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質疑契機 提高質疑能力

才智咖 人氣:1.97W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在科學文化日益發展的當今,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更是人才的價值所在,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全面推進創新教育的最佳開端,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本文結合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談談如何在教學各環節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把握質疑契機 提高質疑能力

一、扣題質疑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課題的質疑是第一步。課題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對題目的質疑問難往往是開啟分析文章的窗戶,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環節。

1、課始質疑。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我出示課題後便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紛紛提了問:課文寫了哪些事?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於是我引導針對課題的關鍵詞“借”字質疑。此時,他們又提了新的問題:諸葛亮為什麼要借箭?諸葛亮是怎樣借箭的?為什麼諸葛亮能借到箭?從這個借字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圍繞課題的關鍵詞也能提更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一個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研究文字成了一種心理渴望,質疑為下文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2、課中質疑。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在“憤”、“悱”之際是引導質疑的最佳時機,只要抓住了時機隨時都可以質疑。又如《飛奪瀘定橋》一文的教學,在研究如何藉助課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就引導學生由題目生髮各種疑問,“誰什麼時候飛奪瀘定橋?為什麼飛奪瀘定橋?經過如何?結果怎樣?”抓住了這些問題,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就一目瞭然了,又落實了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的學法指導。  

3、課末質疑。學生學完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這時也可以再讀課題質疑。例如教學《別了,我愛的中國》一文時,我是這樣引導的:學了課文,我們再讀課題,有新的問題嗎?一生提到:課題為什麼要用《別了,我愛的中國》作題目?其他同學也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課題換成《祖國,再見了》、《我愛的祖國再見》《別了,我愛的祖國》。於是在課題的確定上大家又有了新的話題。 

二、初讀質疑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初次接觸一個新的文字後,會遇到許多問題,所以在初讀課文後,引導學生對文字中的生字新詞,難句,課文的內容等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很有必要。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問題的難易程度瞭解學情;另一方面,根據他們感興趣的問題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圍繞質疑問難中的問題組織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有著傳統課堂所沒有的生成性,符合新課標的精神。如在教學《了不起的女孩》第一課時的教學,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請同學們把閱讀中自己感興趣或自己不懂而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並寫到黑板上,他們興致很高,寫了滿滿一黑板的問題,然後我們給黑板上的問題歸了類,讓他們帶著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深入的閱讀來解決。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李歡的媽媽也太不象話了,她怎麼可以如此無情呢?我肯定了她在讀課文時善於發現問題,然後請她再讀讀課文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後來,她讀懂了又說:李歡的媽媽也是了不起的,李歡能取得這麼大的成績,與她媽媽的教育分不開的。她的媽媽是功臣,我們的媽媽太寵我們了,把我們寵得嬌身慣養的,以後怎樣克服碰到的困難呀。學完了課文還寫自己了一篇給《媽媽的'信》。  

三、深讀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