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現狀調查對策探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61W

摘要]大學入學教育是幫助新生轉換心態、儘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大學學習生活的重要過程,對大學生的大學學習甚至職業規劃、人生走向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以攀枝花學院2016級學生入學教育為例,從入學教育的形式、內容、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探討,分析了目前新生入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採取的教育策略。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現狀調查對策探究論文

關鍵詞]高校;入學教育;對策

一、引言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大學教育的起點,是新生入學後大學生涯的第一課,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入學教育,可以使新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幫助新生了解大學生活特點和基本要求,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角色適應和角色轉變,儘快步入科學發展軌道。為真實瞭解、掌握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現狀,為高校進一步做好該項工作提供第一手參考資料,2016年9—10月,筆者就入學教育的形式、方法、內容以及效果等方面在攀枝花學院2016級學生中開展了抽樣調查,來自全校40多個專業的505名新生參與了調查。調查顯示,85%的新生認為學校入學教育內容比較豐富,85.7%的新生對校、院主要領導參與入學教育給予肯定。通過入學教育,94%的新生反映對所學專業有了一定了解;95%的新生表示對學習生活、對人生職業有了規劃意識。由此可見,入學教育對新生認識大學、熟悉大學環境、轉變學習方法、融入大學學習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調查分析新生入學教育現狀,積極探索入學教育的有效對策,顯得尤為必要。

二、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

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大部分高校都是統一部署,成立了以書記、校長為組長的入學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領導和二級學院黨政負責人都參與到入學教育工作中,形成了學工部統籌安排、相關部門協作、二級學院參與的工作機制,但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形式單一、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長期存在,雖然制定了周密詳實的入學教育方案,但在實際工作中各環節落實時就刪繁就簡、壓縮合並,從而大打折扣,未達到預期效果。近年來,攀枝花學院新生入學教育手段和方式不斷創新,將新生入學教育分為集中教育和常規教育兩個階段,集中教育包含認知教育(3-5天)和軍事訓練教育(1-2周)。內容涉及思想道德教育、大學適應性教育、職業指導教育、國防教育等4個大類、15個小類。雖然如此,但調查發現,新生入學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時間過緊,學生難以有效接收調查顯示,43%的新生認為時間安排太過緊湊或很不合理。新生認為,儘管學校入學教育內容豐富,但要在短時間內瞭解、掌握4個大類、15個小類的教學內容,接收壓力很大,學習精力嚴重不足,因而很難有效吸收。同時,因時間緊,任務重,老師講授內容時也是點到為止,難以深入。

(二)形式多樣,但學生主動參與性不強雖然近年來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形式在不斷豐富,但大多以講座、會議等大課為主,採取填鴨式教育,而素質拓展、參觀體驗等新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極少採用,新生參與度、接收效果都大打折扣,影響了總體效果。調查顯示,有近一半的新生認為,學生難以主動參與到入學教育中,教育過程幾乎都是被動接受。

(三)內容豐富,但重點不夠突出學校新生的入學教育從校史院情到校紀校規,從學習管理到大學規劃,從安全衛生到心理健康等,可謂應有盡有,雖遍地開花,但重點不突出,因此深入不夠,教育過程中沒有真正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和真實期望,沒有把新生真正關切的問題講夠講清講透。

(四)二級學院層面的入學教育需落細落國小校的入學教育分為校級層面和二級學院層面。調查顯示,校級層面的入學教育內容基本做到了全覆蓋,但二級學院的入學教育相對比較寬鬆,個別學院重過程多,重效果少,任務安排多,落實不充分,23%的學生反映教學內容不能有效落實到位。

三、新生入學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一)延伸入學教育時間

一是將入學教育時間前置。學校在郵寄錄取通知書時告知新生可以通過學校的迎新專題網站、官方微信等平臺,開展自我學習教育。既延伸新生入學教育的時間和空間,又有助於新生自主學習、合理安排,更重要的是緩解了集中學習的壓力,同時,也方便學生以後隨時學習瞭解相關內容。二是科學、有效安排教育時間和內容,把常規教育落實落細,提升教育實效。在集中教育階段更多地幫助學生感知大學、瞭解大學、適應大學,對學生主要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二)豐富入學教育形式

一是開設網路課堂。挖掘新生入學前開展入學教育的潛力,以文字、視訊、音訊等形式,通過網站釋出校史校情、校規校紀、獎助勤貸、學科專業等內容,新生可自主學習,可多次考試取最高分作為成績。二是增加素質拓展、參觀實驗室、走訪企業等趣味性濃、互動度高、體驗感強的教學形式。三是針對學生的個性需求,開設考研、考取雙學位、個別釋疑等內容的專場講座、交流會或迎新沙龍,採取選修課或社團活動的模式由學生自選參與完成。

(三)擴寬參與教育物件

一是學校要充分利用迎新期間家長到校送新生的時機,對家長進行必要的學科專業、校規校紀等內容介紹,促使家長更好的參與到學生的入學教育和職業規劃中來,實現家校共育。二是發揮專業教師在常規教育階段的作用,讓教師在上好專業課程、做好日常管理之外參與關心關注學生生活、學習的全過程,與思政教師、輔導員等一起實現全員、全程育人。三是邀請更多的社會成功人士到校與新生交流,有條件的'可組織相關專業新生直接到成功人士的企業實地感知學習。

(四)增強入學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調查顯示,新生非常關切大學規劃、大學學習方法、專業課程體系;其次,對職業發展前景、社交禮儀、實習就業等表示關注,部分新生希望加強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教育,培養新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此,針對不同專業提前在新生中開展調查瞭解,徵集意見和建議,以做出更適合、更有針對性的入學教育安排,提升入學教育的有效性。

(五)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服務

大學生都必須完成從中學到大學學習生活方式的轉變,個人適應力、對大學期望、現實感受等很大程度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成效以及人生態度。同時攀枝花學院的較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父母對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不夠。進入大學開展心理健康情況測試、心理問題疏導和有效的諮詢服務尤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對提升學生的大學學習生活質量、化解一些極端事件有非常大的潛力。

(六)將認知教育過程納入課程管理

入學教育貫穿新生入校後第一學期,時間長,內容多,任務重,牽涉面廣,其認知教育階段內容有必要納入課程管理,對講解內容按照課程規範進行要求,起草教學大綱、書寫課件、完善考核和給予學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新生的入學教育作為實現全程育人的第一站,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分層分類指導教育,儘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邁好大學第一步。

參考文獻

[1]慶承鬆,等.澳大利亞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7(3).

[2]董卓寧,等,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大學生入學教育新探[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13(4).

[3]聶松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人才,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