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科學哲學的走向分析

才智咖 人氣:2.57W

自20世紀80年代之後,英美的領域基本上趨於一種沉寂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為,包括庫恩、拉卡託斯、費耶阿本德、勞丹等人在內的科學哲學家們提出的各種都面臨著一些自身難以解決的困難;而後來哲學家的所有修補工作,都無法完全取代從邏輯實證主義和波普爾那裡得到的關於科學哲學的模式。可以說,為止,當代西方科學哲學中尚未出現能夠引起“革命”的理論,如同波普爾和庫恩的思想曾在這個領域帶來的革命那樣。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科學哲學家們沒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成就,也不表明科學哲學研究領域已經衰落或消退。事實上,哲學家們對科學哲學的研究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從近年來陸續出版的各種版本的“科學哲學導讀”、“科學哲學指南”等書中的綜述性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來。

當代西方科學哲學的走向分析

從總體情況看,當代英美科學哲學的基本趨勢主要表現在這樣三個方面:第一,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間的爭論趨於緩和,特別是出現了一些試圖調和這兩種科學哲學的觀點;第二,對各門具體科學中的哲學問題的研究開始逐漸取代傳統的論研究,特別是一些具體自然科學領域帶來的重要哲學問題引起哲學家們的思考,如醫學、機科學、思維科學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問題;第三,後主義思潮對科學哲學研究產生了直接的,導致了後現代科學哲學的出現,並有可能成為不久的將來的西方科學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

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是20世紀80年代之後在英美科學哲學中出現的最為重要的哲學事件。這場爭論從表面上看是圍繞“科學能否表達外部世界的實在”問題展開的,但更深刻的分歧卻是在於科學假設的實在性問題。科學實在論一方堅信,科學假設雖然可能無法用經驗的方法得到證實,但它們設定的實體或過程卻是在整個假設中起到了基礎作用,因而,應當承認這樣的實體是存在的或這個過程是真的。這種信念的根據就是科學推理中的“溯因法”或“假說推理”(abduction),即對於無法用一般解釋的現象,可以為它們找出共同特徵並形成新的理論,用其中的一個現象作為對這個新理論的經驗檢驗。事實上,這是根據對科學成功的解釋活動來保證科學假設的合法性。但這種觀點遭到了反實在論者的尖銳批評。在反實在論者看來,科學的目的不是要證明科學理論的真理性,而是要尋求科學理論的恰當性;在這種意義上,對科學成功的解釋並不能,也不需要保證科學假設的合法性,而只是說明了成功了的科學假說在一個具體的場合或語境中發揮了作用,但這並不需要保證其中承諾的實體是存在的或這個過程是真的。

關於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爭論的主要問題,不同的哲學家有不同的概括。美國霍布金斯大學的阿欽斯坦(PeterAchinstein)教授把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爭論焦點分別概括為三個方面:[1]在實在論方面,第一,訴諸於常識,就是說,實在論基本上是一種直覺的觀點,即認為只要科學家們在他們的理論中談到了原子、分子、質子等等東西,那麼它們就應當是這個宇宙中獨立存在的成分。第二,“奇蹟”論證或“對最好解釋的推論”:假定一個理論T“拯救了現象”,那麼對這個事實的最好解釋就是實在論,就是說,這個理論是在實在論的意義上為真,比如,它所描述的實體是存在的,這些實體具有這個理論所賦予它們的屬性等等。如果這個理論不是在這種意義上為真,那麼說它“拯救了現象”就會是一個“奇蹟”。第三,“共因原則”的論證:假定兩個可觀察的事實或事件之間相互關聯,那麼,就一定是其中一個造成了另一個,或者是第三者造成了這兩個。這個第三者可能是不可觀察的,但由於它是兩個可觀察事實或事件的共同原因,所以,應當假設這個第三者的真實存在。

在反實在論方面,第一,訴諸於經驗論,就是說,反實在論比實在論更容易在經驗上得到滿足,我們無需假設任何神祕的、不可觀察的或未知的世界,超越了現象界的世界只能是形而上學的,在科學上則是多餘的;而且,即使存在這樣一個世界,它也不是科學家所能瞭解的世界。第二,訴諸於本體論上的簡單性,就是說,反實在論比實在論更容易在本體論上得到滿足,它只承認世界上存在著可觀察的實體,談論不可觀察之物僅僅是為了組織我們關於可觀察之物的知識的一種方式而已。第三,訴諸於科學的目的和實踐,反實在論認為,科學家的目的不是要帶來關於獨立存在的不可觀察之物的世界的真實陳述,而僅僅是為了“拯救現象”,特別是他們經常使用不可相容的理論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