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2W

一,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此不必贅述。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論文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媒體紛紛“觸電”,幻燈片、錄音、錄影、CAI課件等,以其科學性、先進性、生動直觀性等特點,越來越多地成為語文課堂教學媒體的優先選擇。這些媒體為學生傳遞的是視覺與聽覺全方位的感官資訊,能使學生進入抽象邏輯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共同參與學習過程的多維動態,在一定程度上使語文教學由傳統的平面化走向了立體化,能增加知識密度,擴大課堂容量,激發學生思維,拓展教學空間,從而提高學習的速度和質量。

但在開始階段,教師在使用這些媒體時忽視了語文學科的特點,一味追求生動形象,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下,不顧作品的內涵意蘊,硬要以多媒體畫面來“言傳”,甚至以課件演示替代了學生思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力的發揮。不少語文教師很快注意到這一誤區,開始研究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在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思維的同時,力求保持語文教學美妙的韻味,力求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從而使課堂教學媒體的使用又上一臺階。

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改教學大綱為課程標準,標誌著語文科課程與教學將實現時代轉型。以新課程的相關要求為視點,語文課堂的概念需要重新書寫。新課程在課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個方面:課堂不是教師表演而是師生交往互動的舞臺,不是訓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不只是傳授知識而且是探究知識的天地,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平臺。

以這種課堂定向來審視現有語文課堂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我們就會發現原本以為先進的課件演示只是“換湯不換藥”,只不過是改變了傳遞資訊的手段、形式而已:原來用“人語”和“人書”傳遞資訊,後來加入“機語”;原來只傳遞“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後來傳遞“文字、影象、聲音、影像”等資訊。手段和形式雖有進步,卻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理念。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課堂仍屬於“教師傳遞資訊,學生接受資訊”的模式,教師的“導演”角色仍然沒有改變,學生仍然根據教師設計好的程式來進行學習,缺乏自主性。2、媒體傳遞的大多是陳述性的知識,很少涉及程式性知識。多媒體的滿堂灌和知識的滿堂灌一樣,都是讓學生“克隆”知識,缺乏探究性。

新的形勢促使語文教師作出新的探索。現在,一些教師在選擇和使用教學媒體時,不僅注意到了資訊科技與學科特點的整合,更注意到了與學習過程、學習資源的整合。他們將網路引進語文課堂,促進語文課堂跨越式發展,這不失為一個有益的嘗試。

首先,二十一世紀是網路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青少年學生處於高社交化、高資訊化、高效率化的現代社會中,網路是最重要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構建網路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平臺,學生可以走出語文課堂和教材的時空侷限,關注社會、關注人類、關注自然,能較大限度地接觸多樣語言文化現象,並從文化層面上去鑑別、理解、欣賞,從而培養人文素養,提高判斷能力。

其次,在網路環境下的語文課堂中,師生角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教師從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習的引導者,甚至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教師不再是簡單的“傳道受業解惑”,而是負責構建教學環境,精心設計能激起學生學習慾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構造層次豐富的任務,引導學生利用網路多角度獲取資訊,組織學生對任務的討論分析,分析任務實現過程中的現象,使學生建構自己的能力。與傳統課堂相比,教師不再是“導演”,而是“嚮導”。學生則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利用網路資源,無限連結,篩選出有效的可利用的資訊,因需學習、因材學習;可以利用網上電子布告牌系統BBS、線上聊天系統CHAT、電子郵件Email、視訊會議CCS等實現合作學習。學生自己動眼、動口、動手、動腦獲取的知識,是最易牢固掌握、最有運用空間和價值的知識,這種學習是發現學習,因而也最有利於學生形成研究品質,從而促進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插上網路的翅膀,語文課堂將在更廣闊、更自由的時空中翱翔。但是,網路絕不能也不可能成為語文課堂教學媒體的唯一選擇,網路資訊的過於直觀、紛繁蕪雜都是其不利於教學的一面。如何揮舞好這一柄雙刃劍,使網路與語文教學更有效地結合,尚待我們以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認真研究資訊科技與語文學科、學習過程、學習資源的整合,進一步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