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學習弱勢群體的思考

才智咖 人氣:2.31W
關於英語學習弱勢群體的思考
提要:一. 追溯英語學習弱勢群

  二. 英語弱勢群體所面臨的境況

  三. 呼喚建立優效性英語(外語)學習評價系統

  四. 學校在拯救英語弱勢群體方面的作用

  五. 結束語

  關鍵詞:水手,弱勢群體, 發展性評價標準,總結性評價標準

  前言

  如果第二語言是一片大海,那麼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就是船,只有水手親自所為,船才可以駛向大海。胸懷大志,充滿自信的強者才能算水手,因各種原因造成的第二語言學習困難的弱勢群體,充其量是乘客,別說能否在航行中應對各種危情險境,即使沉船時自救的能力都受限。因此。怎樣成為水手將是英語教育的首要任務。但願英語教育的過程就是水手培養的過程。

  一、追溯英語學習弱勢群

  以色列巴依蘭大學英語教授B.斯波爾斯基曾經著有《第二語言學習的條件》一書,其中他闡述了74項語言學習條件,這些條件涵蓋了第二語言學習的各個側面,(包括語言本身規律,語言使用,語言測試

  學習者個體差異,社會文化宗教信仰差異等因素),而且對第二語言學習各種情況的分析和研究都能夠用實踐驗證。語言學習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過程,但是,人類天生就具有一系列學習語言所需要的生理物質系統。如果除卻一些非正常因素,只要提供相應的語言實踐環境和刺激,那麼任何人都有可能運用自身的語言學習系統機制,掌握母語,第二語言,甚至動物語言。雖然不能肯定地斷言,只要具備了B斯波爾斯基教授所列舉的74項語言學習條件就能掌握一門或幾門第二語言,但是,掌握第二語言確實必須具備一些相關條件,比如語言刺激,語言使用,學習者語言學習生理物質系統(發育系統,神經組織與肌肉結構的協調程度等)學習者的性格,情感表現方式,學習動機,學習需求值,外界評價與反饋等等。對於將英語視為外語的求學者,如果身處歐洲會比在亞洲享有更多的優勢;如果幼童與成人同學英語,前者都總會比後者進步快;民族或地區雖不同,但熱情奔放的總比含蓄內斂的獲得的效果好。為什麼在中國大陸李陽英語瘋狂學習法倍受推崇?為什麼一個達到忘我境界的學習者,可以從ABC入門提高到運用自如的程度?

  其實在眾多的第二語言學習條件中,有一項顯性而又非常重要的條件,那就是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很遺憾,在B.斯波爾斯基教授的相關理論中對此條件沒有詳細闡述分析。)無論怎樣的條件組合配搭,終究都會表現出一個結果來反映學習者相應的掌握程度,關鍵的.是,什麼樣的結果才能獲得正面的,肯定的,良性的評價?如果評價標準是定量、定性、無機動伸縮範圍,那麼,英語弱勢學習群體必然存在,永遠存在。假如評價標準客觀,靈活,跟進滾動性的,相信情況會改善許多,畢竟鼓勵性評價標準總比懲罰性標準更能受到學習者歡迎,更能激發學習者的潛力和滿足他們不斷自我提高的精神需求。因此,必須正視英語學習弱勢群體的客觀存在現象,同時也要爭取一切可能性降低其數量。

  二、英語弱勢群體面臨的處境

  據某報載:某外國教師在一所中國大學見到校園都是英語學習者的場景時,只用兩字“瘋了,瘋了”。中國人口眾多,學習英語的基數自然大,在市場經濟的舞臺上,五花八門學習英語方法讓商家們賺足了錢袋,官辦民營機構都分享著這塊誘人蛋糕。事實上,中國經濟尚未發展到全英文支援時代,根本就無須全民齊動員地追捧英語或其它外語。只是目前中國大陸求職,升學,深造,晉升,政績考核等無不例外都要加上外語考試,好像一切人的空間都駐守著這尊“攔路虎”,至於增設外語測試的實效和必要性怎樣,似乎沒有深究細查過,只是將測試結果作為一把尺子,去裁定參與一場場不見銷煙的競爭選手命運。英語學習弱勢群體在社會競爭中處於何等社會安排由此可以想象。

  英語學習弱勢群體的增加也就意味著社會生存弱勢群體的總量增加。一個國家文明進步,不應該是社會生存弱勢群體越來越多,而應該相反;否則,社會問題越來越複雜,甚至發展到影響社會安定。中國正進行的改革已經20多年,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大多數民眾也確實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改革的好處,但是,一些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不可迴避的,尤其是因為國家政策改變,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致使一部份人遭遇下崗失業,經濟收入下降,甚至基本生活也出現困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參與競爭的能力有限,社會生存能力必然受到影響,於是社會弱勢群體承受的只剩下挫折,失敗,社會經濟發達對於他們並無實際的利好,反倒是貧富懸殊的加劇,更削減了他們乃至他們下一代受教育的機會。面對社會上出現的這樣狀況,英語學習弱勢群體怎不灰心,失志,絕望?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壓力始終難以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