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功能與教學方法初探

才智咖 人氣:8.04K
美術教育功能與教學方法初探

論文關鍵詞:美術教育功能;全面提升;中學生素質
  論文摘要:美術教育全面提升中學生素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上。美術教育的認識,教育,審美三種功能辯證統一,從各方面提高中學生認識能力、陶冶性情和培養良好品德與審美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升中學生素質的目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實施,美術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視,人們開始重新評估其價值以及對全面提升中學生素質的潛在作用。美術教育全面提升中學生素質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的三大功能上,即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唐代的張彥遠就已看到美術的這三種功能,在《歷代名畫記》中他指出,繪畫可以“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鑑成賢愚怡悅性情”。
  第一,美術的認識功能主要體現在,美術往往通過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欣賞者從不同的美術作品中認識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具體生動的生活情景,從而認識當時的時代。我們可以從周口店遺存的石器或阿爾塔米拉的陶窟窿壁畫中認識原始社會的狩獵經濟,也可以從馬王堆漢墓帛畫中認識我國早期封建社會的文化、信仰和統治階級的奢侈豪華的生活,更可以從敦煌藝術室庫中比較全面地認識從五代十國到宋、元各個歷史時代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以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況。
  在教學中,學生對畫作認識往往來自教學的灌輸,因此往往停留在畫作內容本身,畫就是畫,就是技術的體現。這種簡單的認識使得學生不僅理解片面,而且興趣點也很狹窄,導致對經典作品的認識從左耳進右耳出,也導致對創作的認識極其片面。因此我在教學中,講述作品知識時,總結有兩點:第一,“作品即歷史”。也就是說,不論是當代還是古代的作品,必定對其歷史背景研究清楚,講的不只是一幅畫,而是一段歷史。第二“作品即故事”。作品中附帶的歷史資訊,光是填鴨式的搬來,也不行,學生沒有興趣,必須把歷史資訊彙集成故事,娓娓道來。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把作品、作品的資訊與興趣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了傳輸繪畫的認識功能的目的。
  美術的認識功能還體現在美術這種特殊的`描寫方式,也即語言形態中。首先,美術作品一旦被創作出來,就具有了超越時空的可能性,不同時代的歷史,不同民族的精神也就會因此而有可能被儲存下來成為後人認識的物件。其次,美術作品的形式,比如:像它的風格樣式、結構特徵等也可以成為人們認識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主體精神面貌的依據。比如說:從中國的園林造型樣式與結構中,人們則可以體會到中華民族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即“天人合一”的那種情懷或者說民族精神。所以,我們不僅能通過美術作品所描繪的物件來認識世界和歷史,而且也可以從美術把握物件的視覺方式中認識一個民族的精神和一代人的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因此,這種民族、特色的認識,可能是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對整個世界認識尚未完整的學生來說,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問題。如果泛泛而講,他們泛泛而聽,效果則是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因此,這種民族氣質的差別,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講,比如與當下的流行的服裝風格、音樂風格、世界旅遊景點,乃至熱點,從這些內容展開去,那麼他們就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說雅典奧運會,我們自然關注希臘的方方面面熱點,從而引申到希臘的藝術造型風格,結合到具體的作品,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有興趣,而且還能學以致用。
  第二,美術的教育功能體現在美術家們在創作過程中,不僅反映現實,而且還會對現實生活做出評價,由此提出自己的理想和願望,表達自己對人生與世界的體驗和感受。美術的直觀感人的藝術特徵、富有情趣的色彩和鮮明生動的造型,這樣直觀形象的視覺藝術,更能引起中學生興趣,比較適合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特點,無形中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不同的美術作品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它能使人們對自然、社會、人生、他人與自我採取一種倫理態度。這種態度首選意味著對人類社會中美好的事物與正義的事業的熱愛,對進步的信仰,對真理的追求,就象我們從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領導人民》,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所感受到。其次,這種態度包括對生命的崇敬、對苦難的同情和對罪惡的憤慨。古希臘的雕塑《維納斯》、羅中立的《父親》、王式廓的《血衣》及畢加索的《格爾尼卡》等,就能喚起人們的這些感情。而象李可染的山水畫,齊百石的花鳥畫的教育功能則體現在它們能使人們更熱愛自然、生命和生活。至於那些充滿幽默的漫畫,則可以使人們以一種寬厚豁達的胸懷來應對人生。
  傳達美術的教育功能,這其實是教學的一個難題。因為傳達美術作品的思想性是教科書的“主旋律”,學生熟視無睹,就好像德育課上強調學習雷鋒精神,沒有人反對,但也不是那麼興趣,老師往往走過場,學生也走過場。而學生如果對作品的思想性沒有一個具體的認識,他們也很難在自己的作品中包融有深度的想法。因此,我在傳達美術的教育功能時,採用的方法是“具體化”“生活化”,讓學生可感,可知,感覺到這種思想就是發生在身邊的。比如,欣賞羅中立的《父親》,我就會問,每個人對自己的父親是什麼感覺,對父親情感最深的是哪一點,愛或者恨都沒有關係,但必須說出一個情感的焦點,根據情感的焦點,概括出自己父親的最大特點。那麼再回到作品上來,從羅中立的作品中你看出《父親》傳達的情感焦點是什麼,那皺紋、那眼神、那碗傳達出怎樣的思想情感。因此,這種“生活化”和“具體化”的教育方法,使得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從而在思想認識上受益匪淺。
  第三,除了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美術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審美功能。美術的審美教育的目的與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端正審美觀念、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性情,淨化人們的情感,從而激發人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眾所周知,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和感受的。這是因為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和鑑賞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學習、培養、訓練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強。中學生階段屬於青少年過渡時期,他們有著無限的可塑性和旺盛的求知慾,通過美術課對他們進行系統的技能訓練和美術知識教育,對於提高他們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修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