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玉米需肥特點及施肥技術

才智咖 人氣:1.67W

摘要:闡述了玉米對養分的需要量,概述了玉米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的特點,並介紹了玉米施肥技術,以供玉米種植戶參考。

談玉米需肥特點及施肥技術


關鍵詞:玉米;需肥特點;施肥技術
  
  玉米適應性廣,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營養價值及附加值高。裕安區常年種植面積在5 333.33hm2左右,崗、灣、畈、鄉鎮均有種植,近年有所增加。準確掌握玉米種植技術和施肥水平,是玉米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
  
  1養分需要量
  
  玉米植株高大,對養分需求較多,其一生所吸收的養分因種植方式、產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異。玉米總體施肥原則: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重施拔節肥和苞肥,巧施粒肥。一生需肥規律:氮肥最多,鉀次之,磷較少。而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是不同的,一般每生產100kg籽粒需要純氮2.5~4.4kg、五氧化二磷1.15~1.60kg、氧化鉀3~4kg;氮∶磷∶鉀約為2∶1∶2。
  
  2大量元素吸收特點
  
  2.1氮素
  春播玉米苗期溫度較低,所以氮素吸收速度較慢,前期吸收氮素只佔全生育期總吸收量的2.14%,中期約佔51.16%,後期約佔11.9%。夏玉米生長期間處於高溫多雨季節,氮素吸收速度比較快,在吐絲期補充少量氮素化肥,有助於改善玉米生長後期的氮素營養狀況[1]。從全生育期來看,春播玉米雖然吸收速度始終低於夏播玉米,但是由於生長期較長,其氮素的總吸收量明顯高於夏播玉米。
 2.2磷素
  玉米對磷素的吸收和氮素相似,但春玉米、夏玉米間也有差異。春玉米在苗期只吸收1.12%左右,拔節孕穗期吸收量佔總量的45.04%。夏玉米對磷素的吸收較早,苗期吸收10.16%,拔節孕穗期吸收62.96%,抽穗受精期吸收17.37%,籽粒形成期吸收9.51%,說明70%以上的磷素在抽穗前已被吸收。
  
  2.3鉀素
  春玉米、夏玉米對鉀素的吸收基本相似,在抽穗前已吸收70%以上,至抽穗受精時已吸收全部的鉀,因此鉀肥一般要在生育前期施用。從鉀素在植株的累積吸收變化看,其高峰期在拔節至抽穗前,在此期間其吸收累積量約佔其總量的74.16%,抽穗至灌漿期吸收略有減少,蠟熟至完熟期有時會出現植株累積吸收量增加的現象。
  
  3微量元素吸收特點
  
  玉米對鋅肥敏感,據土壤養分測檢可知,裕安區土壤大部分缺鋅、鈣、鎂,因此注意增鋅肥、鎂肥和鈣肥對玉米產量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玉米葉子在一生中積累的鈣、鎂、錳佔整株中該元素總量的50%以上。成熟時籽粒積累的鋅、銅比例較高,分別為59.9%和37.6%。試驗結果表明,每生產100kg籽粒需要吸收鈣0.20kg、鎂0.42kg、鐵2.5g、錳3.43g、鋅3.76g、銅1.25g。說明在玉米生育初期滿足氮、磷、鉀肥料供應的同時,應適量配施微量元素肥料,有助於提高玉米產量。
  
  4施肥技術
  
  4.1重施底肥
  底肥又叫基肥,包括播種前和播種時施用的各種肥料。底肥的施用量及佔總施肥量的比例因肥料種類、土壤、播種期等而不同。底肥應強調以有機、遲效性肥料為主,適當搭配速效化肥。根據裕安區高產田塊調查,底肥中遲效性肥料佔底肥總量的80%,速效性肥料佔20%左右的效果較好。一般磷鉀肥宜全部作底肥。春玉米的基肥最好是在前一年結合秋耕施用,在春季播種前鬆土可以再施用一部分。施用基肥時,應使其與土壤均勻混合,用量較少時也可以作為種肥集中溝施。夏玉米基肥可在前茬作物收穫後結合耕翻施入[2,3]。有機肥料作基肥除能提高玉米產量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土壤生產力水平,使玉米持續高產,充分發揮化肥的增產效益。
  利用秸稈直接還田作玉米基肥同樣具有良好的效果。前茬作物收穫後秸稈直接施入作夏玉米基肥,是解決有機肥不足的.好辦法。利用作物秸稈作玉米基肥,一般用量在3 000~4 500kg/hm2為宜。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土壤,施秸稈時應配合少量氮素化肥,以調節碳氮比,加速秸稈腐解。有機肥料作基肥,一般翻埋深度應在10cm以下,這樣才有利於保肥和作物吸收[4]。氮肥作底肥要深施,以減少氮素揮發損失,利於作物吸收利用。磷鉀肥作基肥時宜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或集中施於10~30cm的根系密集層。磷肥當季利用率低,有明顯後效,應每年或隔年分配施用,不宜一次性大量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