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的最佳境界-“心”的交融

才智咖 人氣:2.6W

摘 要:作者認為批評的本質是心靈的溝通和融合,和諧班級的建立是師生“心”的交融的必然結果。為實現這個目標,文章分別從“以心換心”、“將心比心”、“心病心藥”、“心存尊重”四個方面,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進行了闡述,從而給批評一個嶄新的最佳境界。

批評的最佳境界-“心”的交融

關鍵詞:批評 心靈 融合 和諧

在學校裡做班主任工作,總是離不開表揚和批評。批評得是否得當(時間、地點、內容、方法等等),常常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時南轅北轍,與初衷大相徑庭,其中學問多多。本人覺得,學校裡的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相貌、性別、語言、穿著各異的人,同時也是性格、愛好、習慣、知識、能力、行為等等各方面都無一相同的、正在成長中的、每天都在變化著的人。而每個人最本質的不同點,卻是思想的不同,是“心”支配著他們的作為,這也是人和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區別。學生是“人”,特別需要我們用“心”與之溝通,和諧班級的建立,是師生“心”的交融的必然結果。我認為,批評只有與這個基本目標相一致,才會從根本上產生心靈建設的效益。

班主任的工作表面看起來都是在管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而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的確沒有什麼特別的、驚天動地的大事要抓,恰恰是這些日常的點點滴滴的瑣事構成了學生生命成長的軌跡,昭示著他們內“心”世界色彩斑斕的畫圖。班主任就是要透過這日常的不顯眼的點滴小事,瞭解學生的心靈,通過表揚和批評,用心去開啟每一把心靈之鎖,與之溝通,使彼此心心相印,實現師生共同和諧成長。

一、以心換心

我們做班主任的所抓的事情,許多人都是就事論事,忘記了抓本、抓“心”。其實班主任真正的工作是鋪下身子,把自己放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全面地主動地去關心學生、瞭解學生,從而把培養目標非常自然地揉進學生的“心”中。因此,如何讓學生把心真正掏給你,讓你主動了解,那才是治理班級之本。而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以心換心”!只有教師真正敞開心靈才能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心靈的敞開,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呀!我們常常有這種心態: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以班主任自居,居高臨下地去看學生——我是學校派來管你們的,我說你聽,我是高明的,你們是來受教育的,一切都要聽我的。把自己放到學生的對立面,學生對你敬而遠之,還會向你敞開心靈嗎?這種出發點就錯了。

師生是矛盾對立的統一體,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何況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在時時變換之中呢?這個統一體的兩個方面是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走到一起來了: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而教育的特點是教育雙方都是能動的個體,缺少了任何一方的能動性,工作都是做不好的。

以心換心,首先要改變態度和認識,放下架子。我遇見過這樣一件事:

新生入學三週了,一天中午我到教室看看學生在休息時間做些什麼。由於是休息時間,學生睡覺的(走讀學生中午不能回家)、看小說的、聊天的都有。我到幾個聊天的學生跟前找個凳子坐下,此時幾個學生一看是我,馬上站起來,話題也中斷了。我說:你們繼續聊吧,我聽聽!聊天中,我不時地插入詢問,有時還簡單地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聽到開心處,我也跟著笑了起來,此時,紀律委員說:黃老師,我們是第一次看到你的笑容,天天都這樣該多好!我們也敢跟你說心裡話了!

放下了架子,多了些笑容,學生把你當成了朋友,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心裡話給你講。這次談話,讓我瞭解了學生的世界,給了我不少啟發,並且堅定了我下班後經常接觸學生的決心,形成制度。當然這種接觸還是比較表面的,許多個別的、深層的東西,學生還不會向你傾訴。要取得他們的信任,就要把心交給學生。

愛是教育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生智力發展的前提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因為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教師只有傾注全部感情和愛心才能撥動。教師必須真心愛學生,以愛為出發點去批評、教育學生,一切手段都應是與人為善的。

學生只有學會了做人,學會了自己學習,才能受用終身。在學校裡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這比多教給他們一點知識重要得多。為此,我跟學生講了我在學校集體生活、學習養成的一些良好習慣在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我的已經畢業的學生對在學校養成的良好習慣怎樣受益的例項。同時我從點滴小事抓起,比如桌椅的整齊擺放、書桌上物品的整齊、抽屜裡書籍的擺放、早上按時起床等,讓他們每天都在進步。但個別問題依然是時有發生,班上的朱同學,早上總是遲到(住校生),於是,我每天早上提前到校,7:00左右到宿舍叫他起床,並曉之以理,談睡懶覺習慣的害處。幾天後,他說:黃老師,你天天起那麼早,跑10幾里路上班叫我起床,太辛苦了,明天我一定按時起床,你休息吧!果然,他改變了懶散的習慣,此後再沒有遲到過。

二、將心比心

學生犯了錯誤,我們往往只是批評一通,說什麼我說過多少遍了怎麼還不改,至於學生為什麼不改,或者改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故伎重演”,其內心是怎麼想的,是什麼思想持他這樣做的,卻瞭解得不深不細,以至於只管結果不問過程、只看表面現象不管心靈深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往往只能管一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不用說為其一生著想了。有這樣一個例子讓我難忘:

為了提高班級學生珠算定級的合格率,班級規定每天早上7:30到校練習珠算,我到班級點名。一天陳同學遲到了,進門就告訴我:“老師,汽車晚點了。”我聽了以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武斷地說:是你自己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無所謂,所以才遲到了吧!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打的來學校的。當時她沒有說什麼就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打算盤,但是我明顯感覺到她不服氣。

中午的時候我找到她,通過談話我瞭解到,她是早上起來以後拉肚子,急忙跑到車站時那班車已經開走了,只好等下一班。

TAGS:交融 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