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環境治理轉型的經驗與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9W

過去的發展主要看重利潤,這是必要的,但是不夠。我們向前發展不僅要利潤,也要將重心放在人的發展上,兼顧利潤和人的發展,這點非常重要,但目前似乎做得也不足。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逐漸意識到還必須兼顧利潤、人的發展和地球的保護,這三者密不可分。這一理念由約翰(JohnElkington)1994年提出。他提出“三重底線原則”(TripleBottomLine)理論,強調利潤、人和地球相互互動,如果只看重利潤,人類的生活是成本,地球的保護是成本,將意味著利潤高於一切,這將是一個惡性迴圈。意識到這一點後,需要改變發展模式,進入第二種模式。在這一模式中,人和地球的健康發展不僅不是成本,反而能帶來更多的利潤。如何從模式一轉變為模式二?我們認為,轉變的目標是建立相互促進、正向作用以及不斷積累的地球、人、利潤的關係。具體有四種解決方案。第一,文化理念轉型。將文化理念轉變為利潤、人的發展和地球的保護三者兼顧;第二,需要監控和監測各類迴圈;第三,確保不同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和合作,同時,確保不同管理層級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第四,建立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所有權,並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

淺談環境治理轉型的經驗與思考論文

首先是文化的轉型、思維的`轉變。PPP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公私部門的合作,第二層就是將利潤、人的發展和地球的保護結合起來。需要重新定義“利潤”,在文化轉型的過程中必須將利潤定義為通過減少廢棄物、提高經濟效率和降低經濟風險來實現經濟繁榮。同時,重新定義“人的發展”的概念。通過關注居民不可或缺的需求,比如環境方面的需求,以實現人力資源的高效管理和社會公平。要重新審視“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依靠都市計畫、長期發展規劃實現環境的可持續性。

其次是迴圈的控制和監測。在政策制定和社會管理的過程中必須重新建立起底線。環境保護有三個迴圈:政策迴圈、金融迴圈和合同迴圈。政策迴圈,在策略的制定、專案的執行和成果的評估中,都要重新審視人類和地球發展的關係。金融資金迴圈,包括預算、帳目和審計。有了資金支援後,可以執行一些相關的專案,這又涉及到合同迴圈,包括合同的制定、執行以及評估。在制定、執行和評估過程中,都要兼顧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三個迴圈環環相扣,在政策制定、資金支出以及合同執行的全過程中,都要保持一致的環境保護觀念。而且,評估非常重要,評估和監控手段保證政策和管理的有效執行。以澳大利亞為例。在2014-2015年澳大利亞西部的預算:土地資訊管理部門中,澳大利亞政府不斷努力平衡發展與環境保護、人類健康發展的關係,他們不僅在專案的設計上努力,也在合同的執行中貫徹這一原則。土地資訊管理部門有兩個目標,即實現社會和環境責任以及確保以對社會和環境負責任的方式管理經濟活動,確保國家的長遠利益。這兩個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這兩大目標實現三個預期的成果:一是建立土地資訊庫,進行土地所有權確權以及其它與土地相關的權利確權,以支援國家的行政管理系統;二是建立獨立的評估體系,為政府稅收和土地產權管理提供支撐;三是實現政府定位資訊收集與獲取相結合。為了達到預期結果,需要進行三項服務。一是土地資訊服務,二是估價服務,三是政府定位資訊獲取服務。可以看到,專案的發展有兩條線,必須具備相關的資源和人力。要達到預定目標,政府必須不斷審視自己的預定目標,並在這個過程中做一些必要的調整。整個過程都由議會授權。這一思維確保了發展和環境保護實現兼顧。這個例子中,利潤不是最重要的,澳大利亞政府堅持,經濟利潤不是首要目標,而是兼顧社會利潤和人的發展。在澳大利亞,在專案執行過程中,政府要求執行方不斷向社會公佈報告,分析專案對當地居民和社群產生怎樣的影響。同時,進行綠色核算,將利潤、人類的健康和地球的發展結合起來考慮。

再次是確保政府各部門及各層級之間的協調與合作。要明確責任分工,誰負有主要責任,環境保護部門還是農業部門?只有確定了責任,才能明確各部門分工。一般而言,環境問題由不同部門共同承擔。但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情況,很多國家都面臨著一個共同問題,很多部門可能會相互推卸責任或者重複監管。只有確定主要責任,才能考慮採取哪種政策工具,法律、金融還是資訊方面的政策工具?誰負責哪一型別的許可,誰負責進行哪一型別的稅收等問題。

最後是納入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為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創造所有權。利益相關者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NGO、跨國和本國企業等。不同的主體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必須堅持兩個邏輯:一是適度邏輯,要求整個過程透明、資訊自由和相互信任。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做到透明、資訊自由與相互信任,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二是結果邏輯,將利潤、人的健康和地球的發展相互兼顧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