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與理念-當前全國社群建設的概況、經驗與思考

才智咖 人氣:3.26W
經驗與理念-當前全國社群建設的概況、經驗與思考
經驗與理念——當前全國社群建設的概況、經驗與思考 一、全國社群建設的試點概況和基本經驗

自90年代中葉開始,社群建設開始在中國大陸部分大中城市展開,至1999年末,主管機關民政部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青島、瀋陽、武漢等城市設立了26個"全國社群建設實驗區",目的是通過實驗區的實踐總結和經驗概括,得出社群建設的基本思路、操作原則和程式,在全國進行示範和推廣,以推動城市社群自治。各實驗區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下列四種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或經驗。

(一)社群建設的代表性模式及其主要特徵

一是瀋陽模式。瀋陽模式最鮮明的特徵是組織構建。即模仿國家政權機構的設定及相互關係,創造性地在社群內設立了社群成員代表大會(下稱社代會)、社群協商議事委員會(下稱議事會)和社群居民委員會(下稱居委會)作為社群自治的主體組織,並通過建章建制,明確了三者之間的關係(詳見下文)。就推廣的程度和地域而言,瀋陽模式的影響最大,目前對瀋陽模式的借鑑除了遼寧全省外,在全國範圍內還有海口、武漢、哈爾濱、西安、合肥等地。

二是上海經驗。其最大的特點,是將社群建設與1995年上海市"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密切結合在一起,將社群定位於街道,形成街道社群,並強調依靠行政力量,在街居聯動的過程中發展社群各項事業。上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於改善社群環境,在社群建設各類服務設施,創造文明小區、營造社群氛圍。由於上下聯動,社群建設空前快速發展,湧現出了大量的文明社群、文明小區、示範街道和示範居委會。與上海做法類似的有北京西城區,但北京是在街道和居委會之間增加了功能社群,作為推進社群建設的剛性組織,且高度行政化。

三是青島經驗。青島社群建設的重要特點是以社群服務為龍頭,提升社群功能來發展社群。青島市強調將社群服務作為民心工程來抓好。全市四個實驗區都確定以社群服務為中心,統一部署,統一行動,集團作戰,形成聯動,在青島掀起社群建設的熱潮。同時將社群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市區街居四個層次,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級向一級負責。與青島以社群服務為龍頭,推動社群建設做法相類似的城市還包括南京、天津等地,並各有特色。

四是江漢模式,這是指武漢市江漢區社群建設的經驗,它以主動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特徵。江漢區在依照瀋陽模式建立社群自治組織體系後,明確提出轉變政府職能,實現社群自治。其核心內容包括1)明確提出自治的社群建設目標。2)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選擇:轉變政府職能和培育社群自治。3)建立新型的政府行政調控機制與社群自治機制相結合的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江漢模式轉變職能的主要內容是:1)理順關係。明確居委會與街道、政府部門的關係是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不是行政上下級的關係。2)明確職能。政府部門負責行政管理,承擔行政任務,居委會負責社群自治,不再與街道籤目標責任狀。3)政府部門面向社群、實現工作重心下移。4)費隨事轉,責權利配套。5)建立評議考核監督機制。為保證以上五條基本內容落到實處,江漢區率先在9個職能部門進行體制改革,並創造了可資借鑑的經驗。

除了上述四種代表性模式外,其餘實驗區也各有特色,都為社群建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二)通過26個實驗區的試點,社群建設的一些基本經驗已經形成:1)社群的定位:小於街道,大於原居委會;2)單位應參與社群建設及參與機制;3)構建完善的社群自治組織體系及選舉規則;上述經驗主要由瀋陽模式提供。4)完善社群服務,提升功能;主要由青島、天津、南京等地提供。5)政府應主動推動社群建設及領導機制;主要由上海、青島、瀋陽等地提供。6)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社群自治;主要由江漢模式提供。此外,民政部綜合各地做法,還得出:7)社群建設的歷史必然和意義;8)社群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9)社群建設的戰略部署;10)社群建設的.主要內容(五大專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