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性資產會計研究

才智咖 人氣:1.69W
資源性資產會計研究
資源是由人們發現的有用途和有價值的物質,由於資源具有量、質、時間和空間等多種屬性,因而它應當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在可待續的指導下,系統資源的生態迴圈及與之相適應的迴圈便成為我國經濟學科領域的一個新課題。作為對其經濟迴圈過程從量化角度進行全面反映和控制的,也有必要進行以下專門研究。

一、資源性資產概念的界定

對資產概念,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得到比較全面的理解:①從其本質特徵來看,資產是一種經濟資源,能夠藉助於它的運用而在未來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從經濟學角度所說的資源一般指稀缺資源,效用是經濟資源能夠成為資產在自然屬性上的必備條件。此外,作為資產,在屬性上又必須存在稀缺性,即為了獲取它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②從其所有權特徵上來看,資產是由某個企業實體所擁有或者控制的資財。一項資源能否被視為某經濟實體的資產,關鍵要看該實體有無對其自主支配的權利,而不應與上“所有”的概念相混淆。③從存在形態上來看,資產可以是有形的物質,也包括無形的經濟權利。④資產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因而能夠用貨幣尺度或實物等量度對其進行計量。

自然資源作為一項特殊的長期資產存在於特定的會計主體中,其數量隨著資源產品的產出而逐漸消耗,

以至衰竭。隨之,其價值隨著資源儲量的逐漸消耗而轉移至資源產品成本中,構成產品成本的主要部分。自然資源的耗減,相應地造成生態資源的損失,生態資源的損失也應由資源產品成本來負擔。由於通過資源的開發利用生產出資源產品,從而給所有者和控制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和財富,所以資源也是一種資產,但這種資產與一般會計上所說的資產有所區別,可稱之為資源性資產。

資源性資產是指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事項取得或加以控制,能以貨幣。實物或其他量度計量,能帶來未來效用的資源。資源性資產具有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而且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其經營性屬性,可以給使用者帶來經濟利益,而非經營性屬性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生態效益或者間接經濟效益。總之,資源性資產是實實在在的資產,能夠帶來未來的效用,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基礎,應成為會計核算的之一。

二、資源性資產的會計確認與計量

在資源會計核算中,能夠確認為資源性資產的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條件:

1.可確定性。可確定性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資源的內容可以確定。儘管資源的種類繁多,但可以根據其各自的特點對其範圍、形態、質量和可利用程度加以確定。只有這樣,才可以根據每種資源的特徵,選用恰當的和手段對其進行計量和核算,提供相關資訊。二是各種資源的儲量可以確定。三是資源的用途可以確定。

2.合法控制性。指對某一經濟資源的控制權是由某一行為主體所直接擁有,因而可以直接使用和支配,並且有分享收益的權利,同時經濟資源受法津保護,其所有者和經營者能合法地受益。凡是不能得到法律保障的資源,儘管是可以直接控制的合法資源,也不能確認為資源性資產。

3.可計量性。即對於種類繁多的各種資源,都可以從一定的角度,採用一定的方式對其存量、變數和增量用價值量進行計量,可以從價值角度提供資源變動情況及相關資訊。儘管資源隨著人們的開採和利用日益具有稀缺性,但人們對資源有用性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提高,因而其價值的確認也具有無限度的可增加性。相應地,儘管資源性資產增量和變數的變化難以用貨幣量度進行確認,但若將其建立在可計量性假設的基礎上,對其結果就可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

根據資源性資產的確認原則,儘管建立在勞動價值理論基礎上的計量基礎.如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等都可以在計量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運用,但由於其會計計量的特殊性和複雜性,還應當考慮以下特殊要求:

(1)計量尺度的多元性。由於資源的種類繁多,存在的物質形態各異,完全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尺度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為滿足提供資源性資產會計資訊的需要,使其具有較強的可理解性,應當較多地運用實物量度和其他量度,這是資源性資產會計核算的一個特點。從區域上,資源性資產的核算應包括巨集觀、中觀和微觀核算。巨集觀是指對國家範圍內的資源性資產進行核算;中觀主要是指從區域範圍對本區域的資源性資產進行核算;微觀主要是擁有資源性資產使用權的企業核算其所使用的資源性資產。由於貨幣量度和實物量度在考核中的作用不同,在使用範圍上也有所側重:巨集觀與中觀核算主要是實物量的計量,投入與產出的平衡和資源儲存量的計量;在微觀核算上主要是價值量的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