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可能有些難” 提倡和質疑並存

才智咖 人氣:2W

    1999年,劉華強在看到一條關於北大學子創業的新聞後,就萌生了創業的念頭,那年他上高中。2007年11月,劉華強和同學鄒敏籌資60萬,創辦了一家專營職業裝的服裝公司,這一年他是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一名研究生。2008年12月,他們公司的產值達到1000萬,有員工十四五個,這時他們畢業半年不到,“明年我們的目標是3000萬。”劉華強很自信地說。

大學生創業“可能有些難” 提倡和質疑並存

大學生創業,提倡和質疑並存

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10萬,為歷屆最多,就業壓力伴隨著經濟危機愈來愈大,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2008年下半年,國家相關部委先後密集出臺各種政策措施,力求增加大學生就業率,其中“創業”就是屢被提及的一種就業方法,相關條款還對大學生創業提出了優惠政策。很多專家學者也對大學生創業積極提倡,一時間“創業”成了提高就業率的關鍵詞彙。

“可以說我們是人民大學吃螃蟹的人。”劉華強說像他們這樣一畢業甚至沒有畢業,就創業的人,在他們院乃至全校都是很少很少的。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黨委書記周石也同意這種說法,據他了解每年全校創業的人也沒幾個,雖然他非常贊成大學生創業,也多次給同學們講過。

據麥可思公司調查,2007屆大學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僅佔1.2%,而且高職、專科畢業生的自主創業人數是本科的兩倍多,研究型大學(211)的自主創業比例最低,清華、北大基本上沒有人創業。

“真正有能力,能創業的人,又很少去創業了。”麥可思公司的王伯慶博士對目前大學生創業形勢並不看好。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祁金利主任,也說清華的學生創業很少,就他而言是不鼓勵學生去賣個包子什麼的,要不會有很多質疑。

創業的困難是實實在在擺在那裡的

“創業的'困難是實實在在擺在那裡的,我們看不到創業失敗,是因為很少有這方面的報道。”天際網職場研究顧問把冉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數職場經理人,“創業最起碼要有人脈、經驗和資金,大學生還是先要到職場去摸索幾年。”麥可思公司則將創業難的因素用資料更為系統地表示:缺少資金(31%),市場推廣困難(25%),缺乏企業管理經驗(20%),技術水平不夠高(8%),專案論證不夠(4%)。

“做簡歷的那幾個月,我們好一段時間天天吃大盤雞。”丁洋是蘭州大學2007屆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他曾開了一家工作室,專做學生簡歷,“那會我錢包裡的錢就沒下過1500。”儘管有過豐富的創業經驗,在大學畢業後丁洋還是選擇到西安的一家單位安安穩穩地上班。“我這人膽子小,沒有充足的能力和實力,我肯定不會去涉足創業這種事兒。再說了,如果我現在找到一個好的平臺,起碼幾年內可以有積澱,等有實力以後再有好專案我肯定會下手。但現在不行,因為自己還太單薄。”

丁洋將他在畢業後沒有選擇創業主要原因歸結為專案、發展前景和資金,“如果我創業,肯定要有一個特好的專案,同時它還有前景,而且最現實的事情就是你得需要錢去做啊,政府貸的那點款,一旦賠了,你怎麼養活自己養活親人啊,還要買房子,想想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