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探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3W

摘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科學融入是各大高校所共同研究的目標。隨著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對於傳統音樂文化的教學變得愈加重要,但實際教學中,聲樂民族化教學目前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對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合理融入進行探討。

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探析論文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通過研究西方的音樂文化,我國各大高校學習了大量西方的聲樂知識,獲得了比較明顯的發展和進步。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國高校並沒有做到合理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導致高校聲樂教學缺失了民族氣息。對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必須結合教學課堂與民族傳統音樂,真正做到音樂民族化教學,讓民族音樂文化流傳下去。

一、明確傳統音樂文化的形態特徵和藝術特徵

首先,傳統音樂文化的形態特徵。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形態特徵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其一,律制。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同時應用三種律制,分別是純律、平均律以及三分損益律。民族傳統聲樂文化起源很早,其三種律制也在很早就出現了,並且在後來的時間裡共同存在。其二,音階和節拍。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體系與西方聲樂文化體系有明顯的區別,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偏音和正音共同構成音階;通過均分律動和非均律動的有機結合與不規則應用,民族傳統聲樂呈現出節奏與節拍的巧妙結合,民族傳統聲樂作品中鬆弛有度,有坐唱唸打的“緊拉慢唱”的說法。其三,記譜法。記譜法,是指通過一定的標記和符號,將樂曲中的高中低音、長短音以及強弱音表達出來。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應用了很多種記譜法,記錄下了大量的樂譜,無數的古代經典音樂作品都是靠這些譜流傳至今的。此外,樂譜還能幫助表演者明確曲子各部分音調的變化,感受作曲者融入曲中的情感,有利於表演者對樂曲的通徹演繹。第二,傳統音樂文化的藝術特徵。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藝術特徵同樣分為三個方面。其一,字正腔圓的聲樂審美。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審美標準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字正腔圓。字正,要求表演者在表演聲樂作品時吐字清晰,保證聽眾能夠很容易聽出聲樂作品詞的內容,結合音律的流轉,讓聽眾能夠感受到聲樂作品中傳達出的感情,從而引發共鳴。腔圓,要求表演者在表演聲樂作品時,能夠圓潤順滑的奏出曲調,從而創造出連綿的意境,傳達聲樂作品的蘊意。其二,音色個性發展。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並沒有對音色進行限定,而是重視音色的個性化。音色的個性化明顯,表演者會對音色有更多的理解,從而促進音色的多樣發展。而且,在民族傳統音樂作品中,所追求的是情感的共鳴,在表達作品中的情感時,民族傳統聲樂的音色相對而言比較細膩。其三,潤腔的創新。潤腔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美化唱腔的激發。潤腔的方式很多,可以從字、情、聲三個方面進行。潤腔可以將聲樂作品的細節處理的更好,更能表達出作品的情感。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潤腔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豐富聲樂作品的意境,吸引聽眾的心神。

二、發揮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多方面的作用和意義。其一,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在民族傳統文化中,音樂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可以對映民族的經濟、文化、歷史等各方面特徵,在表現民族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的同時,反映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在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有很多音樂作品的內容都是與民族情況緊密相關的,從中體現出的歷史事件、地域文明和傳統習俗等內容,反映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與文化。民族音樂文化也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可以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其二,優化高校聲樂教學。在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一直都是學習西方音樂知識,文化形式單一,不利於學生的創新創作。中國作為傳承數千年的文明古國,音樂文化也得到了非常長久的發展,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聲樂教學,可以豐富教學的文化特色,數千年來,海量的音樂作品可以為高校聲樂教學提供大量的資源,供學生學習與參考。其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從數千年前流傳至今的音樂作品,無一不是民族傳統音樂中的精品,作品中折射出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特徵,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通過學習民族傳統文化作品,學生可以很容易從作品中找到創作的靈感,樹立良好的審美觀念,提升自身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應用有效策略融入傳統音樂文化

重視情感與教學的結合。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追求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古代的音樂作品還是現代的.音樂表演,民族傳統音樂中都表達出了明確的情感。我國民族種類很多,每個民族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發展歷程,這也讓每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各不相同,音樂形式也多種多樣,每一種都具有明顯的特色,但一致的是,各民族的音樂作品中都傳達出了明確的情感。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應當重視情感與教學的結合。例如,在教學傳統民謠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試聽一遍,然後在給學生展示歌詞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歌詞結合前面的欣賞體驗,理解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應當給學生講述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能夠全面瞭解作品相關的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效的代入情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而且,學生在情感的驅動下,能夠更有興趣和動力去學習,這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作品時,會受到自身性格特點、文化特點以及成長經歷的影響,對音樂作品有不同的感知,每個學生的經歷和性格都是不同的,所以學生的音樂感知也不同,但他們對音樂美的認定的統一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同時不要限制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方向和角度,讓學生能夠從自己的角度,欣賞和感知民族音樂的美。例如,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演奏或者播放一段經典的民族音樂作品,然後向學生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可以是學生對這段音樂所傳達出的情感有什麼獨特的理解,這段音樂所表現的文化特色是什麼或者這段音樂在演唱過程中用到了什麼演唱技巧。然後再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欣賞一遍音樂,而後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討論與思考的過程中,就會逐漸提高自身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加深自身對音樂的理解。提高教師的音樂水平。在高校聲樂教學中,不僅要求教學策略的合理應用,還要從基礎入手,提高教師的音樂水平,教師音樂水平的提高,能夠帶動教學各個方面的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磅礴浩大,音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教師很難做到全面掌握,一時之間想要提高教師的音樂水平也並不容易。對此,教師可以邊教邊學,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學生音樂知識,自己也要不斷豐富自身,隨著教學的深入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教師在教學民族音樂知識之前,可以提前一段時間去研究相關方面的書籍,練習民族音樂的唱法和技巧,對於一些經典的民族音樂形式,教師更要熟練掌握,在空閒時間多加學習,明確不同音樂形式的特色,把握不同音樂形式之間的區別和共通之處,達到對音樂的全面理解。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重視音樂作品背景的教學,在教學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學習。

四、結語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教師要全面瞭解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形式特徵和藝術特徵,在日常的教學中講解給學生;應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教師音樂水平,充分發揮傳統音樂文化的作用,優化高校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楊琳.《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J].《音樂時空》,2014,(18).

[2]王彩卿.《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音樂時空》,2013,(09).

[3]常建萍.《高校聲樂教學中如何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策略分析》[J].《黃河之聲》,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