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學校管理中心理學理論的運用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4.2K

【摘要】近年來,我國心理學各項研究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心理學成果,更好地完成高校的各項任務,應當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視的問題之一。本文從教師選拔和使用兩方面對心理學運用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淺議學校管理中心理學理論的運用教育論文

【關鍵詞】學校管理;心理學;激勵

人們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遵照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合理組織人力,有效地使用各種資源,為實現教育目標而進行的指揮、組織、協調的活動過程就是學校管理。要提高學校管理的效能,除了制訂正確的學校管理目標,還要摸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其特點,才能管好人、用好人。在學校管理中,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都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

一、教師選拔中的心理學應用

在學校管理中,教師選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選拔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客觀情況,即工作特點、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另一方面是主觀條件,即教師的氣質、能力、知識水平和性格特徵等。不同的職業對人們的心理品質有著不同的要求,而每一個人所具有的心理品質又是各不同的,人對客觀事物的感覺、知覺、思維、評價是不同的,每個人的興趣、需要、動機、信念、世界觀、能力、氣質、性格等也是千差萬別的。這是由於人的先天素質、後天的生活條件、文化素養、社會實踐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在選拔教師時,要考慮到教師這一“特殊”職業所特別需要的某些心理品質。在進行教師選拔時,應根據職業的要求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測試,這對教師的選拔具有重要的意義。

 1.性向測試。進行此項測試的.目的,在於通過測定個人對某種專業或職業的特殊能力,來判斷應測者是否適合於教師行業。當一個人所從事的專業或職業與其性向相符合時,就容易取得較大的成就。

 2.能力測試。進行能力測試的目的,主要是測定個人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應用能力、記憶能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想象能力等。被使用者的知識水平、表達能力與其工作的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這對教師這個行業表現得尤為突出。

3.興趣測試。一個人對專業或工作是否有興趣,對於工作的進展和個人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無數事實表明,一項工作,如果讓有興趣的人來擔任,其成效肯定比由沒有興趣的人擔任要大得多,高度的興趣,往往能導致創造性的成就。

二、教師使用中的心理學運用

教師的選拔是為了使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目標,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使學校的全體成員,對學校集體的目標產生認同感,形成共識,併為實現這一目標而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使學校目標與各部門及其成員的個體目標融為一體,產生心理合力,從而提高學校管理的效能,即心理認同。這是學校管理中最重要和核心的原則,因為目標具有啟動、導向、激勵、聚合、評價等作用。但是,學校目標若不能內化為各部門及其成員的個體目標,則這些目標的作用也蕩然無存,甚至會起相反的作用。因此搞好學校目標的內化,使各部門及其成員的個體目標與學校目標一致,是值得研究的。要做到這一點,首要根據學校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的要求一定要符合實際,切實可行,若目標的要求過高,給人以高不可攀、無法實現的感覺,就不可能被全體成員認同,就失去了目標的啟動、導向作用。若目標要求過低,給人以無需努力、輕而易舉的感覺,就失去了目標的激勵、聚合的作用。其次要提供各種積極的誘導和榜樣,引導學校全體成員認識學校集體目標的正確性、必要性以及與自己的相關性。最後要重視目標的強化工作。就是要根據目標制定出相關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把目標和制度、準則聯絡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個體目標與集體目標儘快地結合起來,合二為一。

2.學校教育是通過教師塑造學生的一種社會活動,因而學校管理則是“通過人管理人”的一種反射活動。管理物件的能動性,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特點之一。充分運用這種能動性,引發師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更好地發揮領導在管理中的指揮、調控作用,是實現科學化管理,提高管理績效的根本。因此,要提高學校管理效能,就必須貫徹心理參與原則。首先是發揮好各職能部門的管理作用。學校管理者及各職能部門應分工明確,做到有職、有權、有責,各司其職。學校領導不能一手包辦,而是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提高業務的能力和水平。要對他們進行定期考核,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切實做好各自的工作,發揮好他們的作用。其次是發揮好工會、團委等群體組織工作的作用,虛心聽取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的決定必須先聽取他們的看法,邀請有關的教師一起參加討論。發揮好這些群體組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因此,學校管理者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把集體所有制成員當成管理的主人。這樣就可以提高每個成員的心理參與的意識,同時也有利於形成一個內聚力強的集體,以保證目標的順利完成。

3.依據評教系統,進行激勵。激勵就是指激發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即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過程。心理激勵就是利用人的心理因素來調動其積極性的過程。要提高學校管理的效能就必須貫徹心理激勵。因為它可調動學校所有成員的潛在積極性和創造性,出色地去實現既定的目標。激勵方式可以分為兩種:

其一,是適當的物質激勵。就是把教師的工作質量同獎金掛鉤,制定出相應的獎勵制度,對工作認真、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物質獎勵。而對工作馬虎、成績較差的教師進行適當的處罰,以此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當然,物質激勵要有一定的限度,過多反而會起負面作用。

其二,是精神激勵。就是把教師的工作質量同評比先進、職務晉升、年度考核等結合起來,把思想品德好、業務水平高、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推薦出來,並加以宣傳。應該看到,精神激勵所產生的作用比物質激勵的大,並且持續的時間也較長。另外,在貫徹心理激勵原則時,還必須注意激勵的時機、激勵的物件、激勵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激勵應有的作用。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於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的一代新型大學生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我們在高等教育的建設中必須有新的探索,運用心理學理論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殷智紅,管理心理學,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4.

[2]陳安福,學校管理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3]劉永芳,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一條獨特途徑,心理科學,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