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生物化學教學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8W

摘要: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課,其理論性強,內容複雜、抽象、難懂,學生較難掌握。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要合理進行分組,對學習效果要進行有效的評價,並及時進行反饋和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生物化學教學探討論文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自學能力

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與其他醫學課程相比,其理論性強,內容複雜、抽象、難懂,知識更新快,這也使之成為眾多醫學科目中較難掌握的課程之一。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被越來越多教師運用於課堂的教學。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採用組內及組間交流的形式進行教學,營造了寬鬆的環境和輕鬆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平等的機會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教師佈置的任務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有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及創新意識

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努力,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和幫助,求大同而存小異,所有成員都有所收穫,讓他們懂得在互助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合作學習的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真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讓學生自覺地探索知識,主動思考,從而敢於對問題進行探討、質疑和批評,形成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教學中總是教師自問自答,學生幾乎不用過多地思考,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在分組合作學習模式下,每組學生都有明確的目的,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能主動發現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而能主動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整個學習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問題的探索,完成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消化。綜上所述,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很好的現實意義。但是,由於生物化學課程自學的難度比較高,在該課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許多地方還需要特別注意。

二、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合理地進行分組

要想有效實施合作學習,就要科學合理地分組。首先要確定小組規模。合作學習小組的規模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分組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學生的交往技能、小組學習的時間、學習任務的難易度、合作學習的型別、學生的參與程度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合理地確定小組規模。通常遵循異質分組原則。異質分組現已成為合作學習概念的一部分。組內異質,會產生更多的合作思維、更大的資訊量,便於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問題,能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度。這種分組還會產生組間同質,使全班各組基礎相同,更利於所有學生髮揮出潛力。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異質分組,則需綜合考慮學習成績、性別、綜合能力等因素。

2.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對合作學習的效果評價採取多元化評價模式,包括教師評價、小組內互評、小組間互評等。教師評價可分階段進行,教師考評可從小組學習方案設計情況、學習資料收集情況、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小組內互評可從協作精神、積極性、主動性、個人貢獻等方面考評。小組間互評則是對一個小組的總體評價。

3.及時反饋和交流

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時,經常會遇到問題,教師要及時與之溝通,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鼓勵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通過交流交換資訊、資料等,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還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但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必須結合傳統教學進行,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

參考文獻:

[1]粟敏,龍昱,劉立鵬等.促進生物化學精品課程建設,提高學生綜合能力[J].基礎醫學教育,2012.10

[2]王麗燕.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2008[3]蔣波,譚頂良.合作學習:種種誤識與基本要素[J].全球教育展望,2006

[4]程曉蘭.論合作學習在高校專業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10

[5]鄒雯娟.合作學習方式在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徐州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