學生講授專業知識,必須認清語言與文學間緊密聯絡、相互作用的關係,能夠有意識地修為自己在這兩個學科中的素養,以自己對語言與文學知識的兼備在教學中游刃有餘地為學生開啟文學之窗,點亮文學之燈。

二、文學教學與英語教學間良性互動的基本策略

(一)善於駕馭教材中的文學作品

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含有一些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不容忽視,教師要在認真品味的基礎上,能夠很好地駕馭和使用這些文學作品,用來開發大學生的文學意識和積澱他們的文學底蘊。具體到語言教師說來,無論講授哪一門語言的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哪一門語言的基本知識,都需要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必定是所要傳授的那一門語言知識的活生生教材,以文學作品中形象的語言表現來補充所講授語言知識的抽象。具體做法如:

1.將修辭(rhetoric)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講授給學生

通過將修辭(rhetoric)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講授給學生,讓學生領悟修辭對增加文學作品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性,增強掌握修辭方法的主動性,能夠臨摹文學作品的修辭方法,再舉一反三地學會和掌握所學語言知識中的修辭特色和方法。亞里士多德曾言及,“修辭術是有用的,可使真理和正義獲得勝利。”修辭學(rhetoric)在語言學學習中是必須掌握好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掌握修辭方法,具備修辭能力,才能更形象、更引人入勝地做出文學表達。通過文學作品,可將修辭方法的使用具體展現在學習者面前,讓其感受和理解修辭方法運用的效果,增強其學習和掌握修辭方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修辭方法分為消極修辭(Passive Rhetoric)和積極修辭(Active Rhetoric)兩個組成部分,兩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前者以實現用詞造句的順暢為目的,後者以實現語言的形象生動為目的。修辭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在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已不作為重點內容,這種做法的結果是造成了語言教師和學生對修辭知識的缺失。

本文認為,這一做法,尚欠明智。任何語言皆有修辭,英語自不可例外。大學英語教學中,修辭方法的講授和習得應該充實其中,通過了解和掌握修辭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語言知識的素養,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興趣。同時,講授文學修辭的過程,本身又是教育和引導學生感受英語語言表達魅力之必需。

2.從語言學知識的角度來認知外語學習

英語學習者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對組成文章材料的.理解,像對單詞、片語、句子的本身的翻譯,對文章具體材料的孤立的理解侷限於僅滿足於對語篇字面意義的理解,則是犯了“一葉障目”的通病。毋庸置疑,好的文學作品之所以具有膾炙人口和千古流傳的生命力,必在詞句的使用,乃至整個語篇的結構組織、邏輯關係及通篇文體的組織和使用方面出色。那麼,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應相應地調適之,以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課堂授課積極引入經典佳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其情操

要啟迪學生受體思維,並薰陶其情感。在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積極引入一些經典佳作,讓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接觸處於充分狀態。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對知識的社群是漸進性的,可理解和易接納性知識的輸入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必然選擇,但不能將之認為是充分條件。學習者對於輸入的理解必須是順暢的和有效果的,只有這樣才能將外界傳授給自己的語言知識接納和內化在學習者的知識系統中。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於文學作品的挑選,對於學習者的習得意義重大。

(三)組織學生欣賞並學習經典英文影視

從實踐的角度,本文認為,觀看學習經典英文影視,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在現代化教學媒介和語境條件下,教師應解放思想,打破傳統教學觀念,注意採用新的方法和通過新的手段和途徑來組織語言教學活動。事實說明,語言學習的過程不應該是唯教材論,而應該廣開教材門路,如組織學生觀賞和分析文英文電影,閱讀和欣賞英文名片文學作品,都不乏是可以利用的做法。不妨以《音樂之聲》為例。這部音樂英文故事片並不很經典。但自問世以來,卻深受人們觀賞。如故事片中修女瑪麗亞奉命到上校家中做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喜歡搞惡作劇,本想氣走瑪麗亞,而善解人意的瑪麗亞卻於無聲中化解了教師和學生間的情感障礙,教師的睿智感染和教育了學生。

本文認為,欣賞經典的英文影視,不僅令學生受體可以感受語言的魄力,培養其學習英文的語感,更為重要的是,在欣賞與學習過程中,大學生可自我地融入故事情節,並循序漸進地強化了自我的人文素質,學會如何利用語言與人際和諧相處,這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顯得尤為可貴。

三、結語

鑑於以上論述,本文認為,在當今科技資訊時代,大學英語教師本身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單純的語言教學,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語言學與文學的有機融合,方為正道。語言學、文學乃至心理學、教育學的思想,應當在有限的課堂空間與時間內,實現理性的交融,唯有如此,大學生不僅可夯實其語言基礎,更可藉助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激發其興趣,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並培養其自然而生的人文素質,實現知識、興趣、素養的合一。當然,具體的實施策略會因人而異,這也需要眾多大學英語授課教師不斷地摸索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