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風險管理的論文推薦

才智咖 人氣:3.03W

企業風險管理研究進展評述

關於企業風險管理的論文推薦

一、研究框架的提出

現實需要的是管理學研究的源動力,企業風險管理研究也是如此。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如何更全面、更及時、更有效的預測和控制那些複雜性和破壞力大大增強的各類風險,是企業亟待解決的三個關鍵問題。本文此為視角,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梳理後認為,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企業風險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個領域:其一,整合風險管理研究。該領域的研究注重從更加綜合、全面的視角對風險管理進行剖析,強調風險管理不應只是被動地降低風險和減少損失,而是要在風險中尋找機會和利益;其二,企業風險指數研究。此類研究強調風險是可以觀察與測量的客觀個體,在研究方法上重歸納、分析、證明與量化,體現了風險管理技術的進步;其三,企業風險預警研究。此領域的研究則關注風險因素在形成風險事件之前會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並且能夠通過科學分析進行預測,體現了風險管理觀點的革新。

二、整合風險管理研究進展

(一)整合風險管理的內涵和目標

美國學者JamesLam(2003)則詳細說明了企業整合風險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動性、最大化公司股東的價值以及促進職業和財務安全等。Brian(2006)認為整合管理風險代表著新的管理思想,意味著對原有的諸多風險管理技術、方法進行整合創新,與只強調被動的防範或轉嫁風險的傳統風險管理相比,整合管理風險更重視通過開發、利用和經營風險以促進管理者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我國學者張維功等(2008)指出整合風險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經廣泛應用於企業戰略選擇、投融資決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涵蓋了企業運作的各個層面。

(二)風險管理內部要素研究

近年來,學術界對於風險管理內部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實施動因和構成要素兩個方面:Liebenberg(2010)等人認為企業是否實行風險管理除了提升企業價值的原因外,還取決經營狀況和前景、市場競爭和企業的風險偏好等因素,而公司組織結構不適應企業風險管理的要求以及公司不願變革的惰性,則是阻礙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因素(Kleffner,2011);關於企業風險管理的構成要素,以COSO提出的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資訊和溝通、監控等八要素最為經典。此外,也有學者通過實證分析論證了公司治理和組織文化在企業風險管理中也同樣發揮了積極的作用(John,2010)。

(三)整合風險管理的價值性研究

學者們通過實證研究,論證了採取整合風險管理(Kimberly,2004)、運用衍生品進行風險對衝(Kim,2004)以及風險溝通(Lawrence,2009)等管理措施的企業,其公司價值具有普遍性的增加。而風險管理提升企業價值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途徑實現的:一是風險管理能夠優化資本配置,提高權益回報率和改進公司治理結構(Lucia,2007);二是將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整體戰略中,從而提升了企業戰略抗擊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增強了公司核心競爭力(Neil,2005);三是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來控制股票價格波動,使得管理層報酬與公司業績的相關性為正,從而使得管理效率提高進而提升公司價值(James,2007)。整合風險管理在創新的同時,還應有效整合現有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但就目前來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還尚未成熟,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三、企業風險預警研究進展

(一)企業戰略風險預警

戰略風險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可避免的,學者們分別從管理決策(Simons,1999)、行業競爭排名與公司業績(Slywoztky,2004)以及戰略實施能力的不確定性(楊華江,2005)等角度對戰略風險的型別和成因進行了界定。盧一萍(2011)採用案例分析法,提出了構建風險預警體系、建立分析處理風險預警訊號機制、細化預警指標評價標準、出具風險預警報告這四個戰略風險預警步驟。龔小鳳(2013)從戰略整合風險、文化整合風險、組織整合風險、人力資源整合風險、財務整合風險、業務流程整合風險等六個方面,運用網路層次分析法(ANP)構建了企業跨國併購風險預警模型。

(二)企業財務風險預警

近年來,學者們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在財務預警模型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較有代表性的有:EdwardAltman(2001)等國外學者將人工神經網路分析方法引入到財務預警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的Z模型以及“配套”的五個預警指標被廣泛採用。我國學者孔玉生等(2010)利用風險傳導模型分析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後,提出了資訊透明度、法人治理結構、管理層監控力度、財務槓桿效應等四個方面是財務風險預警和防範的要點。趙春(2012)採用關聯規則資料探勘的方法,提出了基於時間序列動態維護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克服了統計分析模型不能適應海量資料分析和人工智慧模型無法考慮財務資料時間延續性的問題。

(三)企業營銷風險預警

美國學者James(1998)按風險來源,提出了營銷風險可分為戰略風險、策略風險、組織風險、運作風險和環境風險五大部分。高鳳彥等(1999)則從組織管理的角度把營銷風險歸納為營銷逆境、營銷波動和營銷失誤三大類,並利用離差傳遞的方法確定了各指標所對應的預警係數。張雲起(2001)運用層次分析、模糊評判、精確值測量三種方法,針對營銷綜合風險和客戶信用風險,提出了A-FA綜合評價模型。Emiliano(2009)從市場定位安全、市場結構安全、市場需求安全、市場競爭安全、市場擴張安全、市場策略安全和市場環境安全六方面建立了營銷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林紅菱等人(2012)採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了我國企業營銷風險預警模型。總的來說,近年來的企業風險預警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框架。尤其是在預警方法和預警模型的研究上取得了較大突破,但關於預警原理、警度劃分以及預警模型和系統的評價等方面的文獻不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