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職教育促進現代製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才智咖 人氣:1.93W
我國高職教育促進現代製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摘要】製造業是一國經濟的主要支柱,其生存、發展和壯大離不開技能型人力資本。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是一國或地區製造業發展的核心資源,要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使中國真正成為製造業強國,高階技能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和資源。而高職教育承擔高階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任務。本文針對此問題,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應對現代製造業發展的主要對策。,從而確保高技能人才的供給,為我國現代製造業成長壯大提供必要條件。
【關鍵詞】高職教育現代製造業對策研究
        製造業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20 世紀以來,由於現代化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能源與環境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和海洋開發技術六大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湧現,使工廠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又必然使生產現場的技術操作產生新的特徵,同時對技術操作人員的要求也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針對這種變化,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教育也將與現代製造業的發展相適應。
1.高技能型人才對現代製造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技能型人才指那些經過專門培養和訓練,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掌握了較高水平的應用技術(經驗技術)、技能和理論知識,並具有創造效能力和獨立解決關鍵性問題能力,主要從事操作和維修的人才。技能人才的狀況影響企業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從而影響區域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美國、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強國製造業發展的歷史表明,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是決定製造業發展和競爭優勢的重要要素。高技能人才在企業技術創新鏈中是重要的一環,他們通常工作在生產、技術服務、管理第一線,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在企業積累型或漸進型技術創新中起著其他人才無法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職業教育與現代製造業的關係
        現代製造業發展需要高職教育的支援。普通高等教育培
養目標定位是學術研究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層次只能培養初、中級的技術人才,都不能夠滿足現代製造業對掌握新技術的高階複合型技術人才的需要。而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為製造業服務的高階技術人才的培養應由高等職業教育來承擔。此外,現代製造業的發展,不斷提出大量緊跟技術前沿的實際問題和更高的人才素質要求。要適應這些要求,高職院校不得不在教學投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手段等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從而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
3.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對現代製造業的發展現狀
        生產第一線的高階技術人才乃是製造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這類人才的培養是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由高職高專院校和企業共同承擔的,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培養高階技術人才方面己取得顯著進步。主要表現在:
        3.1 國家十分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從1985 年至今,已出
臺多項政策對高職教育進行政策支援和引導。
        3.2 經過多年教學改革的探索,形成多方參與辦學的人才培養方式。企業開始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學校也逐步根據市場需求培養人才。現在,高職院校早已不再是培養高技術人才的唯一場所,企業也不再“閉門造車”。公、民聯辦、公轉民、民辦公助、校企聯辦、組建教育集團、中外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辦學體制,如雨後春竹般在全國各地發展起來。
        3.3 “訂單式”培養,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新模式。近年來,這種“訂單式”培養在多個省、市的高職院校中得到廣泛實施和推廣,並越來越受到企業和學校的.歡迎。許多製造業企業已經從“訂單式”培養中嚐到甜頭。
4.我國高職教育促進製造業發展問題分析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儘管取得了上述成績,國家也已建立了一些示範基地,但目前製造業所需求的高階技術人才與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在數量、人才結構、目標定位、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4.1 數量上不足。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高技術人才需求量將逐漸攀升,缺口巨大,供給不足。這種供與求的失衡,制約了我國製造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4.2 人才結構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結構偏低,高階以上技工短缺;,二是年齡結構趨於老化。企業技師、高階技師年齡偏高,青年高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儘管這幾年國家對培養高技術人才投入不少,但還不可能呈現“立竿見影”的效果。 
        4.3 目標定位不準。定位不準確,既有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模糊,也有學生和學生家長認識的錯位。還有不少高職院校仍沿用傳統的學科本位教育模式,喪失了高職院校特色辦學的宗旨。另外,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文憑、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的社會偏見也影響了學生和學生家長在選擇高校時的判斷力。
        4.4 缺乏技術創新能力。我國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十分薄弱。目前,我國製造業技術來源中,國外技術佔了一半多,大部分高新技術需從國外引進,企業自身的關鍵和核心技術的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微乎其微。
5.高職教育促進現代製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針對以上現象進行分析,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製造業缺乏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階技術人才。而在高職院校,由於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和方法陳舊、實習實訓基地缺乏等原因,培養不出能為製造業企業更新、改造機器裝置的技術創新型人才。面對這種情況,高等職業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5.1 更新辦學理念,樹立服務意識。首先應當開展教育思想的討論,轉變“為了辦學而辦學,立足學校辦教育”的傳統觀念,努力實現職業教育“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目標。應加強校企合作,加強企業服務意識,實施開放式辦學。應進一步拓展培訓功能,根據市場需要,靈活採取長短學制結合、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共存、職前與職後培訓並舉的多層次、多規格辦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