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現狀淺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8W

近年來,國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5年國務院下發《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促使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職業教育現狀淺析論文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中高階技能型人才,而當前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構的合理性,辦學質量的效果,成了職業教育發展的絆腳石。

一、我國教育現狀

二、職業教育改革現狀

(一)觀念變革

社會上普遍存在讀職業學校沒出息的觀念,加之偏遠地區職業學校辦學水平不高,學生學無所長,就業無門,很少有學生願意進入職業學校讀書。大部分入學學生是在無處可去,年齡較小不能工作,家長單方面要求下選擇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入校學生缺乏主動性。而在德國80%的學生選擇在職業學校學習,他們知道學會一門技術,掌握一項技能,就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德國體制決定)。在德國學生學習方向的選擇是由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商討決定的,教師給予引導、建議,最終選擇出最適合學生髮展的方向。職業教育要發展,必須從主觀上得到改變,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從主觀上來說首先要得到企業的認可,給學生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其次要得到家長的認可,讓學生有好的發展方向的選擇;最後要得到學生的認可,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二)職業學校現狀變革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給予職業學校各種優惠政策。目前發達地區職業學校改革力度大,效果明顯,而偏遠地區職業學校的改革明顯落後。

1.教師資源薄弱

我國職業學校教師的來源,目前主要以普通院校的畢業生為主。在德國職業學校的教師是在企業工作十年以上的工程師,再經過兩年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後才能取得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德國教師具有很強的雙師實力而且以此為榮。而我國職業學校教師工資待遇低,特別是偏遠地區待遇更低,限制了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進入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結果造成了職業學校很難擁有具有工程師實力的教師。雖然,目前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力度很大,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雙師隊伍建設日趨成熟,但後期培養的雙師型教師與在工作實踐中形成的雙師型教師其實是有較大差別的,也造就了目前職業學校教師隊伍提升的一大隱患。

2.實訓裝置更新滯後

職業學校的任務是以專業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通過實驗、實訓裝置增強相應的動手能力。但是,現今社會更新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更新、裝置更新,而一個學校的發展更新無法達到同等水平。以學校自身的力量,無法在實訓裝置上達到與企業等同。因此,培養學生的能力,往往滯後於企業的需求。而在德國,企業技術的更新,會及時影響到相關學校,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非常完善,學校為企業培養人才,企業為學校提供裝置,互惠互利。培養的人才也完全符合企業的需要,達到雙贏。

3.更新教學方式

對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質疑如今已是愈演愈烈,各種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層出不窮。翻轉課堂、微課、慕課、課件、視訊、模擬軟體、專案教學法、小組教學法、頭腦風暴、思維導圖、滾雪球法等等。各種方法的.應用確實充實了課堂教學,同時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職業教育的重點不是課堂教學,不是理論學習,而是學生的實操能力,學生的能力對企業的需求。你的專業知識、操作能力再強,不是企業需要的,還是沒有出路。教學必須迎合企業的需求,教學的內容必須緊貼企業需要。因此教學方式的改變不能僅僅依靠學校,必須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

當今,職業教育改革的呼聲是學習德國的“雙元制”。而在德國“雙元制”學生的教學計劃是由企業、行會和學校共同制定的,學生的學習在企業和職業學校同時進行,學生平均每週在企業裡接受三天半的實踐教育,在職業學校裡接受一天半的理論教育。具體形式可以是以周為單位,或以月為單位進行穿插學習。職業學校的任務主要是以專業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可以在企業邊實踐邊理解和消化專業知識,在學校尋找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的理論依據。學生的企業實踐時間佔總學時的70%以上。這種教學方式需要企業與學校的共同配合,僅僅依靠學校來完成是不可能的。

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職業教育的良性迴圈必須有相應的法律加以確定和保障,不用法律的形式來對我國的職業教育加以確定和保障,並且加以嚴格施行,就難以保證我國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全社會若不在觀念上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就很難培養出成千上萬的技能出類拔萃的優秀技術工人。

職業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楷模,教師應不斷學習新知識,始終站在本專業的前沿。教師的一言一行和工作態度對學生有直接影響。

職業教育離不開企業,校企合作需要政策的支援。多年的職業教育改革,造就了這樣一種現象,學校積極尋求校企合作伙伴,而企業對學校卻貌合神離,合作多數停留在表面。究其原因,校企合作對學校而言有百益,可對企業而言,無形中增加了許多困擾。這也是多數校企合作停滯不前的一個主因。若對此有相應的政策出臺,則校企合作必定會出現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潘懋元.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戰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